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中女性在就业中遭受与男性不平等对待的问题成为女性就业的一大障碍,而且呈现愈加严重的态势。通过对女性就业现状的叙述,着重从法律视角分析了女性就业不平等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平等就业权在《就业促进法》中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大晴 《北方法学》2010,4(3):81-90
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及其排除各种就业歧视的权利,它既是生存权的延伸和具体化,也是劳动权体系的起点和基础。对农民平等就业权进行立法保护,既有可靠的宪法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就业促进法》首次规定了农民平等就业权,但它在具体保护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促进就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涵盖农村劳动者;反就业歧视的规定缺漏较多、可操作性差;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备、不匹配。为了有效保护农民平等就业权,必须全面贯彻城乡平等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3.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平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女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平等权的视角中剖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本质,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实现平等就业权,而且对全社会女性就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刍议就业性别歧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是人们生存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女性就业难特别是知识女性就业困难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性别歧视。本文认为,在当前人力环境条件下,男女两性在综合劳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上存在客观差异,而保障两性平等就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具体并缺乏可操作性,加之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市场性别歧视现象越演越烈。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政府责无旁贷,应从宏观政策引导、法律制度创新和完善、文化变革和社会环境的培育等方面入手,营造两性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男女就业平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的12月4日是法制宣传日。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联合清华大学等单位做了"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平等权利"的法制宣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是仍然存在着男女就业权利不平等的怪现象。这对于面临就业压力的女性毕业生来说,却是一个难题。所以本文通过男女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最后建议应该通过立法来保护男女平等就业的权利,以减少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6.
尽管内地女性在就业中的受歧视现象随着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发展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国有机关、企事单位中,女性的就业平等权受严重侵犯的情形仍然大量存在。本文深入比较世界各地区关于妇女平等就业权的保护机制,从而提出加强立法,明确规定妇女不适合从事的工作岗位和不同情况下不同程度地对受歧视对象的保护等建议,从法律层面提高对内地妇女的就业平等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就业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实现就业是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更是实现男女劳动权平等、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和自我完善的重途径,然而目前就业领域中普遍存在男女劳动就业不平等现象,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就业权平等,因而本文主要从女性平等就业权的视角来分析了目前男女劳动权不平等现象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探讨了保障男女劳动就业平等权的法律对策,从而实现真正的男女劳动权平等。  相似文献   

8.
赵琳 《法制与社会》2014,(5):234-235
所谓就业权主要指的是劳动者享有的平等就业的权利,其本质在于劳动者就业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机会,不应受到任何不合理的非公正待遇。当代青年的就业歧视问题是典型的对就业权的侵害行为,本文主要对青年就业的平等权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产生就业不平等问题进行了原因探究,并针对法制保障的不充分进行了重点分析。本文认为保障青年的公平平等就业,应当做好社会保障与法制保障,努力实现就业权的有效保障,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主要原因并非劳动力供大于求,而是现有的法律制度对用人单位因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固有的弱势形成的劳动力成本高于男性的经济因素规制不力.由于我国在制度规范设计上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以致难以起到约束用人单位任意性别选择的规范作用.完善禁止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对女性就业的社会补偿和保险制度,实行用人单位人员性别最低比例的制度,完善多元化的就业性别歧视纠纷解决机制,培育社会的性别平等观念等.  相似文献   

10.
美国历史上就业性别歧视非常严重,联邦最高法院在几个重要的宪法判例中明确否定女性享有和男性平等的就业权。美国《1964年民权法》的通过真正开启了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的大门。“性别”以一种极为奇特的方式被写进旨在解决种族歧视问题的民权法案中,从而与种族、肤色、宗教和来源国一起成为被禁止的歧视理由。虽然“性别”被写进《1964年民权法》并没有真正反映当时美国社会对女性地位和社会角色的主流观念,但该法第七章一经实施还是对女性就业权的平等实现产生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推出一系列保护女性权利的法律和政策,但是我国女性权利保障仍旧不容乐观:女性政治参与度低,就业受歧视,在婚姻家庭中处于不利地位,性权利不能受到充分的保障,特别是女性权利受到侵害时维权渠道不畅通使女性权利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加快我国女性权利由机会平等向结果平等转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男女两性的平等发展对于社会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针对女性的就业歧视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的背后存在着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现行法律制度的缺陷。为了促进社会性别平等,需要以政府为主体,引导社会性别意识的转变,同时在法律制度上进行细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平等就业权初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就业歧视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日益盛行,形式多样。就业歧视现象侵犯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也由此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我国的就业立法和就业理论研究的滞后与不足,凸现平等就业权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如何在立法上明确就业歧视的内涵、判断标准以及法律救济,是确立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反对就业歧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晓杰 《法制与社会》2013,(31):285-286
社会权面向的公民平等就业权要求国家积极的作为义务,国家的给付义务落实到行政法上即给付行政任务.政府通过就业领域的给付行政措施,如就业扶助、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教育与培训等,促进公平就业和充分就业,保障公民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5.
平等是一门科学——就业歧视法律控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反就业歧视的理论和经验,显示了不同国家在就业平等领域的宪法、立法、行政和司法等诸多方面的努力,其经验和教训足以为解决中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本文表明,平等不仅是一种崇高的理念,更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运用在就业领域,各国宪法和立法上的平等原则纠正了职场上五花八门、许许多多的不合理和不公正的歧视。事实上,各国法院所发展出来的鉴别歧视的方法是大同小异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套探测和扫除就业歧视的工具库,帮助我们远离愚昧和偏见,造就一个更为理性、公平和高效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妇女平等就业权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基础性权利,是妇女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妇女宪法"人格尊严"的重要机制.中国宪法上的平等是一种形式平等,这种立法模式下妇女平等就业权也是形式平等下的宪法权利.形式平等下的妇女就业平等保护面临着诸多难题和危机,为走出危机,破解妇女就业平等保护的困境,必须确立就业性别歧视的普适性评价标准,并以此为基石,整合妇女就业平等权保护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7.
胡海波 《法制与社会》2011,(30):185-185
本文分析就业平等权与就业反歧视并非完全等同,并基于此将就业不平等的原因归为就业歧视和权力的干预两类,最后提出相应的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18.
樊硕 《法制与社会》2011,(14):270-270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女性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从劳动法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完善并保障男女劳动权的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沦为弱势群体。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中,不平等就业违背了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原则,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因此,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是有效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关键,这就需要得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作用的保障,表现在:为大学生平等就业权利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提供法治保障、提供德治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就业歧视"的问题日渐突出,现有的法律多是缺乏操作性的抽象性条款,很难有效规制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处于审议阶段的《就业促进法》在这一问题上也无明显进步,亟待我们在机构设置、救济途径等方面作出更细化的规定,并同时着力提高公民的权利平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