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被害要因的种类、性质和刑罚评价王建民一、老年被害要因的种类被害要因系指在被害人的言行举止及其周围环境中存在着诱发或催化加害人之加害动机和加害行为的事实和状态。被害人学研究表明,诸多犯罪不仅仅是加害人单方的自由意志活动的结果,往往是加害人与被害人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金融风险和被害人因素结合起来,借鉴被害人理论,社会学的风险社会理论,经济学的金融风险理论,结合收集到的关于金融犯罪被害的实事材料,通过分析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犯罪被害的三种模式对导致金融犯罪被害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金融犯罪被害风险问题。具体分析金融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的关系,金融风险是在何种机制下转化成金融犯罪被害事实,这个转化过程是怎样发展演化的,找出由金融风险转化为金融犯罪被害的关键。在特定被害情境下,金融风险通过风险载体与加害人发生联系,并被加害人加以利用,进而使金融风险发展成金融犯罪的被害要因,由潜在的被害可能性向现实的被害结果转化。探索隐含于金融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之间的关系,为正确认识金融风险,化解金融风险,也可为防范金融犯罪被害提供决策依据和指导建议。因此,探索金融领域的风险与金融犯罪被害之间的作用机制,消除金融风险的负面影响,进而减少金融犯罪被害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正同一行为兼具犯罪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的双重性质,决定了法律责任的双重性,犯罪人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也要承担民事责任。这种法律责任的重合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都有所体现。在刑事案件中,若刑事加害人对被害人损失的赔偿能够表明刑事加害人真诚悔罪,能够表明刑事加害人的人身危险性有所降低,赔偿可作为酌定从宽情节减轻其刑事责任。赔偿情节对刑事责任的影响有其正当性根据,对于被害人、刑事加害人以及社会都有积极意义。第一,有利于实现被害  相似文献   

4.
在犯罪被害人学出现之前,学者们对犯罪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犯罪人"身上.在加害与被害互动理论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在犯罪现象中与犯罪人有着某种互动关系的被害人身上,犯罪被害人学应运而生.没有被害就没有犯罪,在很多情况下,被害人自身所具有的被害性(尤其是特殊被害性)会加功于某种被害情境的营造,最终促进了被害的发生.被害预防是与犯罪预防优势互补的预防体系,从被害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减少被害性因素,使潜在的犯罪被害人和重复被害可能性的被害人免于被害或重复被害.  相似文献   

5.
犯罪是加害与被害之间互动的产物,对知识产权犯罪的研究应当引入被害人责任的视角.通过对知识产权犯罪单位被害人的调查,分析被害人对被害现象产生的影响,指出通过被害预防实现知识产权保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一、被害人学的意义所谓被害人学,是以科学地探讨在犯罪发生时,被害人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被害人的态度与诱发犯罪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等为目的的学问。迄今为止的犯罪学完全专注于作为加害人的犯罪人,从心理学、精神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的方面来研究犯行,几乎没有人注意到犯罪被害人的情况。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海德希出版了《犯罪人和被害人》一书,之后,人们便开始关心犯罪发生时被害人的作用。在我国,精神医学者及法学者等之间也掀起了研究被害人学的热潮。被害人学的兴趣,起初仅限…  相似文献   

7.
死刑案件大量集中在致人死命的暴力性犯罪中,即多数死刑案件中存在着明确的被害人。在死刑案件中加害人与被害人的责任并非完全处于两个极端——加害人的责任为100%,被害人的责任为0,许多情况下被害人对案件的发生也负有一定的责任。被害人的过错大小直接影响到加害人的刑事责任程度,因此,认真研究被害人过错有利于提高定罪量刑的准确性,在死刑案件中,研究被害人过错对于提高死刑适用的准确性更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庄翎 《法制与社会》2012,(15):203-204
当前我国校园暴力的防控政策是以犯罪人为中心设计,围绕控制犯罪人以减少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尚没有认识到加害与被害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该互动关系对学生被害产生的影响,更无从考虑被害控制的可行性.本文以校园暴力犯罪中学生被害人问题为切入点,从两个层面即保护潜在的被害人与援助现实的被害人,对校园暴力的被害预防对策提出了自己的初步想法.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是相对于犯罪人(加害人)而言的,有犯罪现象和犯罪人存在,就必然有作为其产物与对立面的被害现象和被害人。在刑事法律中,把由手各种犯罪行为的侵害,而使其身体、财物或精神上受到损害的人,  相似文献   

