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企业界对这部法律的关注度比较高。这部法律生效后,有些企业采取了应对手段。针对《劳动合同法》新规定的内容,企业应如何遵守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企业的视角解读《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与《劳动合同法》实施相配套的一部重要的程序法律,是打劳动争议官司的主要法律依据。它做出了诸多有利于劳动者的规定,对于劳动者诉权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工会和劳动者应当对这部法律引起高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劳动关系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劳动合同法》作为调整、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自颁布、实施以来对政府、企业及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劳动争议案件向来被视为反映劳动关系运行态势的晴雨表,基于该部法律的规定及影响力,劳动争议案件也表现出一些新特点。本文从分析2007年1—3月份湖州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案件处理情况人手,对《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争议的案发特点及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几个突出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经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应当树立各种正确的意识。一、平等保护、适当倾斜的意识。对于《劳动合同法》第一条立法目的的规定,无论是制定过程中,还是法律实施后,总有一些人认为这是片面保护了劳动者,而没有保护企业。其实,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勤工俭学有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打工利益受侵害事件频繁发生。对于大学生勤工俭学行为的法律性质从应然和实然角度分别进行分析,大学生具备成为劳动法中劳动者的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并满足《劳动合同法》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条件,大学生的勤工俭学行为应当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劳动合同法》对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对于保护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但在保护大学生和非全日制劳动者合法权益上还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政治功能突出,经济维护功能缺失。《劳动合同法》在《工会法》和《集体合同规定》的基础上,明确了工会的指导权,扩大了工会的参与权,强化了工会的协商权,明晰了工会的监督权,赋予工会更加明确、具体的代表权和维护权,客观上强化了工会的集体劳动关系代理人的地位,促使工会职能发生巨大转变。要切实贯彻《劳动合同法》,充分发挥工会的重要职能作用,其改进和改善的思路就是:在公有制企业积极进行工会职能创新,在非公有制企业要不断完善工会的维权机制。具体措施主要有:工会在劳动关系的形成中要充当公益指导人,做《劳动合同法》的推广者和普及者。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工会要做劳动者的利益表达人和维护人,自觉履行法律规定。在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中,工会要成为用人单位的制衡人,做《劳动合同法》的支持者。在劳动合同关系的执法监督中,工会要充当劳动行政部门的协助人,做法律执行的监督者。  相似文献   

7.
书面劳动合同书有多种多样。从形式上看:有人社局制定的文本,有用人单位打印的文本,有用人单位手写的文本;从内容上看:有具备全部必备条款的文本,也有缺少某项必备条款的文本。由于国家法律对劳动合同书形式无具体规定,笔者认为,无论何种形式的劳动合同书,只要具备了主要条款即使缺少一些必备条款,也能成立,即为《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中的“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不应按《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接受处罚。  相似文献   

8.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弊端”论之辨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了诸多可以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是"铁饭碗";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只是五种形式的合同之一,况且,《劳动合同法》还增加了企业解除合同和裁员的规定,不会导致用工机制僵化;所谓"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实质上是一些违规企业承担了本来就应该承担的义务;《劳动合同法》向劳动者倾斜是实质公平的体现,但并不会因此不保护企业的利益,从长远看,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后的法律保护问题,是多年来一直备受劳动者关注的。文章借助《劳动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及劳动合同终止方面的保护条件,同时还介绍了劳动合同依法解除和终止后用人单位给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条件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企业奖惩制度在法律层面上无论是理念还是形式,都经历了从国家主导到企业自治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理顺了企业劳动管理问题。然而,理论先导与行动滞后却使新旧企业劳动管理在实践中发生冲突。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只能在新旧法律规则异同对比中寻求。理解法律法规的新旧更迭,对于提高企业依法治企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必须完善关于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于方便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妥善解决地区间经济关系等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近年来,这种用工形式被无限制的扩大了使用范围,就显示出其负面效应来。《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的规定不很具体,在操作方面留下一定漏洞。必须抓紧时间,及时出台弥补性的规定,以保证制订和实施《劳动合同法》宗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首次对劳务派遣进行了法律规制。《劳动合同法》实施,在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重新梳理了劳务派遣的立法理念。在此立法理念指导下,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法律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人事天地》2014,(3):54-56
正《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于2013年12月20日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21次部务会审议通过。2014年1月2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22号令予以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劳务派遣,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制度是构筑、规范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也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自2007年6月颁布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辩;2008年1月施行后,基于该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也迅猛增加并表现出了一些新特点。为此,本专题以新颁布的Ⅸ劳动合同法》为视角,通过与“劳动法》的比较,着重就如何理解契约自由及在劳动合同领域的规制、立法定位、劳动合同期限的缺陷,以及当前劳动争议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和在新形势下劳动仲裁的举证责任规则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和借鉴全国各地雇员制试行之后诸多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市于2004年8月出台了《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管理试行办法》。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深圳雇员制的制度设计独具特色。文中在阐述深圳市雇员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协茬黔的具体规定,讨论了机关事业单位与其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该《办法》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冲突与法律适用的问题,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其雇员之间在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关系,在法律适用上应遵循《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涉外劳动合同中存在着强制性规则的适用标准。针对我国境内企业和劳动者签订的涉外劳动合同,我国法律规定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上的直接适用法制度。境外企业签订的合同则可以根据冲突规范的指向,选择相应国家的法律。法院在认定境内企业和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下的意思自治条款时,不能将违反我国强制性规定作为合同无效的直接原因,应允许当事双方选择其他国家的法律,尽可能尊重当事人的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职业介绍活动不能满足企业和劳动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一种新型用工方式劳务派遣应运而生。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屡屡出现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形,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模式作了具体规定,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为教师聘任合同走出法律适用的困境带来了曙光。但教师聘任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仍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争议。从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和国情来说,我们不能将教师聘任合同定位为行政合同,也不能因为教师职业的某些特殊性而主张将来通过另行出台法律法规将教师聘任合同排除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法》在制订过程中,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明确了其立法宗旨是侧重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并且将此体现于一系列的条文之中。其与《劳动法》相比,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加严密。但其在对劳动关系的定义以及对劳动者资格的认定,在试用期的工资标准,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竞业限制人员的范围等方面也有一些漏洞,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这不能不说是这部法律的一个遗憾。  相似文献   

20.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给了企业不小的压力。许多企业要想办法规避。其实,这也是对《劳动合同法》存在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