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犯著作权罪是知识产权犯罪类型之一。自1997年侵犯著作权入罪以来,我国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力度不断加强。在实践中,司法解释在惩治侵犯著作权罪、充分发挥刑法保护著作权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保护著作权刑事方面的立法明显滞后,侵犯著作权罪需要在立法上扩大保护范围,完善罪名、罪状和刑罚设置。  相似文献   

2.
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施压的双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台湾地区侵犯著作权犯罪刑事立法分别于1992、1993、1998、2003、2004、2006、2007年进行了修改。通过增设新罪、完善原有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删除一些不合时宜的犯罪等方式,中国台湾地区侵犯著作权犯罪刑事立法日益完善,并与世界范围内著作权刑事立法的趋势与特点逐渐符合。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施压的双重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台湾地区侵犯著作权犯罪刑事立法分别于1992、1993、1998、2003、2004、2006、2007年进行了修改。通过增设新罪、完善原有犯罪的构成要件以及删除一些不合时宜的犯罪等方式,中国台湾地区侵犯著作权犯罪刑事立法日益完善,并与世界范围内著作权刑事立法的趋势与特点逐渐符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区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立法模式、罪名体系、主观要件、客观要件、法律后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分析,并相应指出其差异及优缺点,以期为两地著作权刑事立法的相互吸收和借鉴以及合作打击跨境侵犯著作权犯罪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愈加提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也随之愈演愈烈.知识产权犯罪属于"智能型"犯罪,其犯罪现状具有显著特点.而我国目前刑事司法体系在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方面呈现诸多困境.因此,亟需明晰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诸种困境,其目的在于探求实现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路径,即通过司法解释、立法解释抑或修订刑法等方式加以实现,旨在实现刑法的正义性、安定性与舍目的性,进而实现法律正义与法律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刘宇 《行政与法》2007,(11):136-138
著作权的保护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中都有相关的规定,其中在民法和刑法中存在着对著作权侵权与著作权犯罪的规定,对著作权的民事保护与刑事保护已经成为各国对著作权保护的两种主要的手段,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在解释论的角度如何区分著作权侵权与著作权犯罪;在立法论的角度,如何完善对著作权的保护,从而实现民法与刑法在著作权保护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7.
崔立红 《知识产权》2007,17(5):65-70
我国非常重视对著作权的刑事保护,在逐渐加强对该种类犯罪的打击力度,新的司法解释大幅度降低了侵犯著作权罪的门槛。由于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刑法在介入此类犯罪时应当持谦抑、谨慎的态度,要重视对知识产权的民事、行政保护,从源头上减少著作权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略论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晓平 《政法学刊》2006,23(5):76-79
刑事保护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的一种重要法律手段。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基本符合有关国际条约的最低要求。但在新形势下,这一体系面临着进一步完善的需要。完善这一体系的措施包括:提高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立法模式、厘清基本相同商标与近似商标的界限、调整侵犯著作权犯罪的主观要件等。  相似文献   

9.
论侵犯著作权犯罪法律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法律制度如何与WTO的有关文件接轨,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分析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法律规定与TRIPS协议相一致和不一致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犯罪法律规定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肖乾利 《河北法学》2006,24(2):80-83
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于2004年11月11日联合颁行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针对我国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严重滞后的实际,作出若干具体界定,增强了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是一个贡献.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还有若干问题,远非一个司法解释所能解决,还需要立法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法存在着立法模式不统一,保护对象过于狭窄,定罪起点较高,罪名设置过于笼统、简单,罪状设计不甚科学,刑罚配置过于严厉以及相关刑事程序法不完善等诸多缺陷,建议通过充分发挥附属刑法作用,充实、细化相关类罪罪名,调整刑罚结构,完善刑事诉讼程序等途径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2.
中美著作权刑事立法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梅 《法制与社会》2010,(36):262-262
借鉴、吸收国外有关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成功立法经验,完善我国著作权的保护,以发挥其打击著作权犯罪,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交往的应有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对中美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理论及立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著作权的刑法保护的建议,以期为我国著作权刑事立法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刑法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立法的优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然 《知识产权》1998,(4):37-39,20
从1997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第七节,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了专节规定。较全面、系统地列举了知识产权四大领域里的犯罪,即侵犯商标权的犯罪;侵犯专利权的犯罪;商业秘密的犯罪;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这无疑是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方面的巨大进步。但同时我们看到,新刑法的规定并非尽如人意,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立法工作中解决,使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刘宪权  张晗 《犯罪研究》2006,(4):2-8,15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世界各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其中刑法作为一切社会秩序的最后保障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进行调整是极其必要的,但同时也应遵循一定的适度性原则。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和两高新近颁布的有关司法解释在内容上并没有全面体现适度性的原则。理论上对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现状进行检讨与反思,并适时对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立法进行完善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田国宝 《法学》2004,(5):76-82
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 ,即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侵犯国家著作权管理制度的同时又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著作权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 ,对侵犯数字化权利的行为不宜定为侵犯著作权罪 ,而对侵犯网络传输与公共传播权的行为可按侵犯著作权罪处罚。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是他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我国刑事立法中首次把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从而使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更趋完善,也使司法机关运用刑罚惩治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有了法律依据.但是,由于《决定》规定比较原则,因此,对于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适用该法律,则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加入WTO,履行TRIPS协议,意味着要对著作权进行更为广泛的保护。反映在刑事法领域,应降低刑事起诉门槛,划定更大的犯罪圈,以加大对著作权犯罪的惩治力度。由于我国刑法对著作权犯罪规定的罪名较少,适用的范围相对较窄,客观上限制了对著作权犯罪的打击,难以适应保护著作权的需要,为此,需要时刑法进行相应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97年《刑法》中关于著作权犯罪的规定来源于1991年实施的我国首部《著作权法》。而该《著作权法》为适应传播技术的发展及著作权保护国际化的需要于2001年做了修改,并增设了刑事责任条款。但《刑法》并未随之修改,导致《刑法》与现行《著作权法》在"发行"等专业术语、著作权保护的作品种类、侵害著作权的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冲突与不一致,无法适应打击侵犯著作权的实际需要。因此,应修改《刑法》中著作权犯罪的内容或改变附属刑法的依附地位,将著作权犯罪有关内容包括刑事责任、刑罚适用等直接规定于《著作权法》中,以适应著作权保护制度不断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近年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遇到的法律适用疑难问题,对于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提高中国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水平,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适用刑事和解的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该类犯罪在客体方面的特征及侵权行为属性与刑事和解具有契合性,同时知识产权的刑事保护具有适度性、部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联系较为紧密。刑事和解能够更好地保障知识产权人的合法利益,能够使知识产权尽快产生效益,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