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本身又是一个犹太人,他在其重要著作《论犹太人问题》中通过分析犹太人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作出了诸多深刻而精辟的探讨和剖析.并指出了进一步的批判和革命以寻求人的解放的道路。其所表达的民族观、宗教观和革命精神对我们当代社会仍具有启迪意义。《论犹太人问题》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分别针对布鲁诺·鲍威尔的“犹太人问题”和“现代犹太人和基督徒获得自由的能力”而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的问题意识与整个西方思想史上的诸多重要问题密切相关,它是整个政教之争的延续,更是现代人之追求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指出,随现代政治革命而来的政治解放即是国家从宗教中解放出来,国家的正当性不再依靠于宗教,宗教被逐出公共领域而成为了私人信仰。政治解放同时形成了国家和市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存在为宗教的存在提供了基础。市民社会这一自私自利之人活动空间的存在表明了政治解放本身所存在的巨大矛盾。该矛盾最终展示为人自身两种身份——国家公民与自然个体——之间的矛盾与分裂。马克思指出,导致这种分裂的根源是现代人对以金钱为代表的财产的过度追求。为此,即使有了政治解放,还必须进一步批判下去,直至人的两种身份彻底统一,达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是他的社会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基于理性 ,对现实社会及其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批判和否定 ;他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同样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他把法律看成人类社会的一种暂时现象 ,这种观点根本上来源于他对工业化所开辟的人类社会历史前景的乐观态度。因此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深刻性与他对现代性问题的洞察是分不开的。换言之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问题性 ,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实践的"原本"出发,深入现代社会的物质生产领域,揭示资本逻辑决定的现代性矛盾;同时,马克思批判作为现代性"观念副本"的现代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揭示了被现代资产阶级奉为圭皋的现代"理性"、"自由"等只不过是资本逻辑的观念粉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蕴含了丰富的方法论特征:不论是以辩证法为核心的总体性批判,还是以改造世界为指向的实践性批判,或是以世界市场为视角的世界历史性批判,抑或以共产主义为理想的现代性超越,都指引着马克思揭开现代性的迷雾。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具有鲜活的时代生命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丹 《法制与社会》2010,(28):292-292
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的观点中对正义的叙述来对比罗尔斯的正义观有助于我们对正义这一人类政治哲学中永远的主题的理解。马克思是从生产的角度来看社会正义,要实现社会正义就要从根本上即从分配的基础——生产上来消灭异化劳动,实现人自身的自由和解放,才是社会的正义之本。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问题上,马克思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他认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社会正义,而罗尔斯的正义观则是为了更好的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从多种角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研究和剖析,他在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的同时又毫不留情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批判。但他也错误的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认为它的灭亡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最早起源于西方的现代性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在带来理性的光明、生产力的爆发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问题。马克思在其论述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现代性”一词,但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洞察无不体现着现代性思想。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人民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想为旨归,结合中国实际创造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性理论,开辟了现代化的新境界,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规定,奠定了社会关系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中的本体论地位。正是把现实性的社会关系理解为人的本质规定性,以之取代了抽象的类本质,马克思才实现了从异化到物化的逻辑转换。马克思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他的物化批判也就主要围绕现代性社会关系批判展开。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其现代性批判的内核表现为一种现代性的辩证法,这种超越不仅是一种理论中的超越,更是一种现实中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胡兴建 《现代法学》2012,34(3):28-37
在人类法律思想的发展史上,现代自然法思想奠定了现代法律思想的基础,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最为有力的武器。然而,自其诞生开始,现代自然法思想就蕴含着内在矛盾,该矛盾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后进一步凸显出来。马克思走向成熟时期的论著——《论犹太人问题》——揭示了这一矛盾的深层次原因。而且,马克思进一步指出,人要获得最后的解放必须批判随资产阶级革命而建立起来的现实世界,并最终消除导致人之异化的资本。如此,现代自然法思想中的难题也才有了彻底解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如土壤肥力衰竭、城市环境污染等相伴而生.马克思在肯定资本主义农业先进成就的基础上也展开了对资本主义农业的批判,并勾勒了未来社会合理农业的发展图景,这为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化劳动导致人的感觉的单一化,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人将是美的实现者;尼采对西方启蒙运动高举的科学精神和理性精神都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认为现代文化是对人性的腐蚀和毒化,导致了生命的病态,美和艺术对尼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可以说,马克思和尼采都从美学视角深入现代性的根本问题,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现代性做出预见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平等"及其实现一直是众多思想家不断追问的主题。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平等"观。他对于那些由于人之天性或制度设定的"原平等"采取了认可态度,面对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下的现实不平等,马克思选择了对劳动活动的尊重与工人的解放两个视角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及这种制度下的不平等展开批判,并以此为前提,认为只有通过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度,实现每一个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真正获得人类的应有平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异化理论和社会发展理论中对现代性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新保守主义经历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阶段后,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本文在阐释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新保守主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对新保守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骆秀丽 《法制与社会》2010,(20):279-280
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问题,异化劳动理论则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序曲。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对理性形而上学传统的反叛;也是对现代人的命运的揭示;同时还具有浓厚的生态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价值之一,在于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哲学回答.马克思哲学紧紧围绕人的本质,提出人的解放命题,即人类最终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带来了充满活力的新中国,同时也把我国带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矛盾凸显的并存期.人本价值的回归不应该是一种口号的宣传,而应该立足于社会现实,从根本上入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虽然曾经受过启蒙的现代性法权哲学的影响,但实践中的困扰使得他走向了对现代性法权哲学的批判。自由、平等、理性的现代性价值在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下只具有抽象的形式化特征,而在经济学的生活的生产和资本等概念的剖析下则原形毕露,交换领域的平等一旦进入生产领域马上被不平等取代。而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更是对启蒙的现代性价值具有一种整体性批判的功能,实践论的法哲学本身就是批判的法哲学。  相似文献   

17.
法律社会理论是在法律社会学所提供的经验素材的基础上对整个现代社会的法律机理和法制系统进行总体性分析与批判,对现代法律关系下的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社会总体关系进行一种前瞻式的研究。马克思的法律社会理论深入到社会结构及其关系的内部,对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核心命题进行了深刻解析,是一种关于法律的社会批判理论,并从批判中得出了法律之抽象性、矛盾性和世俗性等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受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之转变的影响,马克思法律理论的建构遵循了"社会—政治法律哲学进路"。这种进路的选择不仅不是马克思的疏忽,更是包含着马克思本人促进人类解放的伟大担当和理论旨趣。而且,这种进路触及到了法律的一个特征,即法律的非自主性(法律的社会—政治基础),对当下中国法律哲学的建构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现代性"的概念,但他仍然对现代性作出了新的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现代性的诠释;二是对现代性的维护;三是现代性思想的后现代意蕴;四是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是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也是一个盛久不衰的学术热点问题。英国马克思主义将文化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内在地整合起来,在考察与分析意识形态内涵的过程中凸显其文化维度,认为意识形态是现代文化的核心内涵,现代文化载体成为意识形态生产的重要工具,现代意识形态批判的方向即反抗资本主义文化霸权,争取人类的解放。英国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与建构对于丰富和深化意识形态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其忽视对经济维度的考察并在某种程度上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导致该理论批判力度的软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