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前,办理刑事案件中需要聘请翻译人员的主要有三种情况:当事人是少数民族人员、聋哑人和外国人。鉴于基层检察院对涉外国人案件没有管辖权,本文不予讨论,仅就司法实务中遇到的涉少数民族人员和聋哑人案件进行探讨。由于这两类案件对语言文字具有特殊要求,就需要翻译人员协助检察机关参与刑事诉讼活动,保证完整、真实、准确地翻译相关信息,查清犯罪事实,  相似文献   

2.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四款的规定,刑事诉讼中的翻译人员是诉讼参与人之一。在刑事诉讼中,翻译人员可以起到协助司法机关提高办案效率,查清案件事实,维护诉讼当事人合法权利的作用。刑事诉讼法及有关的司法解释对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的规定较少,比如对哪些案件...  相似文献   

3.
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是我国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的少数民族群众所享有的权利。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州两级法院认真贯彻执行这一规定,积极培养和选拔朝鲜族司法干部,并且用朝鲜族语言文字从事审判工作。目前,全州朝鲜族司法干部总数已占百分之六十以上。延吉、和龙、汪清等朝鲜族比  相似文献   

4.
在刑事诉讼中,翻译人员的作用是协助司法机关对外国及无国籍人、少数民族和聋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及证人进行讯(询)问,以查清案件事实。然而,由于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翻译人员参与刑事诉讼的规定阙如或不完备,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并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5.
依据我国《宪法》第19条第5款的规定,普通话相对于方言和民族语言具有特 殊的宪法地位——普通话条款的规范内涵明确指向了国家目标条款的规范效力。国家法层面 的节制态度并不影响语言成为国家和宪法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问题的宪政立场首先 表现为作为人权的语言权在宪法中以基本权利形式的具体展开与功能建构,其次则是由国家 目标条款所形成的国家任务,而其背后蕴藏的更是对语言形成自我决定与自我实现功能的认 识。  相似文献   

6.
据荷兰学者马尔赛文等对142国成文宪法的统计,有93国宪法即65.5%的宪法包括关于政党的规定。新中国宪法也有政党内容的规定。但与各国宪法对政党问题的规定主要是规定建党自由原则、政党民主原则、政党守法原则等有所差别,新中国宪法重在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学术界对要不要在宪法中规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立宪规定在宪法全文中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有不少讨论,但较少讨论新中国宪法客观上是如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特别是缺乏对新中国四部宪法规定政党领导地位的异同进行详细比较,从而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的受审判权及其宪法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立标 《法律科学》2004,22(2):17-23
受审判权是公民接受公正司法的权利。由于受审判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多数国家宪法对其进行保护 ,其中美国、日本、俄罗斯宪法的规定最为完善。中国宪法对受审判权保护存在众多缺陷 ,为更好地保护受审判权 ,中国宪法应把受审判权直接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在受审判权的内容方面应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保持一致 ,并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张玉杰 《法制与社会》2010,(18):159-160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并写入宪法,以便促进其保障和实施。建国初期,在我国1954年的《宪法》中也有关于迁徙自由的规定,但此后的《户口登记条例》等规定户籍制度的多部相关法律法规,则开始对迁徙自由进行限制。我国的1975宪法、1978宪法以及现行的1982宪法都没有对迁徙自由进行规定。这就使得迁徙自由这项关系公民人身自由的基本人权难以得到根本保障和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9.
2005年1月14日,由中国法学会、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青年法学家论坛在京举行,10名当选的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为论坛献上了精彩的发言,现将论坛发言内容摘要如下,以飨读者。周叶中教授:宪法与公民生活宪法是公民生活的规范。有人把宪法理解为政治法,把宪法规定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法律。中西方对宪法规定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我们对宪法理解是狭义,西方对宪法规定理解是广义,亚里斯多德认为宪法是规定公民生活的行为规范。目前我们对宪法规定的理解限于政治层面,国家方面。从政治层面理解宪法有一定道理,但这种方法,对…  相似文献   

10.
宪法对行政区划体制的规定不可能十分详细,进一步的规定只能留给国家立法机关,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行政区划等相关法律时,应遵守一定的宪法原则,国家行政机关在进行行政区划改革时应有国家法律的授权。中国宪法有关行政区划的规定过于"硬性",在立宪技术上没有采取"法律保留",导致相关的宪法争议。  相似文献   

