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国际调节与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市场国际化产生国际调节机制。国际调节同市场调节、各国的国家调节互相配合、制约 ,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国际市场调节机制体系。国际调节需要相应的法律予以规制和保障。这种规范国际调节、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的法律 ,即为国际经济法。国内外国际经济法学界普遍认为 ,国际经济法调整国际经济关系。他们把平等主体间一般商品货币关系即商事关系也纳入进去 ,是一种大国际经济法观点。大国际经济法观点的产生有其历史根源。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调节及其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将促使人们对传统国际经济法理论作反思 ,并在国际经济调节及其立法的基点上重构国际经济法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漆彤 《法学评论》2005,23(6):44-51
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从自由市场到社会化市场,再到国际化市场,引起了市场调节机制和法律的相应演变,即由单纯依靠民商法作为市场调节的法律保障,发展到出现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的法律保障,再到产生国际经济法作为国际调节的法律保障。国际化市场需要多元化的调节机制,即除了市场的自发调节和各国的国家调节外,还有国际社会的共同调节。国际经济法是基于市场国际化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调整国际经济调节关系的法。  相似文献   

3.
吴伟达 《河北法学》2008,26(4):81-86
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对经济法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说国家调节是经济法的逻辑起点,理由在于,国家调节是经济法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起始范畴,它包含经济法研究对象一切矛盾萌芽的规定性,从国家调节可推演出经济法理论体系逻辑结构的其他范畴、命题,它是经济法历史起点的反映,符合经济法发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为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日本对经济实施了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国家投资经营三种国家经济调节职能,并相应制定了三种类型的经济法律法规对其予以规范和保障。日本国家的经济调节职能及经济法立法的实践表明日本经济法理论研究与日本国家经济调节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国家调节说为经济法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基准,日本的现状证明了国家调节说对于构建经济法体系的国际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论市场经济发展三阶段及其法律保护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市场经济从其形成至今,已出现三个阶段,即: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市场经济(人们通常称之为“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化市场经济。市场及调节机制的发展引起法律同步演变。民商法是市场调节的基本法律保障,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经济法适应国家调节机制和国家经济职能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它是国家调节的基本法律保障,国际调节的基本法律是国际经济法,它同国际民商法、各内国经济法等法律部门相协调,维护国际化市场经济秩序。市场国际化和全球化推动整个法律体系的变革,21世纪将是人类社会法律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的世纪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当代中国经济法良法观之核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国家调节是现代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职能。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和国家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它同经济法的应然价值、理念和功能是一致的,应当成为经济法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经济法良法观的核心内容。经济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民众权利,对国家调节权力予以严格规制。经济法不仅关注经济效率,也关注社会公平。经济法应充分运用其权利调整和再分配功能,通过国家调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法应当、也能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当前中国存在的诸如收入分配制度、“三农”问题、贫富差距、社会保障乃至医疗、教育等各种突出社会问题。经济法在作出重大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将使自己不断发展完善,成为良法。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经济法学术历程,以及"国家调节说"的形成过程,重点是向读者报告其当时的基本逻辑思路,希望藉此能帮助读者们更好理解先生的经济法理论思想。至于该理论的具体内容并未多写,而用注释标明可参阅的论著。最后还谈了我国经济法学人当前的任务,希望共同努力推进学科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调节是对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导致的利益分配失衡现象的救济与矫正,是国家介入利益分配领域后,对市场初次分配格局中存在的缺陷的补救,是在市场分配基础上的再分配。经济法作为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其本质属性在于国家调节,是对利益进行的再分配。以利益分配与国家调节之间关系的探究为基础,对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内涵与意义加以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法的功能,并运用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法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存在着严重的范式危机.热衷于调整对象之争,而难以跃出大陆法系板块思维束缚的樊篱;迷恋于国家权力情结,而忽视了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的内洽性及其与私法的相容性;陷入了经济学的帝国主义阴影之中,而无法构建经济法学自身的话语体系.