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行政治理视野下的行政协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过于注重行政治理的威权性,而忽视了公民的主体性,因此难以适应现代行政治理之发展诉求。而行政协商是一种注重行政治理过程中公民与行政主体间的交往对话,凸显行政过程的公民参与性,以及行政治理活动之主体间良性互动的行政方式。它的兴起反映了人们对我国传统单方性、命令性和封闭性的行政治理模式之弊病的反思,回应并诠释了合作行政、柔和行政与开放行政等现代行政治理模式的发展诉求。当前,超越行政协商所面临的制度与现实困境,并不断促进其融入我国行政治理实践,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行政治理模式之现代转向,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行政法治、行政善治之发展。  相似文献   

2.
各专家学者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涵界定莫衷一是,比较流行和普遍让人接受观点认为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对某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或实施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虽有明确规定,但留有一定自由行使职权的幅度,由行政主体依照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的原则,结合具体精形自行判断并做出  相似文献   

3.
行政指导的责任化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鹏 《行政与法》2001,(3):47-48
行政指导是行政机关为实现所希望的行政状态,谋求相对人的响应,而依法采取的行为.而普遍的观点认为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本文认为,法治行政要求行政法律的一切纠纷最终应服从司法机关的控制,应改变行政指导的传统界定,应将其纳入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4.
中日两国行政指导实践的差异可以用两个概念来表示,一个是"作为行政活动的行政指导",一个是"作为行政制度的行政指导".在中国,由于行政机关具有法律上的指导权限,常常采取明确的表现形式进行指导,行政指导以行政行为的形态出现,易于识别和规范,功能积极.而在日本,由于没有法律权限依据,行政机关采取了各种制度性措施来保障行政指导措施落实,包括官民一体的体制、行政机关的事实强制措施,这些措施一起构成了"作为制度的行政指导".后者使得行政指导不具有具体形式,难以辨认,难以追究法律责任,从而消解近代的行政法治.中国行政指导实践应朝法治化发展,预防日本式行政指导的危险.  相似文献   

5.
论行政刑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贾宇  舒洪水 《中国法学》2005,(1):91-102
行政刑罚是介于行政法与刑法之间,伴随着行政处罚难以完全满足公共行政制裁需求而产生的。它是指由司法机关对违反行政刑法规范的行政犯罪行为人所依法施加的一种刑罚制裁措施。本文由行政案件防治体制的缺陷引发,认为应建立一套介于行政处罚与传统刑事制裁之间的新的惩罚模式,并主张从立法方式、立法种类上对其进行立法重构,并应在比较外国行政刑罚的基础上,适当借鉴他国优势模式,建立适宜我国国情的行政刑罚法律制度,并从立法、制裁种类、司法层面上做好行政刑罚与行政处罚的衔接。  相似文献   

6.
行政的现代化与行政程序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建立公正科学的行政程序制度是行政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行政现代化意味着行政民主,而行政民主必须通过行政程序制度实现,例如公众参与行政管理,公众获知行政管理信息,公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实施监督等都必须借助行政程序制度实现;其次,行政现代化意味着科学管理,而在行政领域推行科学管理亦有赖于行政程序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7.
行政身份是行政主体所独有的要素。行政行为是具有行政身份的主体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行政行为中,行政身份的表明是与行政公开紧密联系的。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行政身份的表明又是行政公开的重要方式。因此,行政身份的表明是法治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美国行政会议是美国为了促进行政程序改革而专门立法设立的"政府智库",它随着19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联邦监管的范围、深度和权力的扩张而出现。美国行政会议集合了官员、学者和律师的智慧,以民主公开的程序和高效的机制提出建议、向政府提供咨询、发表研究报告有效地促进了美国行政程序的持续优化。美国行政会议在职能定位、成员构成、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促成了其取得非凡成就。我国的行政程序改革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必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按照独立专业的要求设立行政程序改革的顶层机构。  相似文献   

9.
行政判决有三种形态第一种表现为正式的法源,是一种正式的法律规范,称之为“行政判例法”;第二种虽非正式的法源,却具有实质意义上的约束力,在现实中发挥着和法律规范相同的作用,可称之为“行政判例”;第三种行政判决,既非正式的法源也不具备实质意义上的约束力,可称之为“行政案例”。中国需要建构具有自身特色的行政判例制度,这种建构应该借鉴大陆法系的经验,以行政判例模式为蓝本,走一条介于行政案例和行政判例法之间的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行政机关越来越多的依法行使着行政指导的行政行为。本文通过分析行政指导定义;研究行政指导积极作用;归纳行政指导存在的问题;指明行政指导行为中缺失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的法律制度。从而合理建议:在行政指导行为中,应该建立健全诉讼、赔偿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行政告知是行政程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主体的法定义务和行政相对人的法定权利,体现了程序正义。在保证国家权力有效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它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监督国家权力的重要环节。行政告知应本着易使相对人知悉、留存证据的方式进行,告知的内容应包括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职权、行政行为内容、依据、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及相应的责任等。在没有告知及告知对象、内容错误或瑕疵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形,承担责任的主体及方式应当不同。  相似文献   

12.
行政相对人的参与权是行政相对人实现其程序权利的逻辑起点,是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本文界定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参与权内涵;分析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参与权的理论基础;说明了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参与权的内容,提出了进一步实现行政相对人在行政程序中的参与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目前的行政工作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而忽视了行政成本。大多数行政人员只管工作,很少考虑行政成本高低这一实质问题。下面,我想就如何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工作经济和社会效益谈一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行政相关人是指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主观上并未指向,但客观上侵犯其合法权益,法律规定对其合法权益有保护必要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增强对行政相关人的研究,对于保障公民权利实现、促进行政程序制度建设、依法行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界定行政相关人的概念出发,分析行政相关人概念的涵义并评析相关概念的不足,最后探讨了行政机关能否成为行政相关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行政裁决愈来愈多的被应用到国家行政管理中,为了构建科学完善的行政裁决体系,本文从行政裁决定义、特点开始分析,总结了行政裁决的问题,探讨完善构建新型行政裁决法律理论,提出建设性的几点具体意见,希望进一步完善行政裁决的法律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制度.  相似文献   

17.
任进 《北方法学》2012,6(3):58-64
行政组织法是宪法和行政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行政组织,是指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以及其他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的总体。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主体含义不同,行政组织授权与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与行政执法主体等基本范畴也需要梳理和辨析。行政组织法对于配置职能权限、规范机构设置和编制、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对行政组织法的研究,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王巢凤  林猤 《法制与社会》2011,(36):173-175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人生价值理论.行政人员的存在方式以及其独有的社会规定性对行政人格的内涵进行诠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行政人格。同时对行政人员行政人格的塑造必要性将从理论上及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将从行政人员自我调适,以及外部环境合宜性的改造两个维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地塑造行政人员的行政人格。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能,这是中国体制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新型行政应该以服务化品牌为理念,是福利行政、服务行政和责任行政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20.
华建荣  韩国华 《法制与社会》2010,(36):158-159,162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负有作为的行政义务,有能力履行而在程序上未予履行或者拖延履行,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违法行为之一种,按照《国家赔偿法》第二条第一款之规定,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但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如何界定行政主体的行政义务,如何分配行政主体和相对人的举证责任,如何认定行政不作为与相对人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如何确认其赔偿范围还存在诸多分歧,本文略作讨论,期望在《国家赔偿法》修改时,以上问题能够得到厘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