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米脂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惠及全县人民,架起一座座党群"连心桥"。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百姓老有所养2014年,米脂县全面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把解决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落实优抚政策、推动社会福利项目建设,促进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历次中央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中央纪委历次全会  相似文献   

3.
民心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一个只有九人的网站,发展到今天声名鹊起,成为当地群众与政府沟通对话的平台,民心网得益于它始终秉承的宗旨那就是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坚持群众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着力查处和预防民生领域职务犯罪,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服务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检察机关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时代要求,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注意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安排今年的工作,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现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几个主要内容链接如下:  相似文献   

6.
群众利益无小事,百姓福祉大于天.悠悠民生最关情,一次次情系民生的监督,一件件实事的落实,编织出和谐幸福的民生画卷.近年来,宝鸡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住房、食品安全、交通、环保等民生问题,依法行使监督权,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用行动谱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民生华章.  相似文献   

7.
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基层检察机关,重视民生就要讧足法律监督职能,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证》2008,(4):1-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党和政府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切入点,把服务民生作为第一检察要务是检察工作现阶段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检察权在和谐社会语境下保障民生新途径上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不仅要求公正执法,而且还期盼公开透明;不仅要求准确执法,而且还期盼高效执法。法院只有充分考虑和把握人民群众的想法和感受,把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作为确立工作思路的依据,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尽力满足人民群众这些新要求和期盼,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法院工作符合民情,体现民意,服务民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是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党组在"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对抓审判工作形成的共识,也是该院审判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1.
让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得到最大化保留,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发展,为民生改善和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10年,我们党将如何为人民谋幸福,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十八大报告中对此有多处阐述,"努力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了行动纲领和生态指南,更要让"美丽中国"得到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近年来,曲阳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民生改善这一主线,从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积极履行监督职能,有效地促进了各项民生工程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07,(4):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认为,“两会”为司法行政政策的完善和创新提供了导向和契机。与其他司法政策一样,  相似文献   

14.
“人大人大,人民的事最大”,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新时期人大工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河北省文安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人大及其常委会肩负着保障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崇高职责,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这就要求必须把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作为监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思想贯穿于依法履职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蒋先福 《时代法学》2012,10(4):110-111
民生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也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始终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当代中国,给予民生问题以重视、解决和保障,尤为必要和紧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暴力拆迁事件的发生,都在传达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唤,而从深层次来看,这更是人民群众对法治的呼唤。因此,锁定民生这一主题,揭示“民生”、“民生法治”的本质内涵,探讨当下中国民生法治发展模式的构建和完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彭中礼著的《法治发展论纲:民生法治发展模式建构研究》一书,正是在深刻洞悉我国民生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以及深人考量当代中国国情的前提下提炼出民生法治发展模式这一制度构想的。可以说,这一构想既是建基于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现实考量,又是对我国法治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为我国的法治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设计。  相似文献   

17.
《检察风云》2012,(16):6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不仅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经典诗句,也是中国老百姓世世代代对住房渴求的一种真实写照。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年代,最关乎民生的是医改、教改和房改,其中,房改既是党和政府最关注的—项宏大工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期望成功的—项惠及每家每户的民生工程。为了改变城乡广大居民的“蜗居”状况,  相似文献   

18.
《刑警与科技》2007,(4):8-13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把公安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上,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狠抓各项公安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秩序平稳。  相似文献   

19.
杨梅 《公民与法治》2013,(17):14-1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确立了“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其中要求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还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这些要求和部署,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个人体会,应着重把握好以下l二方面:一是理念思路上,进一步摒弃传统管控思维,变单向管理为政府与社会、与公民的合作共治,激发社会管理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焦海涛 《法商研究》2012,(3):153-160
2012年4月5-6日,由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承办的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第二十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在重庆召开。会议主题为"民生.发展.经济法"。现综述如下。一、经济法保障民生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一)经济法保障的必要性张守文认为,我国目前存在来自国计和民生两个方面的"双重压力",两类压力的缓解,离不开法制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