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饮酒不仅是人与人交流不可避免的活动,还能折射出中西方文化差异,酒不再仅仅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通过比较中西方有关酒的不同神话传说、酒文化的物质层面以及精神层面,解读中国酒文化(以汉民族的白酒为代表)和西方酒文化(以葡萄酒为代表),探讨中西酒文化差异,发现中国人饮酒为了追求酒以外的东西和西方人饮酒为了追求享乐。  相似文献   

2.
酒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翻开中国历史和文学作品,酒占有重要位置。然而,时下我国许多地方盛行的酒文化,即饮酒、劝酒的习惯和规则,实在是弊端甚多,害己、害人,也害国。  相似文献   

3.
云南有着悠久的酿酒传统和丰富多彩的酒文化,但云南地产白酒尚未形成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全国性大品牌,尤其是中高档白酒市场长期被来自一些省外的知名品牌所占据。打造酒品牌,发展酒产业,是云南酒企的一项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4.
西方文化以"理性"精神为主导,其率先步入现代化也与这种理性精神的普遍贯彻密不可分。相比之下,中国文化则以"情理"精神尤其是儒家的"血亲情理"为主导。由于两者之间的深度差异和张力冲突,中国社会如何在情理性的文化传统中完成理性化的历史使命,如何在肯定西方理性精神的现代意义的同时发挥中国情理精神的前现代-后现代意义,我们有必要通过"后儒家"的构想,探讨一条把中国传统的情理价值观加以现代化,以达成两种精神内在统一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5.
刚从学校出来的我不仅滴酒不沾,对当地的酒文化也一窍不通,领导却喜欢带作为新人的我出去应酬。第一次和领导出去吃饭我就在喝酒上闹了大红脸,这让我不得不痛下决心,多了解些餐桌酒文化。  相似文献   

6.
酒与乡土纠纷的解决——贵州省苗侗地区的法文化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酒在民族地区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纠纷解决过程中发挥了确认功能、惩罚功能、警戒功能和教育功能。民族地区在纠纷解决过程中之所以要喝酒,是传统酒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民族心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傣族以糯米为原料酿制出美酒,其中蕴含的酒文化历史悠长。傣族酒文化是对傣族先进稻作文化的最好诠释和佐证,也承载着僚族的发展历史,展示着傣族的审美追求,唤起傣族的文化自觉。我们应当高度认识和审视傣族酒文化的深刻内涵,打造酒品牌,发展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8.
在结构上,文化可以分为文化精神和文化形式两大层次。其中,文化精神是文化的灵魂、真谛和“软件”。江泽民的以“新民本主义”、“人民主体论”为主导的人文精神理念,是他科学建构的整个文化精神体系的“硬核”和旨趣,也是他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实、浓厚的人文底蕴,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尤其是第三个代表则又是他人文精神的最高体现、集中表达和最高借重。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酿酒历史,孕育出了底蕴丰厚的酒文化,给人类文明进步和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也为今天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穷的文化动力。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茅粮酒业集团,正是依托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酒文化,紧密跟踪当代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加强产品的开发创新,不断扩充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推动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从1995年开始创办时只是一家以酿酒和地方资源开发利用为一体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4个子公司、固定员工1600多人、白酒产品多样化、总资产达到4.5亿元的大型企业,被国家批准升格为省级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一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梁漱溟先生曾在科学和文化两个基点上对东西文化进行了比较,把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视为西方文化的结晶,认为具有普遍的绝对的价值。西方的学术思想与我们截然两样,即所谓"科学的精神",同时西方社会"个性伸展、社会性发达",中国社会则个性束缚、社会性不发达。这种比较突显了西方文化的某些先进性。因此,要复兴中国文化就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以及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的需要。和谐、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心、民族魂的表征。化解人类冲突,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民族精神的危机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民族精神出现了“认同危机”与“失范危机”交织并发的现象。前者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社会认同危机,国家认同危机,政府权威认同危机和政治信仰认同危机。后者表现为公民意识的缺失,民族文化主权的部分丧失,社会诚信资源严重匮乏和道德失范。这些危机会侵蚀公民对国家、社会、民族和政府前途的信心,败坏民族的基本素质,消解中华民族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努力。中国要冲破民族精神危机的藩篱,就要在树立“文化主权”意识的基础上,重新谋划文化安全战略和整合民族文化,建立文化创新体系和公民诚信体系,培育公民意识和新道德规范,重构富有竞争力的中华民族精神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陇之秦文化,就是一部放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陇之秦文化的历史源起,一是陇之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秦文化发祥的初始条件,二是陇之本土文化构成了陇之秦文化的命脉和基石,三是陇原地处边陲、多个民族在此聚居、多种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四是陇原宜耕宜牧、使陇之秦文化兼具农牧两种文明生成、交融的特征。陇之秦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一个“功”字,即踏实苦干、遵法守纪、建功立业、开拓进取的事功精神,推动了秦人事功制度体系和人生价值体系的确立。事功精神内含两个基本要求,即尚贤尚功和赏罚分明,前者是事功的精神激励机制,后者是事功的物质激励机制。陇之秦文化,正是以这种事功精神为核心和灵魂,使其质朴大气、好勇尚武、事功精神、自强不息、开放融合、变法创新、法治原则、大一统精神等文化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淋漓尽致的体现,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品质。陇之秦文化,对今日陇原文化建设、经济腾飞、各项事业的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大统一,无疑具有良好积极的启发意义、凝聚效应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系列观点、主张所体现出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精髓、真意。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而大学精神则构成了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作为大学校训 ,应当是对大学文化的的理性抽象和认同 ,是对大学精神的凝结。“崇德明法、弘毅致公”的新校训反映了新时期甘肃政法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和办学风格 ,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共性传承与个性张扬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要铸就大学精神,需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强人文教育;二是抓好校风建设;三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客家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庞朴的"物质-制度-心理"文化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质-制度心理-精神"的文化层次结构,对客家精神进行文化结构层面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精神才是文化的最深层,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超越时空与阶级局限的,精神是永恒不灭的。只有高扬不灭的客家精神,才有助于实现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从而实现客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腾飞。  相似文献   

18.
井冈山精神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脊梁精神"的重要内核,是当代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有丰富博大的内涵。根据江泽民、胡锦涛同志曾有的概括,融合他们指示的要义,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和特征,可再作如下深层解读:井冈山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井冈山精神的基石是依靠群众、艰苦奋斗。新世纪所涌动的时代风貌、时代气脉,仍然需要融会井冈山精神的内核,呼唤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情操陶冶对大学生而言极为重要.<大学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侧重于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大学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大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起到或潜移默化、或心灵震撼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