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院和当事人是民事诉讼中的一对矛盾,二者同时作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特定的诉讼权利,承担特定的诉讼义务。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据此而实施的多种诉讼行为,构成有机的矛盾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诉讼程序和法律适用上存在冲突。由于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性质、目的、对象、价值的不同,决定了其在具体程序、制度、规则设计上的不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将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合并进行。导致了两种诉讼在诉讼程序和法律适用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鉴定启动权是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作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的内容,也是对当事人最好的权益保障.在新的《民事诉讼法》中,重新对民事诉讼中的鉴定启动权的问题做出了新的规定,进一步强化了我国现代民事诉讼鉴定启动权的要求,成为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指出民事诉讼的最终目的就是经过正常的渠道对案件进行真实的了解,保护当事人正常合法的权益.在现代诉讼中,在民事诉讼上应用司法鉴定的情况日益增加,也成为司法证明的重要方式以及手段.在对案件的真实了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审判权与法官中立 一、民事诉讼审判权 (一)民事诉讼构成要素 古代民事诉讼就是"讼".现代学者从民事诉讼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认为民事诉讼总体上是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两个要素构成的,是当事人、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处理民事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政法学刊》2004,21(1):32-33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于提高诉讼效率,防止矛盾判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于两种诉讼性质上的差异以及立法上的 不完善,使我国的刑附民程序在设计上有诸多不合理之处,应将民事诉讼从刑事诉讼中分离出去,归并到民事诉讼中,保证性质不同 的诉讼按照自身的规律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张艳蕊 《河北法学》2007,25(5):114-118
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属于近年来刚刚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现象,就整体而言,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发展的关键之一,是必须以重新审视法院的功能为起点,扩展民事诉讼机能.深入分析民事诉讼机能与民事公益诉讼之间的关系,民事诉讼机能的扩张是民事公益诉讼发展的制度基础,民事公益诉讼呼唤相应的民事诉讼机能.  相似文献   

7.
关于检察机关不应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检察机关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案件具有结案时间快、胜诉率高的积极作用,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作为"具有环境公益性质"的民事诉讼,其民事诉讼的基本特征,决定了检察机关若作为该类诉讼的原告,其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将打破民事诉讼角色分配格局、制约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原则运用、弱化民事诉讼权利义务对等原则、违背民事诉讼原被告地位平等原则.检察机关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存在正当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鉴定机构的遴选机制,包括当事人协议确定、人民法院指定以及法院"摇号"确定鉴定机构三种。程序本身天然具有有限的目的和价值选择,无论是在诉讼实务还是诉讼价值上,上述三种遴选程序其立法所预期的结果都被复杂的现实所淹没。整合各遴选机制使其在诉讼中发挥作用,是解决当前民事诉讼中鉴定遴选问题最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应对重复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经常遭遇的问题。从避免法院就同一诉讼标的的案件进行重复审理,防止可能作出相互矛盾的裁判,以及有效利用司法资源,实现诉讼经济等因素考量,原则上应当禁止重复诉讼。但对于如何界定重复诉讼,判断的标准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等问题理论界尚未有深入的探讨。应结合我国的情形和国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和阐述我国民事诉讼禁止重复诉讼原则及其适用的基本法理。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活动的启动和展开离不开各类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民事诉讼法上各项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也只有通过诉讼主体的诉讼行为才能加以实现.因此.诉讼行为无疑也就成了民事诉讼法学所关切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民事诉讼中的“不作为”现象的探讨更为少见.本文拟对人民法院“不作为”现象作一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1.
诉讼模式转换和变迁的研究提供了对诉讼结构分析的框架,成为民事诉讼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但模式应是对诉讼经验和诉讼过程的分类与比较考察,不应前置为可以建构的理论目标和对司法发展的预期,从而架构性的按照单一司法理念来对诉讼模式进行设计。当下民事诉讼的理论发展应超越模式分析的类型学划分,避免诉讼模式的刻意的选择和设计,着重关注司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及其现实转化,超越在模式框架下的狭隘的理论建构,从实践合理性的角度完善诉讼结构,形成以实践理性为主导而不是权力话语主导的司法运作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一般程序与特别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基本的分类。民事诉讼立法过于重视一般程序而忽视特别程序导致了诉讼程序成为一元化的程序规则,也加剧了一元化的程序与多元化的社会、多样化的纠纷之间的矛盾。民事诉讼法学需要加强特别程序研究,扩大特别程序的适用范围,达到快速、有效地解决民事纠纷的目的。本文对特别程序作论纲式研究,从改革现有特别程序入手,然后将海事诉讼、劳动争议诉讼、人事诉讼纳入特别程序体系,最后将一部分公司诉讼和知识产权审判也纳入特别程序范畴,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民事诉讼特别程序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之角色困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福华 《政治与法律》2003,1(5):117-122
近年来,我国检察机关针对所谓的公益案件提起民事诉讼已有若干尝试,改革者试图以西方检察机关为参照系,将我国检察机关的民事审判监督延伸至提起或参与公益诉讼的体系和逻辑之中。然而,我国检察机关身兼法律监督与公益代表两种角色在民事诉讼这一特定领域呈现出矛盾状态,在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尝试中,其多重角色之间的矛盾、模糊和结构性失衡是其自身难以修复的缺陷,因此,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试验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4.
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存在系统性偏袒,集团诉讼、团体诉讼、选定当事人模式等各不相同.在解决系统性偏袒、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集团诉讼与团体诉讼具有相对优势,我国证券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应整合其优势以矫正系统性偏袒,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相似文献   

