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现代社会运行的已有经验、结构与结果而言,全球信息化、市场化、自媒体化时代与个体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个体生活"与"社会发展"之间的"隔离"越来越鲜明、突出,"文明想象"中的互动、整合、协同、和谐显得越来越艰难,甚至无法实现。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并不是越来越小,相反,而是越来越多地凸现出来,出现了值得警惕的个体反社会、反伦理以及大量的社会冷漠现象。显然,这远非通过修辞学上的将"我们"替代"我"所能解决的,亦远非以"文明发展"囊括"个体幸福"的逻辑所能解释的。或许只有通过"重建个体"的社会价值取向,重建一种基于"社会共在关系"的"文明论"意义上的"个体价值",时刻警醒和反思日常生活所出现的各种事件和问题,改造现存社会日常生活的价值秩序及其存在结构,才可能建构出一个"个体与社会"相得益彰、并行不悖、彼此汲取力量的良性循环的、持久运行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发展到"四个文明",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包容。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既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制度、伦理及关系在社会信任机制建构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三者构成的三重维度支起了社会信任机制重建的框架。伦理是三重维度中的文化因素,具有自身的优势,但同时又并非完美无瑕的。吸收传统伦理的合理内核,弃其糟粕,在伦理与当前的信任机制构建之间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对提升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建立更普遍的信任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建立能够科学地描述社会利益关系的公共政策系统模型,指出,落实"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公民本位模型的基本含义是最大化全体公民利益,而其实施的要旨是公民基本权益不可侵犯.论文最后分析我国妨碍公民本位政府决策与政策制偏差的表现及其产生的体制、理念和信念基础.指出落实以人为本,必须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结合理论和实践才能成为一种具体的社会建构手段。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从理论探讨演变成为一项公共政策。在理论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内涵以及研究取向进行梳理,是保证在其转化为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如何从制定到执行再到评估阶段更加科学而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下的生态文明——解读“两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基本国策,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理念之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需要执政理念的指导。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来指导"两型社会"的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坚持从小处着手,以小搏大,持之以恒,要坚持重点治理、整体均衡的建设理念,完善公共设施。强化"他律",培养"自律",唤醒自觉,只有广大社会民众的自主参与,身体力行才能实现公共文明建设的常态化,实现建设世界文明大都市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我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发展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在人和自然关系上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强调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枫桥经验"是新时代国家坚持发展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治理经验。"枫桥经验"蕴含并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后者有利于开展理性沟通、推进集体行动、提升制度绩效,是"枫桥经验"有效运行且历久弥新的重要因素。分析"枫桥经验"与社会资本的内在关系,对邻避治理具有重大启示作用。邻避治理危机实质是社会资本危机,坚持与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本秩序与社会结构中培育社会资本,通过提升公共信任、促进有效沟通,引导参与合作、拓展决策网络,完善制度规范、提升治理效能,实现邻避困境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0.
"和而不同",是儒家提出的一个哲学理念和原则。坚持儒家伦理"和而不同"原则,其主要依据在于人类文化多元化与多样性的根本要求和独尊自大的思想是固化僵死的思想。其核心内涵与意义则包括:一是儒家伦理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是儒家伦理与其他思想、文化、思潮等的协同关系.即"一"与"多"的协同;三是中和——儒家伦理之至高境界。"和而不同"这一儒家伦理重要发展原则,对于化解异质文化、文明问冲突.分析和解决现实社会诸多矛盾问题以及更深切地关注人们"如何生活得更好"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服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与地位在逐步提高,服务业正在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是制约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试图从分析交通运输社会服务的内涵入手,提出要推行"转变发展理念、转变规划重心、转变发展方式"等"三个转变",进而提升交通运输社会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服务的新期盼。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及时作出的英明决策和战略部署。在当前和今后如何适应发展新常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文试就  相似文献   

13.
实施流动人口融合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改善民生、提高流动人口的"获得感"。利用S省调查资料对流动人口融合政策的部署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当前融合政策部署推进顺利,但从部署到落实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有待打通;城市融合政策的部署和落实并不必然会提升农民工在各个社会生活场域的"获得感";融合政策对农民工的收入提升没有显著影响;因为"洼地效应",融合政策的落实经由房地产市场的传导反而导致农民工居住质量下降。由于政策落实的过程客观上强化了农民工的"外来"身份而不利于对"本地人"身份的认同。"静音"服务的理念将有助于提升农民工的心理"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大力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民族未来。当前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转型期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缺失、生态文明制度缺失。应当从建立文明的生产方式,加强公民生态教育,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理念,深化制度创新,完善制度保障实现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论语》的各种注释版本中,对"绘事后素"的注解有两种大的分歧,一则为"后于素",一则为"达于素"。笔者支持"达于素"的观点,引申出"止于素"的内涵。儒家由"情本体"到"礼治观",呈现鲜明的观念序列:性。由对个人的道德规范到对社会的组织规则,是先秦制度文明的体现,表现为"礼义"仁。由对个人的道德规范到对社会的组织规则,是先秦制度文明的体现,表现为"礼义""礼制""礼制""礼治",于今天的制度文明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政策转型是对社会转型的积极回应。基于福利标准和统筹范围两个维度可以构建出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的四阶段模型。其中,社会政策阶段以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为源起,社会公共政策阶段起源于社会政策理念与质量的全面提升。社会政策转型原因有三点:社会问题倒逼顶层设计;城乡差距阻碍长远发展;生存需求转向发展需求。社会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表现为延续性、适度性和共享性。社会公共政策的转型特征从宏观层面体现为价值理念与行动体系协同转型,从微观层面体现为政策质量的全流程再造。中国依旧处于社会公共政策阶段,需要从以下四点继续夯实政策基础:政策理念上要主体多元,权责分明;政策方法上要积极防范,主动作为;政策内容上要适度普惠,突出重点;政策目标上要机会共享,立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一次重大拓展,是社会治理体系的一项重大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处理好个体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心态引导、社会情绪管理之间的关系,专业化服务和广大党员干部参与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与社会治理体系之间的关系。推进和完善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完善领导体制,拓展以个体心理健康为重点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模式;建立社会心态的识别、分析和吸纳机制,并引入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以公正性和获得感为导向,完善公共政策的评估体系;加强公共政策的顶层设计和推动,提高公共政策的可预期性;优化政策执行过程,打通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以民心为出发点,改善基层社会治理和党的群众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全面阐述,第一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源于对发展的反思,对发展理念的提升,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发展。而生态文化是孕育生  相似文献   

19.
“引咎辞职”制度化的意义与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引咎辞职"已经成为引起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虽然引咎辞职制度的"本土化"发展尚存在一定偏差与误区,然而,从另一个侧面,人们清楚地看到这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有助于改变权力定位,增强领导者的责任意识;有利于人事考核科学化,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更有助于塑造良好政府形象,推动建立"以人为本"的责任政府.中国需要"引咎辞职",引咎辞职制度是政治文化和行政伦理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美丽南宁"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生态文明视野下"美丽南宁"建设从根本上看是城市发展理念转变的问题,要建设真正的"美丽南宁",就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