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用征收是一种常见的行政行为,政府公用征收权运作的失范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制定统一的公用征收法是行政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从西方公用征收制度的历史发展中探寻当今中国公用征收立法的价值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力图通过国外公用征收制度的发展找出公用征收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结合国情,寻求新时代中国公用征收法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2.
论公用征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用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依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手段取得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 ,并给予其公平补偿的行政行为 ,包括三个适法性条件 :其一为合法性 ,即公用征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有法律授权方能进行 ;其二为目的性 ,即公用征收必须应公共利益之需而为之 ;其三为公平补偿 ,即公用征收必须事先予以公平补偿  相似文献   

3.
经过修正后的中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10条第3款);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第13条)。征收或征用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前提。因此,公共利益的界定至关重要。以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关于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宪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集合 《河北法学》2007,25(8):56-58
在公民的基本人权中,财产权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对财产权的尊重构成了宪法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对财产进行征收征用的规定当然也成为许多国家宪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世界相关国家宪法关于财产征收征用的公共目的、正当程序、补偿及救济等主要内容的分析,结合我国特殊的土地权利市场,指出要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实现征地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首先必须在宪法层面完善土地征收征用条款,解决宪法框架内征地制度法律设计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5.
我国宪法2004年修正案将原宪法中的"征用"概念一分为二,拆分为"征收"与"征用"。此后,在我国现行法上,"征收"与"征用"就成为两个平行的法律概念,两种并行的法律制度。但无论从制度构造还是比较法的角度看,我国现行法上的"征用"概念都不能成为"征收"之外的一个独立概念和制度。"征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征收,即"部分征收",因此"征用"只是从属于"征收"的一个下位概念和制度而已。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草案中征收征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王利明 《中国法学》2005,2(6):57-67
关于征收征用制度,物权法草案在规则设计上须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应维持宪法关于公共利益的抽象表达,不必采用正面界定和反面排除的方法来规定公共利益的内涵;二是应区分征收、征用与拆迁等概念,分别规定征收、征用的条件与程序;三是应明确规定征收征用的合理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7.
刘勇 《政治与法律》2006,(4):125-129
现有对于公益征收、征用制度的认识存在很多问题。公益征收、征用制度传统上属于行政法范畴,我国物权法当中不应该规定公益征收、征用制度。物权法草案第49条是对宪法相关规定的无谓重复,没有实质意义;物权法草案第49条规定的内容不合时宜,应予取消。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的实施与征收征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收征用是对公民权利的重大限制,各国法律为强化对公民权利的保护,都在基本法甚至在宪法中规定这项制度。我国《物权法》对征收征用制度作了原则规定。为严格征收征用的规定和程序,严格补偿的规则,防止行政权对公民财产权的不正当干预和侵害,我国尚需制定《征收征用法》,修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相似文献   

9.
行政征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行政征用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出于公共利益目的,依据法律之规定,以强制的方式取得行政相对人的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或劳务,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的制度。但我国至今尚未有一部对行政征用制度作出统一规定的法律,学术界在这方面研究也较为薄弱。 一、各国行政征用制度概述 行政征用是各国政府所普遍采用的行为,并各自有着不同的行为制度,其称谓和含义也并不一致。法国将其分为公用征收和公用征调。公用征收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目的,按照法定的形式和事先补偿的原则,以强制方式取得私人不动产的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程序。①公用征调指行政…  相似文献   

10.
朱冰 《法律科学》2009,27(4):98-103
民事生活领域中在私人财产权与国家财产权的中间过渡阶段存在着以公用资源为客体的公用财产权。自然状态下公用资源的特殊性与权利状态的制度设计之间不能有机融合,公用资源不得不长期处于自然使用状态而难以进入传统私权调整的层次。市场化的语境中,民法契约制度与物权制度为立法者提供了通过私权机制调整公用资源利用方武的可能性。只有事实支配符合规范的支配,事实的排他与规范的排他一致时,公用资源的私权调整机制才能获得法律上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Modern law review》1970,33(4):478-479
  相似文献   

14.
15.
16.
本刊去年夏季号刊出《王怀安先生访谈录》后 ,引起一定反响。本期我们又推出另一位硕果仅存的新中国司法界元老邢亦民先生访谈录。与王老一样 ,邢老也是在参加学生运动中接触到革命思想并进而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所不同的是 ,王老接受过科班法律教育 ,又一直从事政法工作。而邢老则接受的是普通师范教育 ,参加革命后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 ,1 949年以后方才由军官转业做了法官。由于教育背景、工作履历不同 ,思想、感受自然也不尽相同。不过 ,在新中国的政法干部队伍中 ,像邢老这样由军官转向法官的或许更具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惟需说明的是 ,本栏目追求忠实反映受访者本人的观点 ,而非表达本刊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18.
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我国著名罗马法学家、安徽大学法学院周先生的经历和学术贡献 ,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因此 ,当《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请我采访周老时 ,作为周老的学生 ,我爽快地同意了。周老 ,字叔夏 ,190 8年生于江苏阳。先生192 8年中国公学大学部商科毕业。 193 1年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获政治外交硕士学位。 193 4年在该校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多个大学、学院任教 ,并曾担任系主任和法学院院长。新中国诞生之际 ,周老深明大义 ,毅然选择为新中国服务。解放初期 ,周先生曾担任最高人民法院西南分院民庭房屋组组长。又因为“反右运…  相似文献   

19.
王怀安先生是新中国司法界的元老之一 ,也是党内极少数受过正规法律教育而又长期从事政法领导工作的重要代表。王老一生的经历 ,勾织出现代中国法治建设曲折历史的真实缩影 ;而他那百折不挠的精神则映衬出过去八十年里 ,一代代中国人前仆后继、追求民主、追求法治、追求自由理想而愈挫愈奋 ,不倦不息的倔强风骨。本刊设立《世纪回眸》栏目的宗旨有二 ,一是抢救当代中国法律史的第一手材料 ;二是为正在进行中的民主法治建设提供直接而又真实的镜鉴。我们回顾过去 ,既非发思古之幽情 ,亦非顾影自怜 ,太息嗟叹 ;而是要拭除满脸污垢、扫落一身尘埃 ,清洁矫健地走向未来。今后本刊还将陆续推出类似的访谈实录 ,我们真切地期望广大读者能及时向本刊提供有价值的访谈线索 ,让我们携手并肩 ,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20.
20 0 2年 6月下旬 ,笔者受《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的委托 ,专程拜访了在我国法学界享有盛誉的江平先生。江先生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等 ,现年逾七十 ,仍然担任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博士生导师 ,并兼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是我国《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等众多立法的重要参与人和专家小组负责人 ,是“外国法律文库”等众多大型译事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民法卷”主编 ,又是目前正在修订的大百科整个法学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