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山 《法制与社会》2013,(30):240-241
遗产债务关系是债权人权利保护的基础,我国对遗产债务作了无条件的有限责任继承原则的规定.在债务清偿的规定方面,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显得过于笼统而缺乏可操作性。债权人的保护在规定不完善的情况下产生种种问题。本文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方面,对关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无因管理制度起源于罗马法,无因管理在罗马法法律史的记载中被理解为管理他人事务,即未受他人委托,并无法律上之义务,以避免损害为目的而管理他人之事务。无因管理制度经过大陆法系国家的继承和发展,内容更加完备,既维护了本人的私权至上又兼顾社会互助精神的弘扬。在我国,无因管理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相关法律规范内容上比较粗略、可操作性差,管理人损害赔偿的规定过于笼统导致过分依赖法官的主观判断,无因管理制度的外延不够明确,使得对与其类似的见义勇为等行为的救济缺乏法律基础。本文将从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权益入手,结合案例分析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的异同点,明确二者之间的界限,指出无因管理制度关于管理人的权益保护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农村宅基地继承问题,我国现行法律并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法学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从社会现实和司法实践的总体趋势来看,因工作、升学、婚姻等原因进入城镇的农村子女,应该有权继承农村父母的宅基地及其附属其上的房屋。我国继承法修改在即,更应该借此机会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既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直接反映在了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公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提高公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积极回应当事人对公证的特殊需求.成为我国创新社会管理中重要的问题。本文从强化公证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一直在进行。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凸显,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为现实、最为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原因、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提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有效措施: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必须要研究当前法治实践中产生的各种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是否正确必须要用当前的法治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6.
对祖遗房产的继承问题和交易问题较为敏感复杂,既涉及历史上的政策适用,也涉及当前的法律适用;既涉及继承法律问题,也涉及产权确认问题。由于祖遗房产的继承问题容易产生纠纷,因而成为直接关系到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大问题。而祖遗房产的产权确认是公平合理解决继承和交易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是随着商品交换而产生的一种的经济问题,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营者与权益意识不断觉醒的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约定有利原则”正是基于这一矛盾从实质正义、社会本位等角度提出的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的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8.
民事执行问题是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法律热点难点问题.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是造成法院执行部门备受关注与责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法律层面看.由于现行法律对执行活动监督在立法上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使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的监督缺乏应有力度.而执行权作为审判权的延伸.一旦失去强有效的监督.容易导致权力滥用与扩张.出现新的司法矛盾.最终可能会衍生司法腐败,损害法律尊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本文以如何从法律制度的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为研究的核心,剖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征地法律制度的改革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洪伟 《经济与法》2003,(11):20-21
遗产继承关系是一种古老的法律关系,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继承客体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即继承客体在内容上不断增加。而知识产权则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近代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迄今虽不过300多年的历史,但它对推动全人类文化艺术的繁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已日益为人们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诉讼程序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解决社会纠纷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因人情而不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作出判决或裁定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应该正确认识并妥善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当代社会中诉讼人情化这一现象,探讨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文璞 《法制与社会》2014,(15):156-157
我国1981年授予经济特区的立法权以来,这种立法权就一直处于争议中。珠海市2011年"禁微"之规定造成的法律冲突,也引发了社会和学界争议。本文以该争议为出发点,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剖析经济特区立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通过法律至上原则解决这一问题的考量。  相似文献   

13.
论实施法律援助制度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援助制度,也称法律救助、法律扶助,是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救济制度。主要是指国家在法律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上,对因经济困难及其它因素而难以通过通常意义上的法律救济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会权利上的社会弱者,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它作为实现社会正义、法律公正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行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迈向法治社会的战略步骤。 一、从人权到平等权再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权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就是为了实现人类的尊严和价值,人所应当享有或实际享有的权…  相似文献   

14.
法律继承     
近代以来,在法律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法律冲突、法律规避,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便是对西方法律的盲从和对法律移植的盲信,而其根本原因在于由我国社会文化自身特点决定的,能够在中国运行得良好的法律,必然是能够为我国社会文化所容纳的法律.当我们认识到这些问题,重新检讨历史就成为必要;当我们认识到法律移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法律现代化的问题,就必须寻找新的路径。法律继承将是一个极为便利亦更加有效的途径。因此,中国法律能够在继承上走得更远一些.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复杂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法律是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驱动力,而生物多样性对法律也产生反作用力.我国对于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法和环境法领域,存在着研究视角过于单一、固守学科领域和缺乏整体观等问题.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必须要注意到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系统认识的变迁;以国际环境法为出发点,结合多维视角对其加以研究.从整体上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以及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生物技术的专利性及相关问题以及生物安全问题和生物剽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和兴 《中国司法》2010,(11):81-84
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法律其实已有规定,但最大的问题也即源头问题,恰是现行法律规定得过于原则、过于灵活,同时相关司法解释又自废武功,削其刚性,导致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堪忧。就制度的构建和完善而言,司法人员和鉴定人的问题。往往成了随之而生的次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的解决之道,要从源头抓起。因此,在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这一根本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前提下,其完善主要得从立法上进行具体制度安排。当务之急,是构建与完善以下几项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7.
法律冲突及其解决的途径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立法数量越来越多,法律相互冲突打架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法律之间的矛盾冲突,已成为损害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权利,妨碍法制建设的突出问题。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法律冲突的种种现象;揭示了法律冲突产生的原因;介绍了我国现行法律冲突的调整机制;探讨了如何解决法律冲突的途径,提出了要从预防冲突、排除冲突和裁决冲突多方面对法律冲突进行综合治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许芝萍 《河北法学》2013,(1):119-124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十二五"期间发展的一条主线。我国的城市化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城镇化建设已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并将在"十二五"期间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中,因土地征用产生的纠纷屡见不鲜,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对社会转型期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法律对策,以期对推进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提出有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法律援助是我国安践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依法治国崇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中一项重要含义就是各社会主体均有平等获得专业法律服务的机会。然而在法律服务有偿制的环境下.享受法律服务平等和经济平等的矛盾也随之产生,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法律援助和公益事务,而律师是推动法律援助和公益事务发展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继承法是一个历史范畴。从初民社会的血族继承到封建社会的宗亲继承,再到现当代社会的近亲属继承,改变了男性优于女性的继承特权,彰显着继承制度由性别排挤向性别平等的努力。但是2010年全国及北京市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民众对男女平等继承的态度折射了一个关键问题,即我国法律规定与传统习俗的冲突。通过反思父权文化遗留的负面效应,厘清继承习俗的顽固性和国家制定法的冲突,揭示当下落后的现实与法律制度的矛盾,以期探寻女性继承权与男性平等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