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乙醇中毒大鼠脑皮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乙醇对神经细胞损害的机制。方法用50%乙醇溶液灌胃方法制作大鼠急性乙醇中毒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大鼠急性乙醇中毒后1 h、3 h、6 h、12 h脑皮质内α-syn和caspase-3的表达。测定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分析其变化趋势,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急性乙醇中毒组大鼠脑皮质α-syn染色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呈上升趋势,6 h达到峰值,12 h略有下降,但仍高于1 h、3 h组。中毒后12 h以内,大鼠脑皮质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乙醇中毒后脑水肿、缺氧引起α-syn异常聚集可能参与乙醇中毒后早期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FAP)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各个时间段FAP和α-SM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AP与α-SMA在正常对照组及伤后1h组小鼠皮肤弱表达,伤后6h阳性细胞率开始升高,伤后5dFAP阳性细胞率达高峰,伤后3dα-SMA阳性细胞率达高峰,伤后14dFAP与α-SMA恢复至与对照组相同。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FAP和α-SMA从1d起各个时间段均有表达,其中5d为FAP的表达高峰,3d为α-SMA的表达高峰。结论FAP可作为法医学皮肤切创形成时间的推断指标,α-SMA可作为损伤修复中后期的推断指标,FAP与α-SMA联合使用有望成为推断皮肤损伤时间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大麻素Ⅰ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Ⅰ,CB1R)的表达及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段CB1R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织中有少量CB1R的表达,位于表皮、毛囊、皮脂腺、皮肌层。伤后6~12 h,中性粒细胞不表达CB1R,伤后1~5 d,阳性染色以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伤后7~14 d,CB1R阳性着色以成纤维细胞为主。阳性细胞率6h~3d逐渐升高,5d达到高峰,7~14d逐渐降低。经Western印迹法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CB1R的阳性条带,其中5d为CB1R表达的高峰。结论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CB1R被激活,CB1R表达于单核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CB1R在损伤周边区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可能参与皮肤损伤后的愈合,其变化规律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挫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脑挫伤修复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的表达,探讨其表达规律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大鼠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挫伤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MMP-3的表达变化. 结果免疫组化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MMP-3阳性染色;伤后6h组脑组织出现MMP-3阳性染色,此后24h内染色逐渐增强,伤后5 d阳性细胞数及染色强度均达高峰,随之下降,伤后14d仍有少量MMP-3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对照组及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MMP-3阳性染色;挫伤后6h组出现MMP-3表达,随后表达量逐渐上升,5d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d仍有表达.结论 大鼠脑挫伤修复过程中MMP-3的表达呈时序性变化规律,可望用于脑挫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探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p-CB1R的表达规律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10组,每组5只,其中9组为实验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50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各时间段p-CB1R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骨骼肌未见p-CB1R表达;挫伤后p-CB1R阳性表达主要在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各时间段大鼠骨骼肌均未见阳性反应。伤后3~24h,阳性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3~5d,阳性细胞以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7~10d,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并于7d达到高峰;14d,p-CB1R阳性表达量有所下降。结论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p-CB1R在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中的变化具有时序性,可望作为法医学推断骨骼肌挫伤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大鼠钝力性脑挫伤后PSD-95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脑挫伤修复过程中突触后致密蛋白(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PSD-95)的表达,探讨其变化规律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8个实验组,1个对照组,每组5只。制作大鼠脑挫伤模型,于伤后3、6、12h和3、5、7、10d取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挫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PSD-95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脑组织仅有少量PSD-95阳性细胞;实验组中,伤后3h、6h组脑组织出现较多PSD-95阳性细胞,12h组阳性细胞数量持续升高,伤后1d阳性细胞数下降,5d后又升高并达到高峰,7d、10d恢复;计算阳性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阳性细胞数与相邻上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Western blot结果:挫伤后,3~12h表达量上升,1d下降,随后又逐步上升,5d达到高峰,7d、10d下降;应用Fluorchem V2.0 Stand Alone软件获取感光条带的平均灰度值,经统计分析,各组与相邻上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脑损伤后损伤周边区PSD-95呈现升高→下降→再升高→再下降的表达规律,对损伤时间推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p—FAK)在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内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小鼠背部切创后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FAK及p-FAK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h,FAK和p-FAK主要表达于多核粒细胞;伤后6~24h,主要表达于大部分浸润的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伤后3~14d。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伤后FAK的阳性细胞率逐渐增高.于3d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伤后p-FAK的阳性细胞率也逐渐增加,于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Westernblot结果显示,正常皮肤中FAK及P—FAK均有表达。FAK表达强度变化不是十分明显,但仍可见在3d时含量达到最高。p-FAK蛋白含量伤后逐渐增加.12h表达最强,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AK和p-FAK阳性细胞率呈时间规律性变化.可用于皮肤切创损伤时间的推断。p-FAK呈现出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变化,说明作为皮肤损伤时间的推断指标要优于FAK。  相似文献   

8.
