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村民自治的内容包括四大"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则体现为村民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制度,而其中村民选举制度最重要,村委会是否通过选举产生,是检验村民自治是否实现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所以要完善村民自治就要解决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靠制定村民自治组织法来弥补,因为现行的省级各种关于这一法律的实施办法和全国各地农村村民自治丰富多彩的实践已经为村民自治组织法的制定提供了较为充实的素材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法,可以使我国有关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的立法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得以平衡、村委会选举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村委会选举更加规范、广大农民民主选举的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下新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社会下新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立法上的不完善,包括宪法对村民自治的规定不完善和村民自治的立法不完善。实践中村民委员会与乡镇人民政府之间、与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还未理清。为此要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立法,为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提供法律上的依据;明确村委会与乡镇人民政府、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2011年2月乌坎村村委会选举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中可以看出,村委会选举监督制度以及村民选举权救济制度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为避免类似乌坎村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确保村委会选举的有序进行,有必要完善村委会选举监督制度,建立村委会选举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5.
村民选举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村民自治权的一种,但在选举实践中这一权利常常受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现行法律对违法行政行为侵害村民选举权利如何救济的规定极不完善,应当通过建立和完善村委会选举的诉讼救济、行政复议救济、信访救济、行政处分救济以及人大的监督救济等制度增强对村民行使选举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是直接选举,实行的是村民自治。然而,这个被誉为最民主的基层选举制度在现实操作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试图以一个实际接触到的村委会选举案例来分析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宪法的规定 :“城市和农村根据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于 198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村委会组织法》进行了修订 ,以保障自治 ,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村委会组织法》的制定和修订 ,总结并肯定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也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使村民自治这一法律制度更趋完善 ,也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 ,一项法律制度的切实实施 ,却并不是那…  相似文献   

8.
谢明 《行政与法》2012,(3):94-97
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村委会具有成员自治、公共管理、社会服务与保障、集体财产的管理与经营等多种职能。而在实际运作中,村委会的职能已逐渐异化,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针对村委会职能异化的主要原因,需要从法律法规的完善、乡村政权的角色定位、法制的宣传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治理,以期实现村委会职能的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村民享有选举村委会成员的法定权利,但村委会选举实践中村民选举权利常常受到各种主体的非法侵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选举诉讼救济机制的缺位。我国现行法律对村民选举权利救济制度的规定极不完善,应尽快将诉讼机制引入到村委会选举中,加强对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0.
吴彤 《法制与社会》2012,(33):205-206
2010年10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对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以前相比,现行法律有着几个方面的重要修缮:一是完善了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制度;二是对村民小组的自治活动给予了空前重视,三是加强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针对村民自治实践中的问题所进行的以上重要修缮和增补,将推动着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10,(5):27-28
村委会选举工作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做好村委会选举工作,对于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调动广大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农村群众民主政治权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村民与村民委员会冲突的司法救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村民自治实践中,村民与村民委员会不仅冲突不断,而且司法救济不畅,村民自治权成了司法救济的边缘领域。因此,完善村民与村委会自治冲突的诉讼救济机制,是实现村民自治健康有序运转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根据村民自治制度的设计,村民会议是村级最高决策形式,但是,在很多地区村民会议难以发挥作用,而村民代表会议正在取代村民会议成为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那么,村民代表的选举就至关重要了,他们的选举不仅要符合法律的条件,而且还要符合一般的道德标准,否则其权力的运用以及其做出的决定会对村庄民主造成重大的损害。同时也会给村民自治带来负面影响。要克服上述困境,必须要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公民教育,完善代表选举制度,探索出更合理的选举办法。  相似文献   

14.
村委会民主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村委会选举的质量是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体现,因而对村委会选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村委会民主选举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文规定了村委会每届任期为3年,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为,3年任期过短, 不利于很好地推进村民自治,也不利于很好地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建议由3 年延长为5年。一、延长村委会任期有利于促进村经济发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目的是以法律去保障村民自治,以村民自治的形式去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然而,村委会任期过短势必造成村委会选举的过于频繁。“一年当选二年干, 三年又要等着换”已成为村干部普遍  相似文献   

16.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村级民主的走上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村委会选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村委会选举的正常进行,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昱姣 《法制与社会》2011,(17):218-219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一些地方的村民认为自己失去直接提名候选人的权利,选举是在指定的上届村委会候选人范围内,自己的投票是在"走过场",民主选举权利没有得到充分行使。导致村民选举过场化的重要根源之一是目前的法律制度。由于村委会干部组成选举委员会,导致党支部书记以及村委会对选举新一届村委会候选人产生导向作用;由于允许原来村干部提名候选人,导致推行中就由过去的党组织提名候选人演变为村两委干部提名候选人;由于村民小组长的民主选举及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导致村民小组长的选举无法可依,安排随意。  相似文献   

18.
陈晖阳 《法制与社会》2012,(8):205-206,208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设则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最直观表现.村委会选举决定着基层民主的广度与深度,关系到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局,关系到农村政治局面的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权威的建立.如何认识、完善村委会“海选”制,强化村民自治,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法律基石,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政法学刊》2019,(6):5-14
村民选举政治生态是农村政治生态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观系统,由作为选举主体的村民以及选举规则、风气、导向等基本要素构成。当前村民选举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态度呈现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化现象,其负面影响超出选举本身,不利于基层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信任的建立等。选举规则的缺陷和缺失致使选举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不力,追究违法行为存在操作难题。不良风气催生和加剧贿选、暗箱操作、暴力化等各种选举乱象,制约村民自治的发展。乡镇党政等上级组织在指导选举中导向偏失,削弱了选举规则的效力并恶化选举风气,挫伤村民选举的积极性。治理村民选举政治生态,需要放到推进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中去考量。以法治思维为导向,培养和强化村民的主体意识,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核心支撑;完善农村选举的法律制度,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法治基础;加强执法执纪监督,扶正祛邪,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新农村建设中村委会的职能转换与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委会是我国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它在农村建设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村委会却是一个半行政化的组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角色失衡错位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委会需要将自身定义为一个服务型、协调型组织,从而真正实现村委会的本来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