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拓展亟需研究范式的转型,实现从"调整对象"--"对象调整"、"权力-市场"--"市场-权力"、"经济-经济法"--"法律-经济法"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的法律部门性质及社会功能一直被持续性加以讨论,但是如果放宽视野,从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中国社会深层次结构的变迁来看,经济法实际上深刻因应着中国三十年改革背景下如何妥善协调多元化的社会阶层分化主体的各自利益诉求,如何对改革中形成的失衡利益格局加以公平再分配。经济法需要秉持法律的基本品格即保障个人权利,但同时需要承负起社会公平调节的职责。从经济的国家调节到利益的社会再分配,正是漆多俊先生的一条曲折而清晰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法理论之创新与应用——30年回顾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法理论研究30年来一直存在两条发展演变主线索。以国家调节说为代表的中国经济法学者,不同意大经济法观点,他们按照市场(调节机制)、国家职能与法律同步演变逻辑思路,创立了经济法学科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既具有严密的逻辑自洽性,又符合100多年来各国国家职能和法律的实际,并对当代经济、社会,特别是中国当前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法学人在继续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要向社会广为传播先进的经济法思想,加强理论的应用,使之充分发挥对于社会实践,对于我国当前的改革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延 《法制与社会》2012,(15):94-95
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法律部门,是保障行为人各种经济权力的法律。在具体法律实践中,经济法实现对经济法权力的有效救济,保障经济法的各种权利,主要是看如何实现经济法可诉性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在法律体系、法律宋诉讼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立法实现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详细阐释了经济法可诉性的相关理论,进而提出了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立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甄会敏 《法制与社会》2012,(25):118-119
经济法是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目的就是保障行为人的各种经济权力。在具体法律实践中,经济法是否能够切实保障经济法权力并有效实施,主要问题还是实现经济法的可诉性。目前我国在法律体系和法律诉讼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研究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立法的实现。本文在主要论述了经济法可诉性的概念和理论,总结出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立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是国家基于社会整体利益,对特殊领域、企业和某些特定内容的垄断行为赋予法律适用上的豁免权,这已经成为反垄断立法的一种合理的除外条款。本文着重从反垄断适用除外制度的角度去研究经济法的本质,分析出经济法本质的核心在于国家调节社会经济,并最终归结于经济法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国家调节权:第四种权力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云良 《现代法学》2007,29(6):15-22
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下一轮改革的关键是改政府。长期以来,我们的改革一直致力于"政企分开",即国家行政管理权与国家所有权分开,却将国家调节权长期混同在行政权之中。国家调节权与行政权有明显的区别,是一种独立于传统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形态。实现"十一五规划"政府职责的科学化目标,将改革深入下去,必须进一步分权,将国家调节权从行政权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主要学说的相似之处,总结出经济法律的目的与功能——克服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再通过借鉴国内经济法的"三三理论"的研究方法,归纳出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际经济调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预见到社会权力机构的兴起,这一预见已被中西方主要国家独立监管机构的产生与发展实践所证明。作为日益重要的经济管理主体,独立监管机构的公益代表性与权力合一性完全契合经济法主体特征的基本要求,亟需在经济法主体理论上对此作出回应。纳入独立监管机构考量后的经济法主体理论更加完善,可以明晰国家与政府在经济法主体类型上的差别,解释政府作为经济法主体和行政法主体在性质上的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社会中间层的经济法主体地位问题。基于独立监管机构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经济法主体将呈现出"政府——独立监管机构——市场主体"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之后,如何利用机遇、迎接挑战,已成为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WTO体制内如何利用好政府这一资源,充分发挥国内市场的作用。在传统的经济法理论中,因为市场失灵而产生国家调节,经济法是授权法,即“国家调节经济之法”。但是在谈到经济法是政府调节经济的基本法律形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是国家调节社会经济之法。宏观调控是国家调节三方式之一,宏观调控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需要处理好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调控措施应当科学、合理。需要依法调控,用法律控制权力,防止滥用宏观调控权损害民众利益。宏观调控包括控制与引导、宏观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不能片面理解为"控制"、从紧,也不能把各种行政干预措施都当成宏观调控,借宏观调控之名行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之实。  相似文献   

20.
赵大华 《法制与经济》2013,(2):52-54,56
探讨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既是法理学界热门话题,也是实践活动中把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焦点问题。法律体系的合理构建要求各部门法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法治的秩序才能井然有序从而为国家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文章于经济法律权力语境下从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区别、联系及如何构建良性互动关系三方面作肤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