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虚拟解剖在法医尸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例PM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比较PMCT与传统尸检结果的差异,分析虚拟解剖对于法医学尸检的价值。结果 PMCT在积液、积气、出血、骨折等检查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对死因、损伤机制及死亡方式的判断亦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结论 虚拟解剖在法医尸体检案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是传统尸体解剖的重要补充。建议国家加大设备投入,促进虚拟解剖在法医学尸体检案的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报道了现代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发现新冠肺炎患者合并急性脑梗死亡1例。本例研究表明,现代尸体影像学方法对于脑血管病变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建议作为新冠肺炎相关神经系统损伤死亡案例检查的常规方法。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52岁,既往体健。2023年1月某日,感染新冠肺炎后被人发现死于出租屋内。由于家属拒绝尸体解剖,为查明死亡原因,在尸表检查后对其进行了全身高分辨率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和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究尸体影像学方法在脑梗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例脑梗案例尸体影像资料(PMCT和PMCTA)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讨论尸体影像学方法用于陈旧性脑梗或急性脑梗的系统诊断能力。结果 PMCT可用于陈旧性脑梗塞区域大小、部位和形态的记录,死后变化引起的脑组织密度改变无法完全掩盖生前陈旧性脑梗死。PMCTA能进一步满足狭窄、闭塞脑动脉血管的精准定位,通过观察狭窄闭塞血管对应供血区域是否出现低密度梗死灶,可用于是否存在急性脑梗(<24 h)的判断。利用尸体影像学单一方法判断脑血管狭窄闭塞的原因尚具有挑战性,未来通过影像学引导进行尸体脑病变血管的精准解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结论 尸体影像学方法(PMCT和PMCTA)在尸体脑梗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室将其作为法医尸体脑血管病理学检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4.
PMCT和PMCTA在颅脑致伤物特征刻画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PMCT可用于展示颅骨骨折形态特点和对特征性骨折进行影像学测量,借以推断致伤物接触面形态,PMCTA可进一步反应脑出血来源和损伤的深度,有助于分析致伤物入颅深度,借以推断致伤物局部长度。  相似文献   

5.
<正>虚拟解剖技术作为传统尸检的重要辅助手段,以其无创性、精确性、高效性等独特优势,在法医学死因鉴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案件通过尸体解剖检验可明确死因,但实践中因多种原因导致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尸体解剖率并不高,虚拟解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鉴定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的辅助或者替代手段。本文通过介绍2例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后经死后尸体CT(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确定死因的案例,探讨了虚拟解剖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案件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在利用现代尸体影像学检查1例缢死尸体时,意外发现死者存在大量胸腔积血和椎体离断损伤。为明确上述损伤性质,作者对该例尸体影像学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回顾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代高分辨率PMCT和多期PMCTA,在本例缢死者胸腔积血出血源和椎体离断力学机制分析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87岁,于家中自缢死亡。在进行常规全身高分辨率PMCT检查时,意外发现死者存在大量胸腔积血和椎体离断。为探查胸腔积血出血来源和分析椎体离断形成机制,进一步对死者进行了多期PMCTA。  相似文献   

7.
论虚拟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天潼 《证据科学》2010,18(2):234-248
“开放式”解剖是法医学死亡调查中的传统手段。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发展,现在的断层扫描影像学技术已经可以部分甚至全部取代传统的解剖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个体的损伤或死后变化的二维或三维影像信息.可以充分而客观地反映如骨折、气体检塞、皮下气肿、气压损伤、腐败改变及器官损伤等。这些反映个体损伤或者死后变化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法医学证据。而另一种影像学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探查软组织损伤、器官损伤及非外伤性损伤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是,如何辨别生前和死后骨折形态的差异,如何调整生前死后变化的信号检查强度等方面。一直没有系统地研究报道。本文将综述有关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解剖方面的应用,引入“虚拟解剖”的概念.系统地介绍这种独立、客观和微创的新型解剖方式.并对其在法医学死亡调查中产生的影响做出前瞻性预测。可以预见,在今后大量、广泛的法医死亡调查中.“虚拟解剖”将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损伤和死亡的分析鉴定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报道了1例利用PMCT技术结合传统法医检验手段,通过两种方法的互相印证,认定死因符合空气栓塞死亡的案例,进一步证实PMCT是传统法医检验的重要补强手段。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2022年7月14日21时,谈某家属发现谈某平躺在家中地上呼之不应,身旁散有注射器及静脉留置针(图1),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2CT扫描参数采用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对尸体头颈部及胸腹部进行PMCT扫描。尸体为仰卧位。扫描参数图像为0.6 mm,扫描管电压为130 kV,管电流为120 mA。使用骨窗及软组织窗,视野自动适应对象。重建层厚为1 mm。  相似文献   

