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先秦<学记>中"禁于未发之谓豫"的意思,不应理解为"学生不良行为发生之前就注意预防叫做防范",而是"教师不应当让年幼儿童接触难度较大的义理之学,这一原则称为豫".所谓"豫"有丰富的意义,即:要让年幼儿童悠闲舒适,从容成长,让儿童享受当下的生活,避免有损于儿童的成长.<学记>篇幅虽小,但其义理博大精深,犹如中国教育思想史甚至人类教育思想史上健康的婴孩.这与独尊儒术以后中国主流的教育学思想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2.
这学期,我开始给美国学生讲<论语>了.第一课从"学而"起讲,第二段就讲到了有子那段著名的话:"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大意是说:做人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就很少会冒犯上面的权威.不冒犯上面权威的人,则从来没有叛乱的.  相似文献   

3.
南宋李壁笺注的<王荆文公诗注>是宋代重要的一部诗歌笺注本.李壁在<文选>式的传统笺释方法基础上,发展了前代的注释之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贡献:以史证诗,借注王诗以显史;探求诗歌旨意;从文学角度来评论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这对后代诗歌笺释之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理学法律思想评析陈金全理学法律思想兴起于北宋中期,完成于南宋,以程朱为主要代表,它的出现标志以儒家法思想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法律思想进入了新的阶段——理学法律思想。(一)理学法律思想由一系列基本范畴构成,但其最高的范畴即“天理”,天理论是他们全部学说包括...  相似文献   

5.
<此宜阁增订金批<西厢>>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戏曲作家和批评家周昂以金圣叹<第六才子书>为基础的再批评之作.批评者站在传奇创作的余势期,藉由文人传奇形成的审美期待审视杂剧经典,在批评标准和批评对象错位的前提下,达到了对"设身处地"的戏曲真实论等理论命题的深化,其戏曲结构观则体现出鲜明的技术主义倾向,文辞风格论以蕴藉雅洁为取向.周<西厢>所反映的美学思想,与其自身创作实践及所处时代的审美风尚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戏曲理论批评史上自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子>的法律思想既系统又有特色,尤其是其中"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对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管子>法律思想的内容和特点,以期展现<管子>法律思想的全貌,进而挖掘其对现代社会的借鉴价值.虽然<管子>法治思想与现代意义的"法治"有一定的距离,但作为"法治"之理、"法制"之术古今是相通的,如果我们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还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史学大师陈寅恪并未曾就<红楼梦>一书做系统之研究,然通过考察相关资料及翻检陈先生之相关著作,<红楼梦>中相关人物、资料时时出现.尤其是中后期所著之<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与<柳如是别传>三部书中,相关论述尤多.陈先生在其学术著作中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传统小说资料的运用,显示了他广博的学术视野和运用材料的能力,开启了"文史互证"的研究典范,以及文化取向和人文精神世界的深邃而丰富.  相似文献   

8.
玄言诗以其崇义重理的特征深刻地影响了理学诗,并为理学诗奠定了基本的意义生成模式,即以诗化的议论阐释深邃的哲理,通过意象呈现情感和理智的融合,用玄境的构造传达悠远的理趣。玄言诗所具有的形上性、隐喻性和主体性,为理学诗同样特性的形成起到了发轫作用。"玄"和"理"的至上性和至善本质规定了玄言诗和理学诗的道德性,使二者具有鲜明的道德立场。根据述事、抒情和说理三种元素在诗中所占的地位和比例,可以将玄言诗划分为"但陈要妙"的玄理诗、"冥然玄会"的玄感诗和"超入玄境"的玄境诗。玄理诗是阐说义理之性理诗的先导,玄感诗是吟咏性情之理兴诗的前茅,玄境诗是表现意境之理趣诗的始基。理学诗风类似于玄言诗风的历史重演。在题材、类型的规定性上,玄言诗能对理学诗造成影响,主要是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体用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以理事不二、体用相即为思想基础,暗含着月映万川、理一分殊意识的萌芽。  相似文献   