Zhang W  Guan DW  Zhao R  Zhang JJ 《法医学杂志》2007,23(2):81-83,F0002
目的观察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alpain1和calpain2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calpain1和calpain2的表达。结果对照组的calpain1和calpain2均有表达,伤后1d calpain1阳性细胞率显著增加,达最大值。伤后3d阳性细胞比率显著下降。伤后5d阳性细胞比率再次显著增加,以后逐渐下降。伤后1d calpain2阳性细胞比率显著增加,伤后3d阳性细胞比率显著下降,达最低值。伤后5d阳性细胞比率再次显著增加,达最大值。伤后7d至10d,阳性细胞比率逐渐下降。结论小鼠皮肤切创后,calpain1和calpain2的表达随愈合时间而呈现双峰式变化。  相似文献   

9.
Caspase3和iNOS在人挫伤脑组织中的时序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变化,为法医实践中脑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因颅脑损伤死亡案例为损伤组,5例非颅脑损伤急死的案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分别于死亡后2h、4~8h、10~14h、1~2d、3~5d及8~11d检测脑组织标本中caspase3和iNOS的变化规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1)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在伤后2h以内组开始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d组表达强度增高,3~5d组仍见高表达(P〈0.05),以后逐渐下降。(2)iNOS阳性细胞表达在2h以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4~8h开始升高(P〈0.05),1~2d组表达强度最高,以后逐渐下降,伤后8~11d仍有弱表达(P〈0.05)。结论caspase3和iNOS的表达可能成为实际检案中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α7nAChR的表达及其时间规律性变化。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切创后不同时间段皮肤中α7nAChR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α7nAChR表达于表皮、毛囊、皮脂腺、血管内皮及真皮中少数的成纤维细胞;伤后6~12h切创皮肤损伤区及周边区可见少量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达α7nAChR,1~3d以单核细胞阳性表达为主,5~14d以成纤维细胞为主。α7nAChR阳性细胞率于伤后1d开始升高,伤后7d达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经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对照组及各实验组均有α7nAChR阳性条带,其中伤后7d为α7nAChR表达高峰。结论α7nAChR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TMS-MEP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SD雌性大鼠100只,分为3个损伤组、1个假手术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损伤组采用Allen’s打击装置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均于实验前、损伤后1d、1周、2周、4周,根据大鼠脊髓运动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运动功能评分,并在70%刺激强度下记录腓肠肌的TMS-MEP;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损伤组随打击能量的增加,脊髓损伤程度加重,双下肢运动功能缺失明显,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实验前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组MEP潜伏期和波幅较正常对照组均延长,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TMS-MEP回归方程Y=0.465 1X+4.602 4(R2=1,P〈0.001),回归得出的结果与观察评分之间存在高度吻合。结论采用本文方法可为肌力的评定提供客观依据,有望在法医鉴定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理性防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行为的影响及相关犯罪学的特征。方法以61例具有病理性防卫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为研究组,以73例无病理性防卫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为对照组,采用犯罪学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具有病理性防卫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中幻觉(χ2=5.69,P〈0.05)及被害妄想(χ2=28.87,P〈0.01)多见;作案动机以病理动机突出(χ2=50.22,P〈0.01),很少出现现实动机(χ2=15.57,P〈0.01),案发时行为的紧迫性十分明显(χ2=63.17,P〈0.01);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无责任能力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16.12,P〈0.01);疾病诊治情况,研究组未经诊治情况较多见(χ2=5.09,P〈0.05)。