9.
虚拟解剖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ao ZR  Wu JD  Liu XS  Chen BZ  Hu T  Xing HW 《法医学杂志》2007,23(2):142-144
虚拟解剖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新型“解剖”技术,它利用影像学技术构建人体器官组织的三维立体图像,为判断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提供线索。由于这一技术具有无侵入性、客观、准确的特点,目前已成为发达国家法医病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虚拟解剖技术的原理、优缺点、研究进展及在我国开展研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虚拟解剖采用了临床医学中常用的CT和MRI用于鉴定死亡原因和死亡方式。虚拟解剖是一种多学科技术,它结合了法医学和病理学、放射学、计算机图形学、生物力学和物理学。虚拟解剖在法医学领域的重要性正在迅速增加,并在法医病理学的多个领域被广泛研究。本文从死亡原因、交通损伤、医疗纠纷、枪弹创、死后变化与死亡时间推断等方面,简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同行共同探讨虚拟解剖在法医病理学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不同类型案件中的死者进行死后尸体CT扫描和常规尸体解剖,探索PMCT在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例因不同原因死亡的个体进行全身PMCT扫描,随后进行系统的尸体解剖,通过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分析PMCT与传统尸体解剖在不同类型案件中应用的优点和不足.结果 在7个案例中,尸体上总共检出67处阳性发现.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成人高坠死亡45例尸体解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45例成人高坠死亡的尸体解剖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42例为意外,3例为自杀。42例意外高坠中,38例发生在工作时。高坠死亡者的年龄从18岁到50岁,21~40岁占77.7%。性别以男性居多,占93.3%。着地部位最常见的是头部。由于高坠后引起机械性损伤所致死亡有43例,其中包括脑损伤(60%),肺损伤(44.4%),脾破裂(33.3%),肝破裂(26.7%),脊柱损伤(26.7%),大血管破裂或断裂(20%),心脏破裂(15.6%)。另2例则是因机械性窒息而死亡。随着坠落高度的增加,胸腹部致命性损伤数目随之增多。坠落的高度较低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上海市徐汇区近十年高坠死亡案件的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比其他区域统计数据,并结合国内外进展,以期对同行处理高坠死亡案件有所帮助。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2005-2013年度发生的391例高坠死亡案件的资料进行分项统计分析。结果 391例高坠中自杀案例占了多数(82.6%),意外案例占了少数(17.4%),在意外高坠中男性占了多数(86.3%),并且随着年龄的上升,自杀的比例逐渐上升,意外的比例逐渐下降。意外案件的坠落高度可高可低,但总体高度较低,自杀案件的坠落高度一般较高。意外案件中头部着地的比例较高(56.3%)。结论本区目前高坠案件勘验工作仍有不足,运用CT进行虚拟解剖,数字人体模型进行现场模拟等方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尸表检验用于骨折检查的灵敏度。方法 对满足研究条件的25例机械性损伤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全身尸体计算机断层扫描(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PMCT)检验的骨折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尸表检查对于不同解剖部位和不同骨折类型的灵敏度大小。结果 尸表检验仅发现不足1/2的骨折,且极易造成3个解剖部位(肩胛骨、椎骨和骨盆)和3种骨折类型(线状非完全性骨折、线状完全性骨折无错位和局部凹陷性骨折)的漏诊。结论 尸表检验用于骨折检查的灵敏度较低,引入现代尸体影像学检查可有效改善这一现状,以提升法医学尸体检案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虚拟解剖与尸检结果,分析两者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死后在医院行全身CT检查并完成尸检的3例案例,将CT影像资料交给放射科医师判读并与尸检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交通事故死亡案例中,两者结论较为一致;在心源性猝死案例中,虚拟解剖提供的信息价值有限;虚拟解剖显示某些病变如积气、骨折等更有优势。结论虚拟解剖在交通事故案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某些猝死类案件的鉴定尚有改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陈忆九 《法医学杂志》2014,30(5):360-366
尸体解剖是法医学传统的、经典的技术手段,但由于需破坏尸体,尸体解剖有时会遭到抵制和排斥。虚拟解剖技术为法医学检验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检验途径,可客观准确地反映骨折、软组织损伤、创道、器官损伤等,为法医学鉴定实践提供直观有力的证据。本文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从虚拟解剖在法医损伤鉴定、机械性窒息、溺死、高低温死亡、疾病诊断及其在法医有限元损伤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这一新的法医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法医在实际工作中解剖尸体是一件常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案件中尸体的死亡原因、成伤机制和致伤物的推断,为侦查指导方向和诉讼提供证据。但是对于一些在未明确是否刑事案件前的非正常死亡尸体,如:高坠、溺水、火灾、电击、中毒、交通肇事、注射、吸毒等,  相似文献   

18.
为更客观和直观地展示虚拟解剖技术的研究成果,探索虚拟解剖技术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为司法鉴定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文献计量的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关于虚拟解剖技术的文献,分别从文献发表年度、来源期刊、文献作者、作者机构、关键词、引文、研究对象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并通过数据表和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研究发现虚拟解剖技术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作者、作者机构、来源期刊相对集中,研究阵地突出;虚拟解剖技术面临研究领域广泛但不深入的问题。虚拟解剖技术在司法实践中虽仍有较多不足之处但发展前景广阔。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应结合新技术的应用逐渐弥补虚拟解剖技术的短板,使其真正服务于临床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9.
正尸体解剖是法医学检验的重要环节,对正确判断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致伤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解剖过程中对法医的保护也非常重要,应尽量避免解剖器械的误伤、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为增强自我防护、克服解剖工作中的困扰,本研究改造出一种实用小工具——法医解剖缝合辅助器,其构造简单、方便实用,值得推广。1传统的尸体解剖、缝合技术在尸体解剖、缝合过程中,应特别注意:(1)用传统方法打开腹腔、盆腔的过程[1]为:使用  相似文献   

20.
虚拟解剖技术具有无创、非接触和可以发现潜在病变等特点,在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本文回顾了虚拟解剖发展简史,对虚拟解剖在法医学各领域的运用情况进行介绍,总结了我国当前虚拟解剖运用的情况,并提出了加强规划、制定标准、加强协助和科研推广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