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概括为十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十个坚持").这十条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百年以来,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制度是党自我革命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要素,在其中处于基础性和保障性地位,贯穿于党自我革命的全过程、各方面和各环节,也是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具体体现。深刻回顾和总结百年以来党以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制度成就,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从历史纵向上来看,党以自我革命取得了打破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规律的制度成就;从中西横向比较来看,党以自我革命取得了突破西方国家形式主义监督困境的制度成就;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本身来看,党以自我革命取得了把自己打造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长期执政样板的制度成就。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必将对推动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相似文献   

4.
"两个确立"是从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重要历史结论,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中淬炼出来的重大政治成果,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确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两个确立"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需求,对稳步推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方面,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对于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发挥着思想引领和精神旗帜的决定性意义。新的赶考之路对捍卫和落实"两个确立"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思想建设为基础,以党内制度建设为支撑,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包含着历史、现实、未来三大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它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逻辑体现在它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未来逻辑体现为在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中国的走势。现实逻辑是以历史逻辑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洽的历史发展使我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未来逻辑既以历史逻辑为基础,也以现实逻辑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具有历史穿透...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在回顾和总结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明确地做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重要论断。这一重要论断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出发做出的恰如其分的重要理论判断,具有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基础。基本形成的“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可以从思想理论格局、大政方针格局、行动纲领格局和具体工作格局四个层次来认识其内涵和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做出的“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这一重要论断具有重大和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标志着过去十年各项法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昭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基本特征已经形成、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同时又意味着法治中国建设的各项法治工作必须要做实做细,是全面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各项规定的“理论抓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深刻阐述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释了党的百年奋斗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意义,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拓展中国式司法现代化道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深刻的教科书,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视野,深刻把握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回顾历史,我们党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千辛万苦,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不为任何挫折所动摇,引领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从百年沉沦走向百年复兴,走出一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10.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3,(10):58
中国道路超越历史的华丽"转身"陈晋在《社会科学报》撰文认为,坚持走好中国道路,要清楚哪些路是不能走的。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帜的邪路",就是为了突出坚持走中国道路这个要求。不走"老路",不是说对过去的探索都不尊重,而是说,实践已经证明,过去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以及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所以才通过改革开创出新路。不走"邪路",不是说,对外国各种道路中好的东西不尊重,不需要汲取人  相似文献   

11.
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灵魂,也是党的十七大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可以从理论上认识,也可以从历史上认识。从历史上认识,最重要的是弄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为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更好地从历史角度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朱佳木撰写本文,供大家参阅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对党领导法治建设丰富实践和经验的系统总结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我们要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持人民至上,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司法公信力提升是"十八大"和今年"两会"的热词。近年来,上海二中院用实践走出了一条由诚取信、由公取信、由能取信、全面建设的阶梯式道路。一心为民由诚取信二中院院长王信芳用内、外两个"心"来谈司法公信力建设这一课题:"从法院之外来看,司法公信不高、司法权威不足,就会动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信心;从法院之内来看,法官只有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坚持‘人民法官为人民’,才能以诚心换取人民群众的信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发展、稳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范畴,也是事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深刻反映,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经济新常态下保持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平衡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关系,持续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16.
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就是为了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多方面的,但无论何时何处,真实性都应成为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前提和第一要求。失去真实则犹如皇帝的新衣,到处都是谎言;失去真实更犹如空中楼阁,到处都是陷阱。可以说,失去真实就失去了一切。先进务必真实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对全党的一贯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八十多年的历程充分表明,求真务实是党的活力之所在,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现阶段中国国情和全面依法治国的丰富实践而创立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实践导向和理论风格,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内涵,贯彻落实"十个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现代法学》2021,(1):3-32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新发展阶段的法治航标,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十一个坚持",精辟概括和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和工作部署,构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涵。我们要在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上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领导是载入了我国宪法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因此,探讨和阐明两者的正确关系,弄清为什么在批判否定党的领导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同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正确道路,为什么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同时又要保证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权治理主要围绕全面脱贫、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展开,并通过时间节点、速率曲线、阶梯平面和体系层级四个维度进行动态互构。在理论逻辑中,国家治理是制度运行,人权是价值内核,现代化是前景方向,全面脱贫、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三位一体”共同擘画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巨制。在历史逻辑中,从生存到发展再至幸福的递进式要素权重,作为历史事件所包含基础性与命运性环节存在,全面脱贫、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三位一体”阶梯状人权发展进程中描绘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现代化图景。在实践逻辑中,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人民群众的创造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三要素共同铸就了人权结构体系,并在全面脱贫、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三位一体”人权实践中实现人权治理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