10.
谢军  钱一一 《政法学刊》2015,(2):94-101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旨在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保护被害人权益,进而整合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在立法设计上,保辜制度通过要求加害人救治被害人进行自助换刑,以实现"被害救助"的功能。纵观保辜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沿用,"被害救助"是历代保辜制度的价值选择,为了实现"被害救助"功能,保辜制度在实体规则方面创造性地实现救助义务与刑事责任的衡平,并在司法实践中为保辜制度创设了运作程序。尽管保辜制度含有许多不合理的成分,但其蕴含的"被害救助"功能,对于现代被害救助制度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现代刑事法律制度可以吸收保辜制度的"被害救助"功能。  相似文献   

11.
被害人在防控犯罪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被害人能够转化为加害人以及被害人对自身遭遇被害的反应能提高最初犯罪人再犯的可能性,同时本文也应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化理论以及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对这种作用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被害性、犯罪动机与被害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赛宜 《政法学刊》2011,28(2):35-38
被害人的被害性是指在犯罪过程中与犯罪的发生有关的条件中属于被害人的各种条件的总括,被害人被害性成为犯罪人挑选被害人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被害性对犯罪动机的形成、发展、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犯罪动机的发生、发展、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被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第五,针对刑事和解的特点,有人认为,符合我国实际需要的刑事和解制度,应具有下列基本特征与要求:一是性质上与民间存在的刑事案件“私了”有根本的不同,其范围要限定,程序有要求,且在国家权力控制与监督下进行,并非完全由双方自由自主、无拘无束的“和了”,而是具有“私了”合理内核的“公了”;二是同样具有犯罪一般预防的目的与意义,不是所有刑事案件都可以进行和解处理,只有那些危害性小的具有被害自然人的轻微犯罪案件才在和解范围内;三是加害人(犯罪嫌疑人)真诚认错道歉,赔偿侵害损失是化解被害人怨恨,获得被害人谅解的基础;被害人的谅…  相似文献   

14.
性犯罪被害人与其它类型的形式被害人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除了必然遭受性犯罪行为带来的直接伤害或损失以外,还可能遭受来自公诉机关、社会公众对性犯罪案件不恰当反映所造成的第二次伤害,因此本文重点关注性犯罪被害人的二次被害,明晰性犯罪被害人二次伤害的概念,分析造成二次被害的原因,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预防和避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凶杀犯罪被害人研究对于全面认识凶杀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深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 1995年至 2 0 0 0年审结涉及的 170 7例被害人死亡的凶杀犯罪案件作为分析样本 ,对这两个区域的凶杀犯罪被害状况进行综合的描述性分析 ,力图对了解全国的凶杀犯罪被害状况以及展开进一步的深入分析提供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6.
周一杰 《法制与社会》2010,(20):255-256
刑事诉讼调解,是指在第三人居中调解的前提下,促使加害人与被害人对话,加进双方的了解与沟通,争取被害人的谅解并适当减轻加害人的刑罚,提高审判效率的一种刑事诉讼程序。我国刑事诉讼中明确规定可以调解的案件有两类,一类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第二类是自诉案件中的调解。其有着深厚的伦理渊源与理论基础,但不可否认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我国人民警察因公被害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1985年以来共有2275名人民警察因公殉职,55486名警察光荣负伤。可以说人民警察已成为一个特殊的易于被害的职业群体。但是,如此严峻的警察被害现象却并未引起被害人学及公安学的关注,因此,建立警察被害学,以及从理论上对警察被害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论证,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对警察被害学的学科属性、警察被害者的基本界定、警察被害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被害警察与加害人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许妙贤 《法制与社会》2014,(10):81-82,86
被害人过错影响犯罪人刑事责任的问题,已在司法实践中受关注,但因其为酌定量刑情节,审判实践中的量刑不均衡难免存在。本文将从被害与加害的关系入手,对被害人过错的内涵、法定化依据及国内外的相关立法进行有益探索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强奸犯罪是以女性为加害对象的一种野蛮的暴力犯罪.我国对强奸犯罪的研究多局限于探讨犯罪的主客体、主观客观要件以及刑事责任理论等内容,而缺乏从犯罪学角度对强奸案件规律的大规模实证研究.本文在对北京大学法意实证案例库中来自全国26个省级行政区的71个强奸案例中的149个被害人和108个加害人,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后,试图揭示强奸案件中存在的一些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故意杀人罪是最典型的有被害人的犯罪。被害人加害在先引起他人加害 ,或被害人激化矛盾引起他人加害属于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在故意杀人罪死刑裁量中 ,被害人的过错是酌定从轻处罚情节。司法解释确立了“被害人一方有明显过错或对矛盾激化负有直接责任的故意杀人罪 ,一般不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规则 ,但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告人量刑时往往不予考虑。为了减少和限制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 ,在立法上有必要将被害人的过错这一酌定情节法定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