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各自的表现形式和理论依据,认为其普遍性的理论依据是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即只要是"人",就都应当享有人权,全人类具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道德,而人权的本质正是利益和道德。人权特殊性的理论依据是人权的实现程度及形式,受一个国家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宗教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文章主张,不能把普遍性和特殊性对立起来和割裂开来;西方发达国家应尊重发展中国家的具体国情,发展中国家应尊重国际人权共同标准并为其实现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人权概念的普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人权普遍性的争论要求对"人权"甚至对"普遍性"的含义进行界定。人权观念与正义、善和民主概念相联系,但并不与之等同。严格讲,这一观念是指每一个人都具有向他或她所处的社会要求得到规定的自由和利益的合法权利,一项具有权威性的人权分类表是由世界人权宣言规定的。人权宣言提出的人权已被几乎所有国家所接受,被纳入他们各自的法律之中,并已成为国际法律义务,因此从政治和法律角度而言,它们都是普遍的。然而,在事实上确保尊重这些权利仍然需要稳定的政治社会和宪政的信念持续发展。几乎所有社会都能从文化角度接受人权宣言所包括的那些反映了当代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本权利和人类需求。但是,其他权利——引人注目的是言论自由、宗教和种族平等,以及妇女的平等权——续续遭到顽强的抵制。  相似文献   

3.
刘同江 《法制与社会》2011,(34):134-135
人权与文化是休戚相关的.人权具有普遍性,这已为人权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而文化由于其在不同地域、群体之间的差异而又具有相对性.当普遍性人权置身于不同文化背景中时,人权普遍性与文化相对性之间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在文化相对性视野下如何实现普遍性人权已成为人权理论与实践中亟需不断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文明相容的人权观”无疑为该矛...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人权的国际标准在两个方面已基本确立:一是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每年公布的由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成人识字率三个指数综合而成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这是中西方都认可的社会、经济、文化权利标准;二是国际社会作为整体接受的反帝反殖、反种族主义、恐怖主义和维护基本人道的国际强行法规范,这是国际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基本政治、公民权利标准。中国在这两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出色的。至于国际习惯、国际条约、某些国际民间组织和人权活动家的标准,则不是由于缺乏普遍性而难以确立,就是由于价值观念偏见而会导致荒唐结论。  相似文献   

5.
人权的本性与价值位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只讲人权的阶级性 ,否认普遍性 ;只考虑“多数人的人权”而忽视“少数人的人权” ;片面强调“主权高于人权”、“集体人权高于个体人权” ;或只讲“生存权是首要人权” ,忽视政治人权居先的价值地位 ,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人权是自然性与社会性、阶级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抽象地强调“主权高于人权” ,有可能为以“主权压人权”的专制政权提供理论支持。当今中国的首要人权应是政治人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刑事诉讼与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友军 《中外法学》1992,(2):38-43,27
<正> 对中国刑事诉讼领域中的人权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并非容易。困难不仅在于选择什么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依据什么理论去把握保障人权与打击犯罪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在于手头资料的有限。因此,本文只对中国刑事诉讼中涉及人权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中国刑事诉讼中有关人权的基本问题 1.人权的主体人权主体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人权的适用范围。有的学者认为人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在公民权之外讲人权没有什么意义。然而,根据中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具有中国公民资格的外国人及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同样要接受中国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权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里的任何事物,都有其普遍性,也都有其特殊性。 什么是人权?我同意这种观点:人权就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享有和应享有的权利。它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很显然,按照这种认识,无论把人权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或一种制度,都有其特殊性,也都有其普遍性。 首先,我们看这一概念的主体——人。当指整个人类所有人时,它是普遍的;当指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人时,它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当指张三、李四某一具体人时,它则是特殊的。其次,我们再看这一概念的客体——权利。当指一切权利时,它是普遍的;当指已  相似文献   

