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扰乱公共秩序罪是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第一节一类犯罪的总称。本类犯罪侵犯的客体为社会公共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国家对社会的正常管理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大多由作为构成,少数也可由不作为构成,有的属行为犯,有的属结果犯,有的属情节犯,有的属聚众犯;主体既可为自然人,也可为单位;主观上为故意,少数也可由过失构成。本类罪总体上适用较轻的刑罚,且大多以“情节严重”为定罪量刑标准,对“聚众”犯罪,应区分首要分子与积极参加者,适用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对相当部分犯罪可以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资格刑。  相似文献   

2.
王志红 《政法学刊》2011,28(4):67-70
“黑哨”作为近年来在体育运动中出现的新型的职务犯罪,在诸多的犯罪原因中,行为主体的个体心理原因是引发“黑哨”职务犯罪行为的原动力。“黑哨”职务犯罪主体作为具有正常思维人,他的行为是建立扭曲的需求欲望下引发的犯罪动机支配下的一种有意识的故意行为。文章运用普通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中心理与行为分析的理论,从行为主体的意识、需要和动机的层面深层次的揭示“黑哨”职务犯罪行为主体的个体心理诱因,以预防和减少此类职务犯罪,真正实现体育竞赛中的公正、公平、公开。  相似文献   

3.
段慧娟 《法制与社会》2011,(23):216-2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理论上对犯罪原因的解释由一元发展至多元,同时对犯罪现象的关注点也开始由惩罚发展至预防,基于此,对任何犯罪的预防机制都应该是相应的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复合机制,职务犯罪也不例外。但是任何一类犯罪又有着其内在的特点及相应的成因,其预防机制又应该是独特的。本文从职务犯罪的特点和成因论起,在其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预防机制现状,提出构建"监督机制,法律机制,制度机制,教育机制"四位同步化、一体化的多元复合机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家公务人员职务类犯罪,我们不仅要分析出它们的社会危害性本质,更需要以司法的角度对每一类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进行分解、细化,最终得出科学的职务犯罪定罪量刑标准.本文通过对全国及河北省近三年来职务犯罪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到河北省司法审判实务中职务犯罪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在分析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找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制定河北省职务犯罪量刑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犯罪学的发展 关于犯罪学的论述在中国已有很长的历史。中国古代关于犯罪产生的学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侧重于人本身的分析,如荀子认为人生“性本恶”,犯罪是人生的必然倾向;另一方面是纯粹从社会客观物质条件加以说明,认为犯罪根源于贫困。  相似文献   

6.
职务犯罪的人性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成炬 《犯罪研究》2006,4(1):8-11,19
本文有两部分内容,一是用现有人性理论分析职务犯罪的原因:人性善恶论特别是经济人理论对职务犯罪分析的贡献与局限;二是尝试用“欲望人”理论分析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以构筑职务犯罪防范的理论基础。用“欲望人”理论分析职务犯罪的成因就是本文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职务犯罪原因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职务犯罪原因,国外思想家提出了权力作恶与分权制衡学说、自由主义理论、寻租理论、性恶论等不同主张,而国内学者却提出了经济根源说、体制根源说、思想根源说等不同观点。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西方学者有关职务犯罪预防理论在深刻性上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而我国学者在论述这一理论时的系统性更加突出。因此,如果将两者的长处加以吸收也许可以探寻出一条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道路。其实,职务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行为人个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制度和体制方面的原因。要预防职务犯罪,除了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教育,使其不想犯罪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公共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规制政府行为,以减少公务员心理失衡的诱惑源和可能犯罪的机会,使其不能和不敢犯罪。  相似文献   

8.
严打与司法公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严打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一 )严打 :遏制犯罪膨胀的现实选择刑事司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惩罚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因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犯罪的发展态势 ,适当调整打击犯罪的力度是世界各国以及同一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常性作法。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刑新国 ,用轻典 ;刑乱国 ,用重典 ;刑平国 ,用中典” ,① 即所谓刑罚“世轻世重”的思想 ,主张根据社会犯罪情况的变化调整国家对犯罪的控制力度。美国纽约市在前几年朱利亚尼任市长期间 ,根据当时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的严峻形势提出了“零点容忍”(zerotolerance)的…  相似文献   

9.
矫正刑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历史的车轮由近代拐人现代,刑罚由等价时代步人矫正时代,刑罚的重心由对犯罪的等价报应与等价威慑转向对犯罪人的隔离、教育、感化与改造。等价刑体制自此崩溃,以个别预防作为刑罚的基本理性与唯一的目的的矫正刑体制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刑罚的基本理性,①对矫正刑这一兴起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衰落于本世纪用年代末对0年代初,曾作为“科学”的刑罚模式为世界各国刑法所广为采纳的刑罚体制予以反思,力图在展现其表征的基础上,揭示其理论基础与认识论上的成因,全面评价其利弊得失。矫正刑的表征以预防犯罪人再犯罪为基点的矫正…  相似文献   

