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一些同志为了说明异化问题是马克思学说中的基本理论问题,便大讲《资本论》中的异化思想,说《资本论》充分发挥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异化思想,《资本论》是异化思想的“体现”,是运用异化思想的“典范”,等等。同时,他们又任意地把异化作广泛的解释,说社会主义也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 马克思很少正面论述社会主义的法,在当时也不可能全面论述社会主义的法。但是,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6页),我们完全可以从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法的批判中探求他对社会主义法的论述。我就是依照这个方法,谈谈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法的一些重要论述。一、社会主义法要体现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意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驳资产阶级以他们的观念来评价废除资产阶级所有制的主张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单行本第41页)这里指出了资产阶级法  相似文献   

3.
<正> 马克思指出:“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的恣意横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第291——292页)可见,法律和社会具有密切关系。马克思主义法社会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体系中占有独立的地位,为各部门法学提供理论依据。毛泽东同志曾正确地指出:“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  相似文献   

4.
一 我国社会主义法仍然具有阶级性,仍然是阶级意义上的法。马克思说:“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的个人恣意横行。”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性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等状况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是任何人强加给它的,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相似文献   

5.
《法学》编辑部提出的我国法制建设协调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特别是在全国人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势下,讨论并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加快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进程,使之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理论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法制协调发展作为一个理论方案,在现在应运而生,一方面,说明在我国法制建设上,已有大量的实际经验,有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已有的大量实  相似文献   

6.
19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巨著《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分析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代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变化,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决定其必然灭亡的各种矛盾并没有自行消灭;社会主义虽然出现了失误,遇到了挫折,但正在克服困难,继续发展,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可见,“两个必然”并没有过时,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早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封建的社会主义”的概念,并对这种反动思潮进行了批判。当前,探讨这一思潮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对于肃清封建主义的流毒和影响,划清真假社会主义的界限,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加速四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 近几年来。有的同志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时使用的异化概念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会不断产生异己的力量。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已经异化。这种“社会主义异化”论是错误的。只要系统地阅读马克思的著作,我们就会发现,他所使用的异化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他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一八四四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3条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实行劳动改造,以观后效。”这一规定,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刑法中的死刑缓刑制度,俗称“死缓”。“死缓”产生于我国1951年第一次镇压反革命高潮之时,发展于长期同严重刑事犯罪作斗争的审判实践之中,完善于刑法典颁布之后,是我国社会主义刑法的独创。说它是独创就在于:它为古今中外各国刑法所全无,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刑法所特有;它表现了无产阶级改造人类的伟大气魄,具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所著的法学著作涉及伦理问题的比较少,《论〈离婚法草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认为婚姻法必须合乎伦理,伦理是婚姻法的本质所在,是婚姻法存在的根本基础,婚姻法是社会认为必须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法律形式才能维护的婚姻伦理关系的上升。以青年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所阐述的伦理与婚姻法思想观察我国现行婚姻法,我们会发现我国现行婚姻法与马克思理想中的婚姻法有许多一致性,可见马克思法律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仍然具有深刻影响,继续加强马克思法律思想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一部名著。现实主义大师屠格涅夫就是以《猎人笔记》这部具有反农奴制倾向的特写集跨进文坛的。屠格涅夫是世界文学中的风景画大师。他的风景描写声、色、香兼而有之。初春的树林,深秋的山岗,在他的笔下总是显得新奇、清丽而迷人。尤其在《猎人笔记》中,屠格涅夫的风景描写更有其独特的韵致。别林斯基认为:《猎人笔记》的作者“不象猎人而象演员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中,蕴涵着丰富的法律思想,很有必要大力开掘。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最近通过的继承法,是根据我国国情和依据我国宪法制定的。它从法律上保障了我国公民个人合法财产的继承权,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继承制度。这是关系千家万户群众利益的一个重要法律。过去一个时期以来,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还要不要保留财产继承制度,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论,特别是由于“左”的思潮的影响和十年内乱的破坏,有关保护继承权的规定,在1975年和1978年两个宪法中都被取消,在理论上弄得十分混乱,以致有的同志还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应再搞什么遗产继承,并举出《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过要“废除继承权”为理由,提出现在搞继承法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看来,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继承权的一些论述和对待继承权的态度,对于理解我国继承法的理论依据与立法精神,是有必要的。本文试就这方面试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反对腐败惩治犯罪的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习笔记黄宏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中的一根重要理论支柱。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加强法制建设问题有多处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革命者的幸福?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回答说“斗争”。斗争,也是对马克思光辉一生的高度概括。“斗争是他得心应手的事情。而他进行斗争的热烈、顽强和卓有成效,是很少见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英勇斗争的一生,为一切革命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一“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马克思致卢格》)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通过和颁布,是我国林业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的一项新成绩。《森林法》总结了《森林法(试行)》实施以来的经验,比“试行法”更加完善、周密,更符合实际。《森林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把这个基本方针作为法律条文在《森林法》总则中加以规定,具有重大意义。为了保障这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在《论犯罪客体》(《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数十年来一直被苏联和我国刑法理论奉为经典的关于“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这个定义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割裂了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联系,只强调保护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即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关系),而完全无视对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开国 《现代法学》2006,28(2):12-20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利弊参半、成功与不足并存。在使用权设定方式、使用权期限届满的法律后果、土地使用权人迟延开发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法律后果以及土地使用权人之空间权等问题上,现行立法和《物权法(草案)》的有关规定均有缺陷,应当从我国城市土地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出发,以党的“三个代表”、“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和马克思的市地级差地租理论为指导,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论法治国家的权力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法治国家的权力制约邓传明“依法治国”是中共中央不久前提出的治国方略,并已为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所肯定,成为我国广大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法治...  相似文献   

20.
蒋祥爱 《中国律师》2006,(11):10-10
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又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九大目标和任务,并作了五个方面的具体部署。《决定》的出台,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大飞跃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