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说"清官"     
如果给"清官"下个定义,肯定会有各种版本,包括来"大讲堂"坐坐的专家们也各有见解。然而,"清官"的核心是"廉洁、正直"似乎并无争议。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昌盛,人们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人有"清官情结"。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清官情结"?如何去粗存精?如何将这种"情结"化为"廉政"的氛围?这是我们刊登这组稿子的期盼。 本期另一话题"房产市场,谁主沉浮"将继续由《上海房产》主编赵也初先生客串主持,感谢他的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2.
梁晓俭 《检察风云》2005,(15):52-53
如果给"清官"下个定义,肯定会有各种版本,包括来"大讲堂"坐坐的专家们也各有见解。然而,"清官"的核心是"廉洁、正直"似乎并无争议。这就是为什么在社会昌盛,人们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人有"清官情结"。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看待"清官情结"?如何去粗存精?如何将这种"情结"化为"廉政"的氛围?这是我们刊登这组稿子的期盼。 本期另一话题"房产市场,谁主沉浮"将继续由《上海房产》主编赵也初先生客串主持,感谢他的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3.
本期“大讲堂”讨论了两大话题,一为“司法公正”,一为“清官情结”。“司法公正”曾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墙,故呼吁和期待“司法公正”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司法公正,本期的3位专家各抒己见,肖中华研究员更是提出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实现司法公正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观点,给人以启发。至于“清官情结”,国人自古就有,但为何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这一情结挥之不去呢?请看专家是怎样分析的。  相似文献   

4.
本期“大讲堂”讨论了两大话题,一为“司法公正”,一为“清官情结”。“司法公正”曾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墙,故呼吁和期待“司法公正”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司法公正,本期的3位专家各抒己见,肖中华研究员更是提出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实现司法公正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观点,给人以启发。至于“清官情结”,国人自古就有,但为何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这一情结挥之不去呢?请看专家是怎样分析的。  相似文献   

5.
本期“大讲堂”讨论了两大话题,一为“司法公正”,一为“清官情结”。“司法公正”曾被称为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墙,故呼吁和期待“司法公正”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司法公正,本期的3位专家各抒己见,肖中华研究员更是提出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实现司法公正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的观点,给人以启发。至于“清官情结”,国人自古就有,但为何在法治社会的今天,这一情结挥之不去呢?请看专家是怎样分析的。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但也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文化糟粕,并以极大的文化惯性积淀在中华民族的意识和心理之中,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官情结”即是一例。欲认知“清官情结”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作用,就需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及其理念,而实现文化认识的转化方式就是对该文化中的基本价值特质进行理解后的反思与批判。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传统“清官情结”文化是一种价值探求型(或理想型)的政治文化,它把原属于国家治理结构中的问题寄托于某一“清官”身上。这种“清官情结”现象处于封闭状态的封…  相似文献   

7.
沈栖 《检察风云》2014,(17):31-31
将封建社会的官吏分为“清官”与“贪官”两大类,大致还是靠谱的。前者受到人们的赞颂和期盼,后者则遭到人们的谴责和唾弃。当年,“文痞”姚文元在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时曾断言:“清官比贪官更有危害性”,说清官善于伪装,有着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这纯属扯淡!要不然,现如今“清官戏”怎会如此受到追捧?百姓中怎会依然存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清官情结”?  相似文献   

8.
“清官情结”一直被认为是信访产生的文化成因之一。如有学者认为:“在传统中国民众的眼里,清官是可亲的,但他们总在遥远的地方,只有上访才能找到。清官抽象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而身边更多的是贪官污吏,这才是具体的存在。因此‘小民’希望有明君和清官出来为他们‘做主’,以便民间的冤情和疾苦能上达天庭;又如应星教授在其对信访制度的调查中将下层民众心中的国家形象归纳为:“闪着神奇光辉的党中央+损公肥私的多数地方贪官+为民做主的少数清官”;  相似文献   

9.
清代《草堂书屋》里的一个故事:说有个知县,死后到阎王爷那里表功,称他在人世间如何清廉,每到一地只喝老百姓一杯清水。阎王爷笑了笑说:“如果因为只喝一杯水就是好官,我不如在县衙大堂上设一个木偶,岂不连水也不要喝了?你在世间没给老百姓办过实事,遇事总是绕着走,这样的‘清官’如何富民一方?”这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双轮集团总经理刘俊卿于1993年刚到“高炉”上任不久,便号召全厂展开了一场“好人是不是好干部”的大讨论上说的。他引用这样一个故事,目的就是要人们知道:既要努力地做事,又要清清白白地做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  相似文献   

