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刑事司法中公正与效率之均衡及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珊琦 《河北法学》2006,24(8):77-82
现代刑事司法中,公正与效率二者既相互统一,又时有冲突,如何求得二者之均衡,为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所共同关注.辩诉交易,既能够有效地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又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公正价值的实现,是均衡公正与效率之最佳途径.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应为当今中国司法改革之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辩诉交易与刑事简易程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诉交易源于美国,是美国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该程序简便、快捷的优点为世界一些国家诉讼改革所仿效,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有德国的“处罚令程序”和意大利的“基于当事人请求适用刑罚的程序”。而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对辩诉交易制度的改造移植,表明该制度具有超越法系的借鉴作用。刑事审判的目的在于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及其刑事责任,被告人的有罪答辩使以控辩双方充分对抗为预设前提的普通程序失去其内在的价值。辩诉交易制度鼓励被告人认罪服法,立足点是使所有犯罪都受到处罚,体现的是较高层次的公正。从实践上看,辩诉交易是刑事案件大幅上升与司法资源匮乏矛盾的产物,体现了效率的价值要求,是公正和效率两种价值目标协调的结果。本文运用历史考查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综合考察了外国主要辩诉交易制度的历史发展,在把握辩诉交易的法律特性的基础上,以公正和效率为价值取向,理论联系实际,对改革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实行有罪答辩制度的正当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程序设计上,回归公正和效率的价值要求,考虑到诉讼机制改革的演进性及我国现有条件,建议分步实行重刑认罪案件简易审和轻刑认罪案件书面审两种有罪答辩程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诉讼效率,某些刑事案件确需辩诉交易。但若不经被害人同意强行进行辩诉交易,就会违背刑诉的正当目的。为防止提升诉讼效率而过度牺牲公正和过度追求形式公正而背离实质公正,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并在执法中充分保障被害人的辩诉交易权,使其与公诉权、辩护权相制衡,以实现各主体间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4.
辩诉交易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从辩诉交易价值取向和我国司法实践的现状来分析,我国有必要而且完全可以借鉴适用辩诉交易制度.辩诉交易制度是我国刑罚的社会功能和刑罚观念发生转变的必然选择,是解决我国刑事诉讼现实问题的必然要求,我们应在寻求公正和效率平衡点上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5.
建立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珊琦 《法律科学》2004,22(4):115-118
如何兼顾公正与效益 ,乃现代刑事司法理论重点之关注 ,国外司法实践表明 ,“辩诉交易”实为求得二者平衡之最佳选择。在司法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国 ,建立辩诉交易制度 ,对提高诉讼效率 ,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高度统一 ,促进司法观念的革新意义重大。然而 ,辩诉交易利弊共存 ,当限制适用。因此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辩诉交易模式 ,应是中国司法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刘佳 《法制与社会》2013,(32):41-43
辩诉交易是国外的一项基本的刑事诉讼制度,它在刑事犯罪案件不断飙升的背景下产生,在提高结案效率,减少诉讼成本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辩诉交易制度作为彰显刑事诉讼效率价值的制度设置,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但是这一制度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诉讼风险,使得追求公正有所折扣。如何平衡效率与公正的问题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要面临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不得不面对我国的司法体制与国外司法体制存在根本不同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辩诉交易是从美国发展起来并被国外广泛适用的一种新的刑事诉讼制度,对全世界的刑法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未涉及辩诉交易,但我国的一些刑法制度和刑事政策中,明显存在着辩诉交易的痕迹.辩诉交易对于实现刑事案件审判中公正与效率并存的诉讼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对辩诉交易在中国的实践进行初步分...  相似文献   

8.
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高度发达的契约自由观念及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辩诉交易的理论基础,辩诉交易制度凸显了对人的尊重、对正义的落实及对诉讼效率的提高等价值,对我国未来刑事诉讼的修改具有重要的启示,而我国要真正引进辩诉交易制度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指出通过对辩诉交易的价值分析和可行性分析,以及从大陆法系国家成功移植辩诉交易得到的启示,可以看出辩诉交易制度有利于我国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实现,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价值选择,能够有效的节约司法资源,是我国刑事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我国具有移植辩诉交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0.
辩诉交易制度源于美国,是用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减少积案的一项特殊的制度。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司法现状,本文认为我国有必要借鉴和学习这一制度,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的辩诉交易制度,以实现提高诉讼效率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司法中公正和效率之关系辨正--兼评刑事普通程序简易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毅  何永军 《法律科学》2004,22(6):27-33
公正是司法的本质属性。而效率,一方面作为司法的外在价值尺度,是评价司法好坏的重要标准;另一方面又作为公正的内涵之一,通过公正这一中介与司法产生密切的内部联系。从公正与效率的内部关系来讲,效率只有在其本身就是公正时,它对司法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可被司法接受和容纳的。而从公正与效率的外部关系来讲,公正的地位和权重远高于效率,故提高司法效率的上线不能越过维护司法本质(公正)的底线。据此,"普通程序简易审"一类的程序改革是可行的,但应以公正作为程序改革的底线。  相似文献   