8.
人权主体界说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通过分析人权主体理论的历史发展 ,概括出人权主体范围扩展的三个过程。在古典人权理论中人权主体是有限的。现代人权理论中 ,人权的普遍性首先指主体的普遍性。法人所以成为人权主体 ,一则因之其权利为宪法意义上的权利 ;二则因之其保障方式为宪法诉讼方式。人权的国际化使集体成为特别的人权主体。法人和集体作为人权的主体仅具有手段性的意义 ,生命个体才是真正本源性的人权主体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别人权报告》纯粹是美国国内法的产物,它只谈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避而不谈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它片面强调人权的普遍性,而否定人权的特殊性;它坚持人权高于主权,认为美国可以对任何国家的人权状况予以横加指责;它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否认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报告》无中生有、颠倒黑白,大量捏造、歪曲事实;而自身人权状况糟糕的美国,根本就没资格、也无权对他国的人权状况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10.
发展权是一项崭新的人权,但其主体的普遍性、功能的母体性、性质的固有性,表明它具有基本人权的共同属性和一般特征,是一项基本人权。发展权在人权序列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全人类人权的普遍实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保障功能。确保发展权的基本人权地位,发展权终将走宪法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人权并不是西方竭力宣扬的理想标准概念,人权是这样一些基本权利。尊重它们是最低限度道德标准的要求,虽然人类生活具有多样性,道德原则也随时间、地域、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一些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却是人类所共有的。正因为如此,基于最低限度道德标准的基本权利才是真正的、具有普遍性的人权。  相似文献   

12.
发展权是一项崭新的人权,但其主体的普遍性、功能的母体性、性质的固有性,表明它具有基本人权的共同属性和一般特征。是一项基本人权。发展权在人权序列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全人类人权的普遍实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保障功能。确保发展权的基本人权地位,发展权终将走宪法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可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人权观念认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不属于普遍性的个人权利,在救济方式上不赋予该权利体系以司法适用性。在权利理论中,对经社文权利的"权利和人权"属性一直存在着强烈的怀疑,这种怀疑的核心就是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问题。目前,人们逐渐认识到作为整体的人的各种权利具有相互关联性,无法脱离其中的一类权利来抽象地保护另一类权利。近些年来,国际各种人权体制以及部分国家的实践证明,经社文权利的可诉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人权的普遍性与人权文化之解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人权的普遍性要求人权应当是世界性的。人权文化是世界范围内对人权普遍认同、普遍尊重和普遍保障的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更高形态。人权文化的形成既有可能,也是必要的,但现存的“人权的霸权主义”和“人道的霸道主义”则是建立人权文化所必须首先清除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刑事司法国际标准中被告人的最低限度保障之一,它代表着诉讼文明与诉讼公正而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那么,沉默权又该如何融入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之中呢?笔者认为,沉默权应该缓行。其理由如下: (一)我国刑事制度的宗旨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沉默权制度侧重的是保护罪犯的人权,是对有罪者的保护,而不利于保障广大公众的权利。因为犯罪嫌疑人要么无罪要么有罪,如果其无罪,如实供述后只会更快地查清案情,惩罚罪犯,根本不会侵犯无罪之人的人权;如果其有罪,本来就应接受国家法律的制裁,不存在侵犯其人权的问题。片面追求程序公正,忽视实体公正,将导致放纵罪犯的恶果,反过来却侵犯民众的人  相似文献   

16.
从法律关系的视角,探析我国《宪法(修正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条款的法理意蕴,应当强调公民是人权关系的权利主体,而国家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义务主体。国家在尊重和保障人权中担当义务主体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同时要正确理解国家概念及其变化、国家和个人的关系。人权主体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人权主体的普遍性关涉权利平等问题,个人人权、集体人权和群体人权的性质各不相同。人权的分类既有传统的分类理论,也出现了新的分类方法,国家尊重人权的义务和保障人权的义务是两种内涵不同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论人权的本土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直是东西方学者关于人权问题的争论焦点之一。任何一种上层建筑都无法回避本土因素,即使对于作为人类共同理想的人权,亦是如此。人权是发展的,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人权是多元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不同的人权体系;人权还是现实的,它无法脱离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论人权的意识形态标准与法律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分析了人权的意识形态标准与法律标准。认为人权的意识形态标准具有三个特点,即时代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人权的国内法标准是该国主导意识形态标准的法律化,其具有价值目标的相容性、法律技术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条件上的适应性等特点;人权的国际标准则有复杂性特点,在某些特别重大的人权问题上,国际社会广泛的共同标准是存在的,但人权保护的主要工作只能主要地由国内法实现,且人权的国际保护必须遵守国际法和国际道义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9.
文化认同权是一项新兴人权,它的国际法渊源主要体现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它的基本学理定义为:每个群体都有权保留并发展自己特有的文化;它的一般法律价值在于实现和保障文化平等与文化自由;因此,它是实现文化权的核心法律要素。应当在尊重人权普遍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认同权的国内法构建,同时注意到它具有个体、少数人群体和国家三个法律主体层面。  相似文献   

20.
人权是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价值基础。人权的核心价值在于维护人之为人的基本尊严。人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是这一核心价值的必然体现。弱势群体保护是由人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推导出的必然结果。保护弱势群体,首要的任务是将弱势群体的人权实证化为法律权利。因此,完善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机制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