10.
陈海燕 《法制与社会》2010,(20):145-146
本文并没有否定清官"守道、爱民、无私"优良品质的意思,只是对非理性的清官情结做了相关的思考与批判。文章从清官的概念开始考证,继而对其特点、阶级本质、历史作用等做了阐释与评价,最后提出:清官情结,会减损程序正义,削弱民主意识,是与现代法治不相融合的,以期人们打破对清官政治的幻想。  相似文献   

11.
吴铎 《检察风云》2005,(7):52-53
本期“风云大讲堂”推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司法保障”和“该不该对腐败群体分类”两大话题。和谐的本质是发展中的平衡,法治社会中,司法如何保障这种平衡?在构建和谐社会、打击预防腐败时,我们在腐败群体上不分类的作法是否妥贴?本栏目今后将每期推出两个话题,欢迎专家、学者“坐堂”讨论。  相似文献   

12.
时下“清官”戏正在电视荧屏里热播,尤其是“包青天”,传颂了千百年依然深入人心。笔者认为,这固然反映出了民间对公正清廉司法官的期望,但无限拔高“青天”智慧,并不利于我们时下构建理性的司法体制。首先,“青天”情结有着明显“天断、神判”的烙印。夏、商统治者为了从精神上控制群众,法律原则并不向社会公开,即所谓的“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反映到司法活动中,则是“天断、神判”,司法官由此假借“上天”的旨意为所欲为。到了春秋战国,将不成文法、不公开法变成文法、公开法,防止统治阶级的肆意妄为,堪称我国法律史上一大进步。当法律…  相似文献   

13.
原湖北省天门市委书记张二江有“五毒书记”之称,他曾在市纪委反腐败工作会议上作过一次即席发言,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清官,所谓的清官不过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利益而杜撰出来的;而且清官死后连打补丁的官袍都穿不上。张二江的这一番“清官论”,当时的与会人员就听得一头雾水,而他本人却拂袖而去。“五毒书记”论清官,确实是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4.
老彭治"病"     
熟悉老彭的人都知道老彭的眼光特厉害,照你一下就像投过来两道X光射线。有人说这是老彭常年修炼气功的结果,比如他能给人发功治病,通过“看气”能迅速准确地诊断出病源所在。老彭在纪检部门任职,久而久之又有了这样的传闻:老彭“看气”还能看出谁是贪官谁是清官,因为贪官头上冒  相似文献   

15.
清官意识辩     
这几年,读者和观众中经常有这样一种意见,认为相当多的反腐作品渗透了太强的“清官意识”。他们批评这些作品,把反腐败斗争的希望全寄托在“清官”身上,不管作品的矛盾写得有多么尖锐复杂曲折离奇,到最后,总要抬出一位“清官”来收拾局面。只要这位清官一出场,什么事情都迎刃而  相似文献   

16.
许多年以前,电视剧《新星》里的主人公——清官李向南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官难,做清官更难。”这句话曾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许多年以后,一位县委书记的无奈感叹,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福建省平谭县县委书记刘嘉静在任3年,先后拒贿10余万有人说他“沽名钓誉”,还有人说他“捞政治资本”……刘书记无奈地发出感叹: “能使寻常见,清廉第一难。”清廉何以难为,清官何以难当?  相似文献   

17.
王京 《中国公证》2005,(7):31-34
将已设定抵押的不动产转让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法律事务.由于抵押房产在转让时涉及到抵押人与抵押权人和抵押人与第三方买受人之间两个独立的法律关系,在未解除抵押登记时,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如何确定,抵押物上的抵押权与所有权发生冲突时,抵押权人是否对抵押物有物上追及力,而能够对抗买受人的所有权?这是我们必须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亦成为当今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房地产业近年的发展,既符合一般的经济规律,也有其特殊性。如何透过复杂纷繁的迷雾,看清当今房地产市场的实质?本期“大讲堂”特约《上海房产》主编赵也初先生客串主持这一话题。同时,结合“性骚扰立法”热点,本期继上次聚焦“职场性骚扰”后,再度请相关专家从司法立法上就这一问题作番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但凡奢华享乐的玩意儿,学起来就特别快,这好像是个普遍规律,譬如说,国人接触到“五星级”概念,最多不过20来年,可如今却早已深入人心,热闹异常,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弥漫着浓郁的“五星级”情结。  相似文献   

20.
《法学》1986,(12)
由于出了个李向南,“清官”算是倒了一次大霉,遭到口诛笔伐。其罪过大约是,中国封建杜会之所以漫长,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发展缓慢。“清官”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因为“清官思想”是一种“愚民思想”,与民主和法治是对立的,要“清官”就意味着要人治不要法治;要“清官”为民作主就等于不要民主,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