结论病理性防卫与正当防卫理论存在某些相同点,在具有病理性防卫行为的凶杀案中,借鉴正当防卫理论,对评定刑事责任能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同时测定血清中甲醇、乙醇、正丙醇含量的方法。方法改变气相色谱条件,以异戊醇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一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血清直接进行检测。并通过待测组分与内标物的响应值比进行定量。结果GC/FID法检测血清中的甲醇、乙醇、正丙醇含量,得到了良好的线性关系。乙醇浓度从1~100mg/100ml。的线性关系式为Y=0.4145X+0.0232(R2=0.9974)、浓度从100~1000mg/100mL的线性关系式为Y=0.4511X+0.0746(R2=0.9911),甲醇浓度从l-200mg/100mL的线性关系式为Y=0.2778X+0.0493(R2=0.9983)。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通过检测正丙醇还可以推断腐败血样自身产生的乙醇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血醇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损伤后GDNF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变化的时间规律性。方法以冲击应力σd为355.09kPa致大鼠脑损伤后,于不同时问段分别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双染色技术检测GDN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强度,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应物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GDNF mRNA和蛋白弱表达,伤后15min开始表达呈增强趋势,分别于伤后1d、2d,表达至峰值,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33.08±4.53、125.05±2.00,与对照组、邻近上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维持高水平表达至伤后7d,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16.65±1.31、114.20±1.68,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达至峰值前,阳性细胞多为神经元,之后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脑损伤后GDNF mRNA及蛋白的表达具有时间规律性,GDNF阳性细胞种类存在变化,可作为法医学推断脑损伤形成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HS-SPME-GC/MS法检测尿液及毛发中苯丙胺类毒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GC/MS分析方法,对生物样品中苯丙胺(AM)、甲基苯丙胺(MAM)、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A)和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4种苯丙胺类毒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碱性和饱和盐处理状态下,采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萃取纤维,于顶空瓶中进行生物样品AM、MAM、MDA、MDMA 4种毒品萃取,以2-甲基苯乙胺为内标,经气-质联用选择离子检测(GC/MS/SIM)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HS-SPME条件优化,对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进行测定。结果 AM、MAM、MDA、MDMA 4种毒品尿液中的最低检出限为5ng/mL,毛发中的最低检出限为0.5ng/mg。尿液中线性关系范围为0.05μg/mL~5μg/mL,r〉0.991,回收率为82%~108%,RSD为2.6%~6.1%(n=5);毛发中线性关系范围为5ng/mg~500ng/mg,r〉0.992,回收率为80%~113%,RSD(%)为1.4%~6.8%(n=5)。结论 HS-SPME-GC/MS各项定量参数符合分析要求。该方法简单、灵活、经济、快速、无溶剂,适用于生物检材中该类毒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大鼠皮肤损伤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检测方法,探讨其在法医学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皮肤切创和挫伤组,分别在大鼠背部制作皮肤切创和挫伤,各组分别在损伤后0h、4h、8h取皮肤组织及对侧无损伤部位皮肤,检测NMR一维1H谱,观察受创皮肤的分子代谢产物随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挫伤组、切创组背部损伤处皮肤的1H-NMR图谱在损伤后4h和8h分别检测到较多NMR波峰,波峰的高度和总面积也发生了改变,与对照部位皮肤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组织代谢产物有望用于损伤经过时间的法医学检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死亡原因大鼠尸体血液中红细胞溶血速度的变化规律,为死亡原因的法医学推断提供新思路。