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比较法在当代已经普遍受到重视,但是对于比较法的概念,比较法是不是法学部门的一门科学,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认为比较法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而且是一门学科的观点,是比较普遍的。持这种观点的著名法学家有法国的达维教授、西德的茨威格特教授等代表性人物;与此相反的意见认为,比较法不是一门学科,而只是一种法学研究的方法。持这种观点的以苏联的齐希瓦杰教授、英国的戈特里特教授等为代表。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贪污罪中的“非法占有”,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非法占有”是非法据为已有;另一种认为“非法占有”是指明知是公共财产,而意图把它非法转归自己或第三者占有。持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犯罪人应具有非法获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保底浮动扣点(返点)经营合作方式,其性质是联营还是租赁呢?持联营观点者认为,卖场以经营场地作为与商家合作经营某种商品的专柜,并按照保底浮动扣点的方式收取利润,符合联营的特征。持租赁观点者认为,保底浮动扣点只是收取场地租金的一种新型方式,不符合联营的特征,实质是租赁。笔者亦认为该种经营方式虽冠以联营之名,其实质乃租赁。  相似文献   

4.
孙天宏 《法人》2014,(9):42-44
正余额宝们的快速崛起,让传统金融体会到一丝寒意,尽管银行很快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布局,但一些传统桎梏却需要以创新和前瞻的理念来解决截至8月底,支付宝旗下余额增值产品"余额宝"年化收益率已徘徊在4.1左右。有观点认为,余额宝不能长久。实际上持此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今年初,CCTV证券资讯执行总编辑、首席新闻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人们在区分受贿案件的罪与非罪问题上往往分歧很大,而争论的焦点则主要集中在行为人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一问题上。如何理解利用职务之便?理论上历来存在二种不同的观点,即狭义说和广义说。持狭义说观点者认为,利用职务之便,仅仅是指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所造成的方便条件,去为行贿人谋取私利,而不包括受贿者职务范围以外的方便条件。持广义说观点者则认为,利用职务之便既包括利用本人的职务之便,也包括利用第三人职务之便。这是因为利用第三人职务之便而进行受贿犯罪是新形势下受贿罪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说明犯罪分子能量大,犯罪活动幅射范围广,这比仅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而进行的受贿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如不以受贿论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房价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房价高,买房难,问题犹在。房子,已不仅是人们居住的载体、家的呈现,更成为许多人心中望而兴叹的一份美好愿景,以及社会民生波澜起伏的整体写照。2013年2月20日及3月1日,针对房产市场调控的新政"新国五条"及其细则相继出台。相比于"国十条"、"国八条",备受争议的"新国五条"在出台时就被人们寄予了更多期望——新政能否抑制房产市场过热,打击投机者?"新国五条"作用有多大?答案不一。这其中也不乏质疑之声——"新国五条"  相似文献   

7.
论“持有”的行为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持有的行为形式 ,学界存在第三行为形式肯定说与否定说之争。肯定说认为持有是独立于作为和不作为之外的第三犯罪行为形式 ,是一种新型犯罪行为态样。目前 ,学界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否定说则认为持有并不是独立于作为和不作为之外的第三犯罪行为形式。笔者认为 ,持有并不是一种新的犯罪行为形式 ,完全可以将持有划入作为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崔广平 《河北法学》2002,20(1):129-132
我国许多法理学者认为 ,法的价值是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不仅曲解了马克思原著 ,使法的价值失去了客观依据 ,变成了良莠不齐的纯主观性的东西 ,而且可能在实践中造成危害。法的价值是衡量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处于良性状态的尺度。  相似文献   

9.
一回顾先锋小说毁誉交加的发展史 ,不难发现三种不同的评价 :一是对先锋小说持肯定和赞许意见的。他们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产生而欢呼雀跃 ,而其中大多数人看重的是先锋小说高度实验化的文本形式。例如批评家赵毅衡就认为判别先锋派有四个标准 :一是形式上的高度实验性 ,二是力求创新、着意创造困难的形式 ,好像有意让大部分读者看不懂 ,三是先锋派往往受到同行的侧目 ,甚至受到同行的反对 ,四是它有能力为艺术发展开辟新的可能性。〔1〕 第二种评价先锋小说的观点是持否定和反对意见的。这批人中的极端者视先锋派为洪水猛兽 ,避…  相似文献   

10.
浅析“犯罪嫌疑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刑讯逼供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立案以后的“犯罪嫌疑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以逼取口供的行为构成刑讯逼供罪,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没有异议。那么,在立案前对被怀疑实施了犯罪活动的人,使用刑讯逼供的,是否构成刑讯逼供罪?对此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立案前不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即“立案后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犯罪嫌疑人,即“立案前说”。笔者认为,“立案后说”的观点值得商榷,其缺乏法律依据,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不能成立。首先,从字面上看,“犯罪嫌疑…  相似文献   