12.
Defendants'perceptions of the fairness of their criminal processing outcomes have been the stated concern of some criminal justice reformers. Past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these perceptions are influenc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utcome received as well as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cess through which the outcome is imposed. This analysis tests a theoretical path model of perceived outcome fairness, which examines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both outcome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using survey data collected from 619 prison inmates incarcerated in Minnesota and Illino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ctors related to both outcome and proces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sample inmates'perceptions of their criminal justice processing outcomes and together explain a substantial portion of the total variance. However, two process-related characteristics are found to be the most powerful predictors of perceived outcome fairness. Inmates'perceptions that they are fairly treated by their lawyer, judge, and prosecutor are the strongest correlates of perceived outcome fairness, followed by the mode of disposition through which their outcomes are imposed; inmates who plea bargain are more likely than those who go to trial to perceive their outcome as fair.  相似文献   

13.
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我国司法活动和司法改革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对公平正义基本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影响着司法功能的实现和人们对司法正义的期待。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的发展现状,对社会正义观在我国的确立及其内涵、司法之于社会的功能定位、司法正义的相对性以及我国通过司法实现正义的制度化途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Repentant defendants are a more common fea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al than commonly thought, and offer interesting opportunities to conceptualize the possibility of restorative justice within what is otherwise a conventionally retributive framework. Repentance may aris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trial and is an inherent part of the assessment at the plea bargain and sentencing stages. It must be understood as a particular performance from the accused, one that individualizes guilt and performs the sort of moral agency on which 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is otherwise premised. Its force lies potentially in its power to break down some of the constitutive dichotomies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including those between perpetrator/victim, international/domestic, and retributive/restorative justice. One needs to account, however, for the potential ambiguity of repentance and the fact that it may be subtly exonerating,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international criminal tribunals have reasons to encourage it tha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restorative justice. Only if the sincerity of repentance can be ascertained and if it can be addressed to victims may the restorative potential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be realized.  相似文献   

15.
“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 世纪 ’" 年代开始,西方学者对程序公正的研究从伦理哲学分析转向社会心理学分析,试图揭示程序公正的心理规律。研究发现:程序公正的要素并没有绝对标准,具有一定的情境敏感性;不过,程序公正在促进人们接受法律、法律决定和从事积极行为等方面具有比结果公正更为重要的地位,这种现象甚至具有跨越文化、种族、性别的普遍性。为了对此进行解释,西方学者提出了发言权理论、团体价值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公正启发理论等模式,各自都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不过,程序公正也有可能成为社会权威转移真实矛盾“欺骗”社会成员的统治策略。对于转型期的我国,程序公正感受研究带给我们的不是其具体的结论,而是告诉我们,研究公正问题时,应当抛开宏大话语,努力探寻中国人心目中的公正观。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分配法的价值范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配正义作为社会分配法的基本价值范畴,是一个由平等、自由、公平、效率等要素性价值目标构成价值体系。但是,在不同国家的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分配法律制度的主导价值追求和目标排序是有明显差异的。在分配法律制度中,分配正义将通过基本原则这一价值载体来确认和指导法律调整分配关系的目标定位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法律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松 《行政与法》2007,1(3):17-18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不公多与法律制度不公有关。完善法律制度,保证立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制度保障。完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实现以体现公正价值,体现民众意愿,适应社会发展的良法之治。同时还应该完善违宪审查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夯实社会和谐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论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价值蕴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建国 《法律科学》2002,6(3):101-112
民事举证责任分配是由民事实体法、民事诉讼法和诉讼政策三方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 ,结果责任主要由民事实体法预先静态地配置 ,反映实体法的价值目标 ;行为责任由民事诉讼法概括地规制 ,体现程序公正和诉讼效益的要求 ;而法官则在个案中审时度势 ,依法律的精神、公平正义的基本观念 ,对预置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作出微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