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敏敏 《法制与社会》2012,(26):268-269
刑事司法机关如何准确提取行政执法案件的证据,并加强对行政执法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实现行政执法证据与刑事司法证据对接.  相似文献   

2.
同孟炎 《中国司法》2002,(12):59-60
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涉及非法证据有无法律效力以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是否排除以及如何排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民事证据理论问题和严肃的司法实践问题。表面上看它仅仅涉及到非法证据的取舍,实际上它与诉讼的基本观念和基本价值选择有着密切联系,并且深受民主法制状况和司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加强对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探讨,对完善我国民事证据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一、证据合法性的界定与理论定位(一)合法性的内涵界定:证据的合法性是否是证据的属性,在民事诉讼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有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3.
陈宓 《法制与社会》2010,(12):134-137
品格证据在域外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的刑事司法活动中被广泛应用。为了有效地教育、挽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研究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在司法过程的合理运用问题,其现实价值不容低估。本文拟在分析我国现行司法实践的背景和品格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效果基础上,通过比较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和司法经验,从法理上探索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品格证据运用机制,力求为保障未成年人的人权及其诉讼权利与正义的实现,帮助未成年犯顺利重返社会,减少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民事检察证据运用的法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民事审判监督中 ,检察机关是否具有司法取证权以及如何运用依职权取得的证据 ,现有法律尚未明确规定 ,一直是各方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民事检察证据的作用、来源及民事举证责任等方面的分析 ,不仅从维护司法公正 ,再审程序的作用 ,司法取证权的特征及检法两家应当平等适用民诉法基本原则等多角度论述了检察机关享有司法取证权 ,而且结合民事检察工作实际 ,对检察机关依法运用依职权取得的证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大  朱文敏 《法制与社会》2011,(30):243-245
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法律依据,论述了非法言词证据存在的原因、现行《规定》对非法言词证据规范的不足,进而研判出新规施行后司法实务机关应如何排除非击言词证据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刑事诉讼领域,应当树立以人权保障、程序正义、无罪推定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司法理念;要高度重视依法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据,证据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基础与核心;在和谐社会语境下,应进一步完善刑事证据制度,以实现刑事诉讼活动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电子存储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必须主要依靠电子资料作为事实认定基础的案件在近年内开始大量涌现出来,例如中原第一黑客案、北京某公司电子商务走私案等等。但是电子证据不同于传统证据,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文章参考国内外的司法实践,对电子证据立法与司法实践进行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印证证明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可以归纳为:首先对具有证据能力的单个证据进行审查,区分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后,对单个证据的证明力进行审查,区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再审查有罪证?据中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或间接证据之间能否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9.
立法总是滞后于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虽然我国刑诉法没有对电子证据及其运用的法律规定,但是司法实践却没有停止对电子证据运用的积极尝试。本文结合刑事司法实践,对电子证据的举证和规范作一探索,并对今后司法实践中如何进一步规范电子证据的运用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证据作为证明的根据丧失了其客观性基础,异化的证据以主观性的形态出现。造成这种异化的原因是证据与证据运用概念的混淆。通过证据与证据运用的区分对证据重释,使证据回归其本来面目,主观性不再是证据的属性。证据的回归可以合理解释司法证明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