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孔敏蓉 《法制与社会》2010,(32):220-221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儒家思想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之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上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从根本上走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余玉花 《检察风云》2014,(20):15-15
从一般形式看,教师是廉洁文化教育者,学生则是廉洁文化受教育者。然而,从廉洁建设的实质内容看,高校大学生只要能够接受廉洁文化的教育,培育廉洁诚信的理念,改变不符合廉洁观念的思想行为,从而改善了学校的廉洁风气,其客观上就是对廉洁文化建设的一种参与,因此,大学生毋庸置疑是高校廉政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宋凯峰 《行政与法》2002,(12):70-71
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校来说,是学生和教师双主体活动,是复杂的互动教育过程。而德育方法的选择又常常受到道德教育过程的内外及微观、宏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实现德育工作最大、最佳的预期教育效果,必须选择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法,即启发法、熏陶感染法、理论教育法、谈话法。  相似文献   

4.
单忠献 《行政与法》2005,(3):51-52,55
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客观上要求高校环境下接受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应成为法律主流文化的承载者。法律文化的社会化是目前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成员所必须承担的基本任务。为此,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的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文化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文化素养,使法治社会倡导的基本价值理念根植于受教育者心中,最终养成其法律理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5.
刘梅敬 《法制与社会》2010,(34):317-317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低。受教育者自身认识上的偏差、高校对现实问题关注不够以及专职教师队伍不稳等都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低的原因。高校必须运用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健全教育内容,采用多元化教育方法,打造三合一教育发展模式,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综合素质。学术界从不同层面对制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聚焦在教育主体综合素质偏低、教育客体价值取向的功利性、教育环体的复杂性以及教育介体的滞后性等方面。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突破口在于: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材施教,加强对受教育者特殊性的关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教育载体等。  相似文献   

7.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以德治教 ,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必须建立和健全求真务实、科学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机制 ,加强对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探求适应时代需要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的新的道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人是道德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一切道德活动的内在依据。人的主体性在道德活动中的具体化,构成人作为道德主体的主体性,包括为“我”性、求善性、内在超越性、自由意志性、自我约束性。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是教育和受教育通过以道德化为中介的交往而实现的受教育德性自我建构的活动。主体道德教育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它以教育和受教育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以民主、平等的教育关系为保证,关注个体的需要,以培养生活中的道德主体为根本。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农村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了要求。新农村需要新道德,大力加强农村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农村道德教育现状、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农村道德教育必须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基础,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培养教育队伍、改进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构建良好的大学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教育实践活动是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作用于教育中介而完成的。在这个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制约着教育实践活动目的的实现程度。本文透过当代高校师生关系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不良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以此来构建当代大学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1.
鲁洁先生对当代中国教育学理论,尤其是德育理论有着重大的、特殊的贡献。道德教育哲学是她治教育学的核心和灵魂,以道德之眼看教育、思教育是她教育学术思想的明显标识。她建构的是有人的和为人的德育,是以人的生活为坚实基础的德育。她一直在关注对西方现代化的反思,她不迷信过度物质化、占有式的西方现代化,同时却高度重视西方现代人本主义的新发展,敏感于它们区别于近代人本主义的新特征。她完全不满足于传统的道德概念,她试图冲破规范论的道德解释论,冲破知识论的道德解释论,冲破工具论的道德解释论以及现存论的道德解释论。她已相当完整地构筑起道德教育哲学的理论大厦,也相当深刻地回应了中国社会转型中道德教育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祝贺她寿辰的最好方式无疑是激发人们重温她的作品,走进她的学术生活,更深入一些地研究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升德育理念是德育深层次改革的需要,是德育改革的最高境界,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反映了新世纪德育的走向,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在对待的态度,方式上由物化走向人化,由灌输走向对话,由限制走向解决;德育本体应当与人的生命整体,与教育和人的生活整体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目标建构的依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指向,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其目标建构有着哲学人道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还有着人类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具体地说,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目标建构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人类有关个人自由与尊严的思想的宝贵遗产,特别是个性教育、自由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二是现代教育,特别是我国目前道德教育所肩负的使命;三是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结构与特征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与身体"这一古老命题的现代意义在于,通过梳理现代科技-人文景观中身体进入道德教育的路径,再由"道德教育与身体"的现代关系中反思道德教育的"身体观"选择;确立"身在论"作为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从而,使得现代情境下道德教育对"人自身的关切"的主题技艺保持.而不致异化为现代性的规制工具.  相似文献   

15.
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状况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涛 《政法学刊》2004,21(4):110-112
道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学校德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为全世界各 国所重视。借鉴当代国外学校道德教育成功的经验,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当代人的遭遇,也是道德教育的遭遇.城市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城市里充满着陌生人.陌生的都市人有两副面孔,一副是自由与理性,一副是冷漠与孤独.在一个城市主导人类生活的时代,教育不能没有城市精神,又不能迁就城市伦理.在适应城市生活的同时,超越陌生人伦理,是道德教育的当代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大力提倡法治建设的今天,法学教育举足轻重的地位日益突显。然而,在我国这样一片法学教育基础薄弱的大地上,法学教育与社会需要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唯有消除这些鸿沟,我们的法学教育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本文将从法学德育教育与法学专业教育、法律职业教育与法学基础教育、法学教育国际化与法学教育本土化、法学教育的质量与法学教育的规模等范畴的对比中来揭示当前法学教育的目标:法学德育教育、法律职业教育、法学教育国际化、法学教育质量是新形势下社会对法学教育的重点需求,法学教育必须向这几方面倾斜。  相似文献   

18.
浅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红 《行政与法》2005,(12):70-71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网络给他们带来了诸多影响。重视与加强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当前高校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探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经录 《政法学刊》2004,21(4):95-97
公安本科的德育要以人文指向为其发展目标。这种目标的定位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德育人文指向的必要性扣必然性 决定了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推动人文指向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从总体上看影响个体心理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遗传、成熟、环境、教育和主体性,这五个因素在个体不同成长阶段扮演不同角色.从五因素交互作用论看德育的作用可以得出三个结论:(1)德育是将自然人变成有德性的社会人的重要途径与手段;(2)在个体稳定人格形成前妥善开展德育的效果最佳;(3)紧紧抓住主体性这个重要中介变量的德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