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理性范式及其对中西宪政的文化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基于原始习得和传来因素而形成的、有支配力的精神统一体,其社会功能主要在于为文化共同体成员提供交流平台。文化研究是以认识论为核心的思维结构研究。从发生学和文化本质论的角度分析现代立宪主义可知:西方宪政文化是普遍理性在人类社会结构的表现形式,儒学文化由于普遍理性的缺失并未自生自发形成宪政文化。从一种过程和事业的角度看待宪政法律,应该从理性培育和法制保障两个角度践行宪政。  相似文献   

2.
蒲恩灿 《法制与社会》2013,(10):138-139
宪政制度是近现代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成果,其产生于基督教文化息息相关。权利限制是宪政制度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这一价值的产生来自基督教文化中幽暗意识。基于基督教对人性二元认识的幽暗意识,西方社会发展出了制度理性的现代国家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3.
有限理性与立法程序的设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表现在立法程序中就需要我们从一种重视立法结果的立法思维方式转向一种重视“过程理性”的思维方式。但是,正是因为如此,立法程序也有着内在的局限,因此,需要一种宪政民主程序给这种“过程理性”设置一种价值底限,那就是要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4.
形式理性是大陆法系发达国家民法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它是强调法律稳定性和可预见性的结果 ,也是使民法典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形式理性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对民法典内容与结构的设置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共理性是一个民主国家的基础。它是公民的理性,是那些共享平等公民身份的人的理性,他们的理性目标是公共善,此乃政治正义观念对社会基本制度结构的要求所在,也是这些制度服务的目标和目的所在。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如何实现公共理性的回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公共理性的角度来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英国宪政作为近代宪政制度的开路先锋,在没有现成理论的指导下,其内在制度设计看似不合理,却在实践中运行顺畅,效果良好,并在总体上表现出平稳性和实用性的特征。相反,在欧陆建构理性主义指导下,法国、德国的宪政制度几经动荡和破坏。之所以产生如此不同,是因为英国宪政不仅在实践经验指导下自发生成了具有私法意义的正当行为规则,而且英国宪政能够在理性思考下适时地升华出具有公法意义的组织规则,从而实现经验与理性的完美结合。因而,经验理性是英国宪政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  相似文献   

7.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误读。从宪政主义的基本理念来看,社会和谐观念包含了短期与长期相统一的持久和谐观念、对立与妥协相统一的对立和谐观念、稳定与发展相统一的动态和谐观念以及相对和谐与至上人权相统一的理性和谐观念。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乌托邦”,我们应该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弃完美和谐的空想,树立宪政主义的社会和谐观念,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一种社会正义理念转化为现实而有效的制度安排,纳入到现代宪政与法治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8.
宪政与现代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代中国人对宪政的渴望,显然来自这一事实:近代中国社会在经历几千年未有的大变的过程中,并没有使出产于西方的宪政在近代中国扎下根来,宪政之名时常为学人和政治家所响唱,但宪政之实则未降临。于是,人们不得不深入探究宪政在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种种际遇,从文化上、政治上乃至话语文本的选择上深刻检讨推展宪政的种种得失,并为宪政寻找生长点和发育场,进而在学理和社会政治的双重层面上确立宪政的安身立命之所。围绕这些问题,王人博教授的倾心倾情之作《宪政文化与近代中国》,主要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十分有益的思…  相似文献   

9.
冯乐坤 《现代法学》2003,25(6):117-121
如何制定我国民法典 ?学者们意见分歧较大 ,有学者将其归纳为三种思路即英美式、法国式和德国式。三种思路中的法国式、德国式的主张均强调民法典内部结构的逻辑性和体系性 ,注重法典的形式理性。然而 ,纵观 2 0世纪以来 ,各国民法典为迎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发生的种种变化表明 ,传统的民法典试图将所有的民事法律规范纳入其中的设计只不过是一个梦想而已 ,其所倡导的形式理性正在从绝对理性向相对理性转变 ,社会需要的是一部更多体现实质理性的民法典。基于此 ,笔者认为 ,我国在制定民法典的思路中应选择制定颁布单行法 ,即形成一部体系开放的实质上的民法典 ,而非传统民法所倡导的形成一部逻辑性极强 ,容纳内容有限的形式上的民法典 ,以符合当代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宪政在经济转型的推动下,依托行政法的发展,走的是一条渐进的道路。我国二十多年来民主、法治和人权保障的发展进程清晰地证明了这一点。有限理性是宪政渐进的理论基础,稳定是宪政渐进的社会基础,转型中的经济是宪政渐进的经济基础,儒家传统文化是宪政渐进的文化基础。未来中国的宪政发展仍应遵循这样一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王德新 《北方法学》2010,4(6):120-124
我国自2001年批准加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来,有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否具有可诉性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论。近年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具有可诉性的观点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支持。立足于我国国情,从多方面完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制度,并在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进行分层分类的基础上,探索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可诉性的理论和制度,将是法律制度发展的一条可行道路。  相似文献   