15.
1.什么是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是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时,法院本身和诉讼参与人依法进行的各种活动.它有三个特征: (一)民事诉讼不仅包括法院的审判活动,也包括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否则就不具有法律效力。(二)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对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法院的审判活动,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具有决定性意义。(三)民事诉讼的整个过程,是由若干个互相  相似文献   

16.
一、民事诉讼调解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现阶段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由于注重推进审判方式改革,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工作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并存在忽视和弱化诉讼调解工作等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片面理解审判方式改革就是庭审模式的改革,就是裁判作用的强化,注重坐堂问案,法庭调解流于形式,忽视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我国的庭审方式改革主要是实现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变,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成为诉讼的主导者,法官则处于超然地位居中裁决。这样就造成法官普遍注重坐堂问案,注重在法庭上解决纷…  相似文献   

17.
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研究的问题是诉讼究竟为何物.就此展开了两大类型的理论:传统的诉讼法律关系论把诉讼视为一种法律关系的总和,而法律状态论则视诉讼为法律状态构成的整体.这两种理论都难以全面囊括和解释各种诉讼现象.德国新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以传统的诉讼法律关系理论为根本立足点,融入了法律状态理论的因素,把诉讼理解成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统一形成的现象,并运用"诉讼义务"、"诉讼负担"等概念,实现了对传统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突破,解读当事人的诉讼行为和法官的职务义务等诉讼现象.它带给我国的启示是:设立诉讼义务和诉讼负担的区分标准;深化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研究;该理论应与民事诉讼其他理论的改革与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正>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受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密切相关的民事权益争议,将两种性质不同的争议并案审理,在解决行政争议的同时,附带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法及其有关司法解释没有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出规定,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是行政审判实践的需要和必然。本文试从理论上和审判实践上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中有关问题加以探讨。一、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不同于单纯的行政诉讼或单纯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以下特征:1.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使同一诉讼程序包含了两种不同法律性质的诉讼,一为行政诉讼,一为民事诉讼。首先,这两种诉讼发生于同一诉讼程序,不同于当事人分别依行政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和依民事诉讼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诉讼。后者是两个独立的诉讼程序,当事人  相似文献   

19.
效益作为一个经济学和管理学概念,是指一定投入和相应产出的对比关系。民事诉讼效益,则是指一定个案的民事诉讼消耗 (投入 )与其诉讼效果 (产出 )的对比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讲求效益。因此,我们研究探讨民事诉讼效益问题,不仅具有个案价值,而且对于提高市场经济的法治化程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民事诉讼成本分析。民事诉讼成本,即民事诉讼消耗,它包括有形的诉讼成本和无形的诉讼成本两大部分。   1.有形诉讼成本包括合法的诉讼规费、律师代理费、举证成本和其它合理支出以及不合理的支出。其中诉…  相似文献   

20.
集团诉讼制度的价值研究——兼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德堂 《河北法学》2007,25(2):196-200
价值是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效应关系的范畴,是深刻认识集团诉讼制度的良好视角和工具.集团诉讼价值是法律价值、民事诉讼价值下位的概念.集团诉讼制度的独特品性在于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共通性在于体现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民事诉讼目的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