11.
婚内“强奸”区别定性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婚内“强奸”性质的争议 在婚姻关系持续期间内,丈夫违背妻子意愿,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在中外理论界都存在肯定与否之争。 在西方国家,持否定观点的大致有三种理由:契约论或承诺论、暴力论、促使妻子报复论。契约论者认为,婚内强奸不是一个法律事实,因为根据婚姻契约,妻子已事先承诺在婚姻存续期间服从丈夫的性生活要求,丈夫毋须在每次性交时都征得妻子的同意。因此,法律不应该过多地干涉丈夫性生活的自由;暴力论者认为如果丈夫运用暴力或胁迫强行与妻子性  相似文献   

12.
“单位证人”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与检讨———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单位证人资格的争议针对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的规定,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单位能否作为证人众说纷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和观点,但均未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与讨论。归纳有关学者的著书论述,可将其观点分为三类:(一)肯定单位具有证人资格。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证人不仅可以是自然人,而且还包括单位。如果某些单位因业务上的关系了解案件事实,不是以个人身份作证,而是以单位身份作证。《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弥补了一个缺陷,是与社会生活实际相吻合的。这样的规定有利于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3.
苏慧敏 《法制与社会》2013,(21):138-139
本文以新国五条为例,针对解决其在执行过程中政府组织部门之间协同不力,政策多变以及公民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视角及观点,引入了协同论指导政府间合作以及建立政策执行咨询机构避免政策的错误解读,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以期获得政策执行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4.
王晨飞 《法制与社会》2010,(20):245-246
我国继承法学界通说认为继承权具有二阶性特征,即在继承事实发生前为继承期待权(继承权利能力),继承事实发生后则转化为继承既得权,但本文对此持不同观点。本文将通过展示通说的基本论旨,提出对其主要观点的质疑,以证明通说的主要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刑法》第263条规定,“持枪抢劫”系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之一。那么,持假枪抢劫算不算“持枪抢劫”呢,换言之,持假枪抢劫是否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呢?对此,陈洪兵、王朋两同志在《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上发表的《涉枪犯罪疑难问题研究》(以下简称陈文)一文中指出:持假枪抢劫不属于作为抢劫罪加重情节之一的“持枪抢劫”,只有持真枪抢劫才属于我国《刑法》第263条所规定的“持枪抢劫”。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故撰文与之商榷。陈文认为,立法者之所以将持枪抢劫规定为抢劫罪的加重情节,是因为持枪抢劫不仅对被害人极具恐吓作用,而且极有可能带来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既是假枪,尽管也能对不明真相的被害人具有恐吓作用,但不可能产生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此外,从罪行法定的角度来讲,假枪毕竟不是枪……,假枪不具备枪的功能和用途,就不能算是枪。据此,陈文认为,“只有持真枪抢劫的,才系抢劫罪的加重情节中的持枪抢劫”。然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合伙为独立民事主体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伙为独立民事主体之我见●施建辉一、关于合伙是否为独立民事主体之争论关于合伙是否为独立民事主体之争论,在我国由来已久。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持否定观点,认为合伙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一派持肯定观点,认为合伙具备民事主体资格。两派关于合伙的概念、特征亦因服务...  相似文献   

17.
在打击与服务的关系上,目前有两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打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就难以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为经济建设眼务,就不能强调打击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把一些地区、一些单位经济工作上不去,归咎于打击了犯罪,因而提出“经济要上,打击要让”、要求检察机关在办案时“睁一眼闭一眼”、“手下留情”;还主张对特殊犯罪人物,如“能人”、科技人员等要网开一面;二是认为打击贪污贿赂等犯罪,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唯有坚持打击这一手。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政法战线与经济战线是两条不同的战线,其工作内容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象刑”的含义历代都有争论,主要有:象征性刑罚、公布刑罚的图象两种观点。考察“象刑”的含义必须从刑罚的起源开始,对“象刑”产生的年代、持象征性刑罚论者的论据进行分析。应该认为,“象刑”的含义不是象征性刑罚,而是通过公布刑罚的图象威胁普通百姓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公平”归责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健 《中外法学》1997,(1):4-10
<正> 近年来,我国民商法的理论研究发展很快,其中侵权行为法尤为突出。在侵权行为法当中,归责原则或归责标准是一个核心问题;所以,凡论侵权行为法,必然要涉及于此。目前,学界对此的观点主要有三种:过错责任的一元制原则;过错和无过错责任并存的二元制原则;过错、推定过错(或严格责任、无过错责任等)及公平责任的三元制原则。三家之言各持其据,长期莫衷一是。作为二元归责原则的主张者,笔者认为三元制归责原则中的公平原则是不能成立的;实质上,它是一种“公平负担”或“衡平责任”的错误表述。  相似文献   

20.
每当春节临近,是否应该禁放鞭炮都会成为热议话题。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全面禁止燃放鞭炮,理由是鞭炮不仅噪音扰民,存在安全隐患,还增加了PM2.5,加剧了本已严重的空气污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燃放鞭炮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代表着年味儿,如今年味儿本就越来越淡,如果连鞭炮声都听不到,那还叫过年吗?关于鞭炮是否禁放的问题,我国早有相关政策。1988年上海率先实行禁放鞭炮,之后全国又有近百个城市相继宣布禁放鞭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