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断髓、置于99%CO的空间、高坠、勒颈方式处死后,取各组大鼠右心室血液,于死后即刻(0h)、8h、16h、24h、32h、40h、48h、56h、64h、72h,采用显微镜数码图像法进行全血红细胞计数(CBC),并对组内和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4组血液红细胞数量在死后即刻至72h期间,均随时间的延长因溶血而减少。其中0~16h,各组溶血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16~48h,速度加快,溶血速度以CO中毒组(88.50±25.99)%最快,其次为高坠(69.33±29.52)%和断髓组(48.78±3.17)%,机械性窒息组(41.90±9.61)%最慢,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6h后,溶血速度再次减慢,至72h机械性窒息组仍有少量红细胞存在。结论 4组不同死因大鼠死后不同时间红细胞计数均减少,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变化特征可为死亡原因的推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鲜血痕在不同直接扩增试剂盒的试验条件。方法存放2d内的新鲜血痕FTA卡540份和存放1~3m的陈旧性血痕FTA卡270份,各分别随机均分为3组,每份血痕打3片1.0mm纸片,分别用ONATyper^TM15Plus试剂盒、Goldeye^TM20A试剂盒和华夏。”试剂盒在标准条件(说明书条件)、优化条件1(标准条件+1μLDMSO)和优化条件2(标准条件+室温浸泡1h)扩增检验,比较在3种条件下各组STR检验成功率。结果陈旧血痕样本用3种直扩试剂盒,在3种条件下,检验成功率均〉97.00%,且均高于新鲜血痕。新鲜血痕在标准条件和优化条件1下,成功率为27.22%~31.67%,在优化条件2下,检验成功率相似(〉97.00%),与标准条件和优化条件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新鲜血痕在加入直接扩增试剂后于室温浸泡1h,可有效提高STR检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即刻刺激对中国树鼩体内DA、cAMP、cGMP水平的影响。方法给予中国树鼩电刺激后,即刻采取血液和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多巴胺(DA)、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结果电刺激组中国树鼩大脑前额叶皮层(PFC)、海马(Hipp)、纹状体(striatum)、伏隔核(Nac)组织中DA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52.33%、38.98%、25.25%、45.06%(P〈0.01);电刺激组中国树鼩血液中c AMP、c GMP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0.99%、14.94%(P〈0.05,P〈0.01);c AMP/c GMP比值比对照组增加了18.73%(P〈0.01);电刺激组中国树鼩中脑腹侧背盖区(VTA)、大脑前额叶皮层(PFC)、海马(Hipp)、睾丸(Testicle)组织中c AMP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21.84%、24.55%、21.07%、44.87%(P〈0.01),c GMP水平比对照组分别升高了17.95%、25.57%、35.33%、22.87%(P〈0.05,P〈0.01)。结论即刻刺激能促进中国树鼩体内DA、c AMP、c GMP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Apelin-13对小鼠脑外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对小鼠脑外伤后自噬相关蛋白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健康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生理盐水(sa-line)组、Apelin-13组。Apelin-13组和saline组在建立脑外伤模型前10min,分别注射Apelin-13(0.3μg/g)或等量生理盐水于侧脑室,然后利用Western-Blot检测脑外伤后24h、48h组大脑皮质自噬相关蛋白LC3、P62、Beclin-1和Bcl-2等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在脑外伤后24h、48h,saline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的蛋白表达均被显著上调(P〈0.01);同时Bcl-2、P62的蛋白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然而,与saline组相比,Apelin-13组可显著下调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同时显著上调Bcl-2和P62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Beclin-1/Bcl-2的比值。结论Apelin-13可以明显抑制脑外伤后小鼠大脑皮质细胞的自噬活性,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eclin-1、Bcl-2蛋白表达水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