9.
朱熹理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即理欲观——所谓"存天理,去人欲",这一观念成为其构建理学之本体论基础,亦为朱氏工夫论之基本取向。本文试通过还原朱熹理欲观,详述南宋之后理学家对于"存天理,去人欲"的基本看法,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基本状况,分析朱熹理欲观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说起我国北宋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绘了莲花的清高、秀洁而又脱离尘俗,寄托了周敦颐清正廉洁、不受俗世污染的理想品格.而在广西桂林,周敦颐后裔繁衍生息所铸造的"百年清官村",如今则鲜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1.
何晏是现存最早的《论语》学代表著作《论语集解》的编纂者,同时也是《论语》学的研究者。他的《论语》学研究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对他人《论语》学成果的裒集;一是自己对《论语》的注释和理解。何晏的《论语》学研究体现了从汉儒到六朝学者《论语》学研究的因革创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古学术转型的方式与规律。在中国古代学术史,特别是《论语》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心理学把人的自我分为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两个层面,先秦儒家持一种外在自我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关于内外自我相互交通和自我整体建构的主张.儒家学者认为自我人格整体的建构,须经历从以"诗"所表征的生命意义,走向以"礼"所表征的行为规范,最终达到以"乐"所表征的本真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胡仁智 《现代法学》2006,28(4):181-186
孔子思想是第一次文化轴心时代人类思想的伟大创造,儒家社会理想的本原是“和谐”。孔子纳“仁”入“礼”,希望通过体现以民为本的社会正义观的“礼法”体系去整合社会,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在孔子的利、义观中,个人之“利”与个人之“义”并不相互冲突。孔子的“义利”观体现了法律的利益调控功能与正义价值的和谐统一,与和谐社会的法治理念有契合性。孔子思想中所体现的“利”与“义”的和谐统一观,对今天以社会和谐为目标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都对正义展开过细致的论述,柏拉图和孔子便是其中重要的代表。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孔子的《论语》中都有大量的关于正义的论述。对二人正义观的比较,既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正义"的内涵,也对思考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翻译事业从夏朝到现代,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对外翻译始于公元505年;明清时代进入翻译繁荣时期;当今世界的中国翻译事业空前繁荣,为推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古典名著《论语》乃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论语》的对外翻译为丰富全人类思想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同翻译人员语言文化素质的差异必然导致对同一翻译作品理解上的差异,《论语》的翻译尤其如此。本文分析研究了《论语》的五个英文译本,旨在提高中国文化对外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孟荀法律思想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法律思想自孔子以后分为两支,分别以孟子、荀子为代表。孟子侧重继承发展孔子的仁学,推行仁政;荀子侧重继承发展孔子的礼乐,主张礼治,这一结论,是从法的起源,法的基本价值,法的实施方法和预防犯罪国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As recorded in the Analects, Kongzi (Confucius) held that using punishment to influence ordinary citizens will do little to develop a sense of shame (chi 恥) in them. This term is usually taken to refer to a sense of shame described here as “autonomous,” understood as a predisposition to feel ashamed when one does something wrong because it seems wrong to oneself, and not because others regard it as wrong or shameful. Historically, Confucian philosophers have thought a great deal about the habits and character traits necessary for someone to have a sense of shame that is truly autonomous. The article looks at their views on this matter and shows how they help to articulate the hypothesis that coercive punishments undermine or work at cross-purposes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an autonomous sense of shame. It then uses this analysis to explicate Kongzi’s proposal that governing people by cultivating a sense of shame is to be preferred to governing by threat of punishment. It concludes by weighing its merits as a view about effective governance, observing that its strength and plausibility depends on whether we take the threat of punishment to be direct or indirect.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从政治学的角度发掘孔子思想的宝藏,深入了解孔子的国家观念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研究孔子的国家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政治现象和政治文化,也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及其在现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汉初高祖至景帝时期朝廷治国思想并非黄老之学,而是以儒家学说为主.理由如下:刘邦在即帝位之后,由轻儒转为重儒,以太牢祀孔子为具有重大象征意义之举;惠帝之无为,是由于无法有为,他思想上倾向儒家,对曹参之无为有不满表示;吕后行事完全不合于黄老,"制政不出房闼"乃是太史公微言讥刺;文帝好道家之学主要表现为立身处世的谦卑态度,而其治国的主要思想是儒家学说;景帝在窦太后的威压下不能进用儒生,但也未服膺黄老,"独尊儒术"实际胎育于景帝之时.汉初朝廷真正服膺黄老者只有二人:一为曹参,但他仅担任了三年汉廷相国;二为窦太后,她崇奉黄老是为了保护个人权力,而非治国.  相似文献   

20.
清人陈士矿作《折狱厄言》一书,其中多谈到裁判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应该做到"内心独立",主张裁判官应独立于自己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旨趣等各种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心理因素,坐到"中"的境界。这一源自儒家"尚中"、"中庸"的思想,应合了今天司法独立原则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即法官的内心独立。但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法文化当中的"内心独立"观念又与当前中国法学语境中所言说的"内心独立"是有差别的,因为当前中国法学的司法独立理论是来源于西方的,因此将中国传统法文化与西方法学语境当中的"内心独立"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今天司法独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