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体系、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但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关闭认识和发展真理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是中国共产党艰难探索的结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从改革开放到"三个代表"再到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完美相结合,是按照中国的特点加以具体运用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与中国文化交织互融,回应近代中国文化危机,不断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过程,更是以此为指导,不断引领和整合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相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成果.与此相对应,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也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法治思想就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发展历程和理论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与中国人民大众思维模式相交融合并不断丰富发展,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广泛意义上的指导,它是普遍认同、普遍应用和正面指导效果三者交融互摄、彰显其普遍性的一体化过程.本文认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战略性工程,因此这一过程必须有路径的优化选择,而"以人为本"的推进路径是具有可推广性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体系是人类法律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体系与中国法制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用以指导中国法律体系的建立和法学研究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当今,在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之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并没有过时,其自身所蕴涵的全球化理念,使它成为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章建刚 《法制与经济》2008,(24):128-129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武装了知识分子、农民、工人以及其他部分爱国人士。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带领各阶层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推翻了两座大山的压迫,成立了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指导思想,之所以能被中国人民接受,与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国各阶层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国自古的政治传统的共同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武装了知识分子、农民、工人以及其他部分爱国人士。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带领各阶层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推翻了两座大山的压迫,成立了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指导思想,之所以能被中国人民接受,与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国各阶层自身的特点以及中国自古的政治传统的共同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口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决策,是马克思主义人口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本文将人口发展问题置于中国社会的变迁发展过程,全面探讨了人口发展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约束,提出解决中国人口发展问题的一些对策建议和实施方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科学的人口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科学的人口发展战略,以保证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喻中 《法学论坛》2021,36(1):35-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系于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在帝制崩溃、经学瓦解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建构"马克思主义四书",有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体系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共产党宣言》《党章总纲》《宪法序言》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根据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这一条基本线索,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际情况出发,可以把这四篇文献汇集起来,作为"马克思主义四书",以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精准奠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胜利,毛泽东思想也取得了良好的大众化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丰富的法学理论内容的介绍,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精神、世界眼光及追求全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精神品质的阐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当前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司法实践成功经验,科学借鉴人类法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司法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和法学理论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相似文献   

14.
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观点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中国律师面临的问题,加强行业前沿政治理论研究,是中国律师行业实现理论自觉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5.
<正>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学研究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是我国法学发展战略的一个根本问题。这既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需要,也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需要。正是由于有了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才成为一门有规律可循的真正的科学。我们的法学也由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才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法学体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法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首要的是必须切实地学好并认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学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6.
卢金婷 《法制与社会》2013,(18):207-208
五年前,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新任务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普及以及学科建设的新要求,也进一步为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掀起了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潮。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在当前UGC信息传播环境中,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让更多的人去掌握理解马克思主义并接受它,必须借助UGC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本质、地位、作用及目标等思想内容,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涵出发,结合我国现阶段形成的文化成果,最终揭示出我国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命题清晰标注着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任务。话语权的理论谱系涉及不同的概念与范畴。它在词源学和修辞学领域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在哲学和文化评论领域有着特定的研究取向,在意识形态批判视界内衍生出否定辩证法,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论域已经呈现极化效应。问题导向是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关键,如何认清起点问题、阐释本质内涵、把握实践价值、拓展外部空间,关键在于贯通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逻辑链条,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要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思想体系向实践形态转化,澄清思想误区和实践难题,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视外部威胁和不利局面,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抓住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宣传思想工作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9.
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诞生是法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两人共同创立的,其创立过程经历了以下三部曲:《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源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成熟的标志.追根溯源,研究和厘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创立的过程,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以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既指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于中国独特时空背景下的宪法学,同时也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所进行的宪法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权力来源理论和国家权力关系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法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围绕这一理论核心形成了国家性质与国家形式理论、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理论以及宪法运行理论等主干理论。中国宪法学知识体系展开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宪法学的范畴体系、理论容量、方法论取向和学者的理论思维模式。社会科学宪法学的繁盛和宪法解释学的初步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研究的方法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