10.
张学军  聂立泽 《河北法学》2007,25(2):186-191
司法职务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职务性犯罪,以现代犯罪原因论观之,产生此类犯罪的原因呈现出多元多层次的特点:既受经济因素、文化传统的制约,又受司法运行机制的困扰,还受司法工作人员的素质、立法本身的缺陷、教育缺失或不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的独特视角着手,深入剖析引发司法职务犯罪在运行机制层面的成因,并就健全我国司法职权运行机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构建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11.
民刑冲突是法律冲突的表现之一,其困惑在于法律适用上的难以选择。总结民刑冲突现象有两种:一是涉嫌违法或犯罪的民刑交叉案件;二是合法与犯罪截然对立的民刑冲突现象。民刑冲突现象的产生原因关键在于平等的个体于内在理念上的冲突:即,民法的个人权利保护与刑法的社会利益保护的不同价值取向所至,也是契约自由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冲突。“民法优先”是契约精神在民刑冲突的法律适用中的必然选择。实践中应具体考量社会公正、功利主义、社会效益、从严解释四个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2.
赃物犯罪,确切地讲,应称为“与赃物有关的犯罪”。作为一类犯罪,它是指行为人明知是赃物并实施一定的行为,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构成犯罪的情形。与其他种类的犯罪相比,赃物犯罪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二重性,即独立性和依附性并存。赃物犯罪的独立性是指:作为一类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无论是刑法理论还是刑事立法都为其单独设定了罪名、犯罪构成和法定刑,使其在整个犯罪体系中有了一席之地。赃物犯罪的依附性是指:它在事实上与其他犯罪密切相关,在相当程度上它的存在与成立是以其他犯罪的存在与成立为前提的。这是因为赃物犯罪是以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采取的是二元主义,只对某些严重的网络盗版行为才作为犯罪处理,两高虽对此类案件联合出台了三个司法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存较大分歧.在刑事管辖权上,对犯罪行为地可采用电脑等终端设备所在地,对犯罪结果地可采用著作权人的户口所在地或主要营业地;对网络盗版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应采用有限制地适用“以营利为目的”;在立法上应适当扩大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范围;在刑罚方法上可增加资格刑的处罚方法,在刑罚最高刑的配置上可降低自由刑的处罚标准而提高罚金的数额.  相似文献   

14.
<正> 销赃罪,是由他人盗窃、诈骗、抢夺、贪污、受贿等犯罪(姑且叫它们为“本罪”)所得的财物引起的一种犯罪,是伴随着“本罪”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以“本罪”的存在为条件;以“本罪”的犯罪对象为对象;通过给“本犯”销售赃物的行为来帮助“本犯”,危害社会。因此,销赃罪相对于“本罪”来说,具有从属性。但是,销赃罪与“本罪”毕竟有不同的犯罪构成。因此,我国刑法不是把它依附于各“本罪”之中,而是单独列为一条;其处刑也并不随“本罪”而起落,而是规定了独立的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刑法对单位犯罪适用刑罚的原则是双罚制,根据这个原则,单位犯罪刑罚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犯罪单位适用财产刑——罚金;另一类是针对单位犯罪中的责任人适用各种主刑与附加刑。在对犯罪单位适用罚金刑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探析。(一)罚金刑的作用问题在罚金刑对犯罪单位的作用上,学木界提出以下质疑:即认为罚金刑过于单一,无论单位犯罪的性质严重与否,对犯罪单位的刑罚都是一样的,仅仅是数额上的区别,难以做到事实上的罪刑相应。当单位无力缴纳罚金时,所判处的刑罚就失去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这一概念,它是刑法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针对具有利用职务性这一类犯罪在法理上的概称或总称。职务犯罪其特征各种各样,且其产生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因此对职务犯罪的预防要根据犯罪诱因从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从道德、政治、经济等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的措施和手段,全面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论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务犯罪侦查存在着“从获取犯罪嫌疑信息到立案侦查”的特殊的诉讼过程。当前职务犯罪侦查存在的问题是侦查启动程序的缺位,直接导致了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异化和虚置。我国职务犯罪侦查启动程序构建的模式选择有二:以“犯罪嫌疑信息”为依据的随机型启动模式和初查立案启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菲利作为刑事实证学派的“犯罪学三圣”之一,十分注重研究犯罪产生的原因。菲利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提出了他自己的犯罪原因论。菲利的犯罪原因论分为三类,即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不仅如此,他认为犯罪是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一种自然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职务犯罪预防效果的评价,是指对职务犯罪预防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的分析,其具有反馈特性。评价应以“不想、不敢、不能”为职务犯罪这一预设的实现程度为标准。评价的要素包括危害结果的减轻度,发现、制服犯罪的成功度,社会影响的扩展度等定性、定量指标。评价应全面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甘国彪 《法制与社会》2011,(28):129-130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它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商品化,犯罪人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其犯罪造成的危害较之其他刑事犯罪相比更甚,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主要表现是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和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现象最突出的表现.当前,职务犯罪已成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