12.
叶奕翔 《政法学刊》2011,28(2):119-123
用文化研究的思路审视当代中国警察文化的研究,既有利于文化研究的本土化,也可以为警察文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就警察的形象危机而言,借鉴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官方主导的警察剧进行受众研究,发现协商模式占了主体,但在另一些媒体尤其是网络上,对立模式也是很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警察文化的概念。警察的自我认同可以抽象为四个模型,警察主导文化应该重视理想型价值。警察亚文化起源于基层警察,是警察文化的亚系统,在构建警察的形象与自我认同中,发生了重要作用,是我们认识警察群体的重要途径,应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化法的定位、原则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法属于社会法的范畴,旨在保障公民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建立公民文化权利与政府责任之间的关联性,确立和维护产业文化与事业文化形态,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加强文化法治建设。文化法治建设应当遵循文化权利保障、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结合、市场化与政府规制协调以及综合效益原则,构建由宪法文化权利与宪法文化政策两块坚实基石、文化事业法制与文化产业法制两个基本侧面、中央文化立法与地方文化立法两个对应层面、文化政策与文化法律两个互动方面有机构成的文化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世界发展潮流已从知识经济到创意经济时代,而创意产业又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是文化、商业与法律的结合,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借文化元素提升商品的附加价值,产生效益创造财富。台湾地区于2009年5月14日提出“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打造台湾成为亚太文创产业汇流中心,马英九先生更于2010年主张在ECFA之框架下,以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开创“黄金十年愿景”的重要主轴之一。大陆地区更在《十二五规划》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强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目标。本文将以比较法观点,从两岸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探讨两岸文创产业规范制度之差异。其次将商业机制导入文创产业中,从知识产权管理观点,分析文创产业之法律保护议题。希望本文研究成果,除有利于两岸文创交流时,能够突显两岸各自的核心价值及优势,也可以借此比较政策面及法规面之劣势及机会,俾完善文创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两岸文化创交流。  相似文献   

15.
Globalization will intensify contacts – and perhaps conflicts – betweencultures more than ever in the history of humankind. The flow of migrantsaround the world, global business and global consumption provide us withnew experiences of difference and diversity as well as of common ground.As in other social sciences, the concept of culture has recently emerged oncentre stage in criminology. Western criminologists look in awe to Asia, andtry to solve the enigma of modern, affluent societies with low ratesespecially of violent crimes. Asian criminologists warn of an impact ofWestern culture that might cause rising crime rates. Asian models of socialcontrol are studied and adopted in Australia, Europe and the US, and viceversa.Crime and social control are social and cultural phenomena. Therefore,comparing cultures and comparing crime will offer new insights, freshtheories and chances of innovative perspectives. What is to learn fromcultural differences, what from universals in crime and social control? Whatwill be the fate of ``general theories of crime'' in different cultures? Willpractices of criminal justice be efficient when transported to another socialand cultural environment?Criminologists should develop a clear notion of the problems that arerelated to comparing cultures and crime. Cultures are not monolithic.Cultural comparisons often suffer from exaggerations of differences, andproduce exaggerated predictions and expectations. On its way into theglobalized 21st century, criminology will have to develop strategies to meetthe challenge of comparing cultures, to avoid former errors, and to solvethe problems that lie ahead.  相似文献   

16.
STEVEN STACK 《犯罪学》1984,22(2):229-256
Cultural issues that act as intervening variables in the inequality-crime relationship have been neglected in the literature on inequality and crime. The present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equality and variables thought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perception that inequality is illegitimate. The central argument is that the strength of inequality-crime relationship is dependent on a contextual factor, a radical egalitarian culture promoting the view that inequality is illegitimate. Data on property crime from 62 nation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generally indicate that neither inequality n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equality and egalitarian culture exerts independent effects on property crime.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新左派运动是美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各种矛盾聚集的结果,是在经济、文化、政治等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经济繁荣带来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与社会现实间的鲜明对比引发了更多的反叛意识;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失范现象促使人们寻找解决之道;经济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青年中产生出强烈的群体意识,为运动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而政治因素则为它的发生提供了政治环境、培育了政治意识.研究它,对于我们这个处于现代化转型期的国家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Both the number and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which helps explain why the problem of organizational crime has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investigators. Growing interest in organizational and corporate crime has been matched by interest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Variation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s employed to explain many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from effectivenessin goal attainment to criminal conduct. There are reasons, however, to be critical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s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re is both considerable ambiguity about its meaning and an implicit assumption of intra-organizational cultural uniformity. Cultural explanations were developed principally in case studies, empirical analyses are flawed, and supportive post hoc interpretations ofinteresting or enigmatic findings are commonplace. The influence of hierarchy and agency as constraints 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has received insufficient attention. We interpret the appeal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despite the absence of demonstrated predictive value, and we call for additional research on sources of variation in organizational crime.  相似文献   

19.
创意产业评价指数的应用,可以横向比较与纵深评估城市的文化产业建设状况,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个客观考量的分析工具。本文从创意产业评价指数的视角来分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政策、资本、文化、环境、人才等要素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由此进一步从战略定位、品牌设计、创意产业链、人才机制、文化中介、科技平台等方面探讨其可行性战略,以寻求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