11.
鉴定是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的委托或聘请,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对刑事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活动。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对鉴定工作予以具体的规定,也没有其他相应法规、条例、条令作具体规定。对于当事人或辩护律师能否聘请鉴定人,司法部门常以没有法律规定为理由持否定态度。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在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应能够聘请鉴定人。理由如下:1.我国法律没有限制的肯定了辩护律师可以聘请鉴定人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第88条只规定了在什么情况下应当指派或聘请鉴定人,没有限制由什么人指派或聘请鉴定人,相…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一文中明确提出“宪法精神”概念。宪法精神对当代中国宪法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但理论和实践中不宜泛化使用“宪法精神”概念,要在揭示宪法文本中宪法规定、宪法原则背后蕴涵的宪法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宪法解释的方法,通过明确宪法文本中宪法规定之间、宪法规定与宪法原则之间以及宪法原则与宪法原则之间的价值关系,来“发现”宪法精神。科学和有效地“发现”宪法精神,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宪法文本中宪法规定和宪法原则的内涵,提升宪法作为立法依据和合宪性审查依据的确定性,推动宪法实施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宪法学概念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象其他法律一样可以通过修改的程序进行修改.但是,宪法作为具有国家最高法律效力的法律,对它的修改应当有所限制。因此,一些国家的宪法在规定了修改宪法应遵循特殊的程序之后,也规定了宪法典中的某些固定条款(或称保留条款)不得通过宪法修改的程序进行修改。一、各国关于宪法修改内容限制的立宪例美国。美国宪法第5条对宪法内容的修改作了限制。第一,在1808年以前,不得对宪法第1条第9款第1项和第4项进行修改。宪法第5条规定:“在1808年以前制定的修正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影响本宪法第1条第9款第1项和第4…  相似文献   

14.
近代宪法虽然或明或暗地规定了权力分立制的内容,但那都是虚有其表的华丽摆设。现代市民宪法的出现大大改观了权力分立的内容,它一边维持资本主义体制、一边对近代宪法中的权力分立制进行积极的修正,并对今天的三权分立体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基于各种类型的宪法对权力分立制的不同规定来探讨现代宪法是如何对近代宪法中的权力分立问题进行修正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分立制的利弊。  相似文献   

15.
王锴 《法学论坛》2024,(1):18-28
立法对宪法的具体化首先是基于宪法中的立法委托而产生,也就是说,在缺乏立法委托的地方,宪法本身是可以被直接实施的。其次,不能把立法具体化理解为立法对宪法进行解释,否则可能混淆了具体化与解释的区别,同时也消解了立法与宪法之间的位阶关系。不同于解释,具体化本身带有创造性的内容。相比法适用过程中,一般的法规范之所以在具体的个案中得以落实,就在于加入了个案事实的考量,而法制定过程中,下位法之所以能够对上位法进行具体化,也在于加入了立法事实的考量。因此,立法具体化应当着眼于宪法规定在不同立法事实中如何被贯彻,而不是用立法去规定本来应当由宪法规定的内容。立法机关在对宪法进行具体化时应当全面准确地考察立法事实,如此才能尽到宪法中的立法委托的义务,也才能使立法具体化成为宪法实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焦伟 《法制与社会》2013,(2):175-176
人身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在许多国内法和国际法律文件中都有体现。本文主要从宪法视角在狭义的人身自由概念的基础上考察我国历部宪法中关于人身自由条款的规定,并试对我国现行宪法中关于人身自由条款的规定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有关社会事业建设的宪法条款,可称为"社会宪法"或"民生宪法",宪法从而成为公共服务根本法、"惠民根本法"。对各国民生宪法文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事业建设并非现代社会才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而是近代国家所固有的一项任务。如今约有70%的国家宪法规定了社会事业建设,其规范类型分为政策性规定和权利规定,基本内容涵盖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文化。从宪法结构上看,其主要分布在总则、基本权利一章或设立政策专章。绝大多数宪法对社会事业建设条款的可司法性没有明确规定,这是其效力问题被争论不休的文本根源。在宪法中规定社会事业建设,并在实践中给予其更有力的宪法保护,是各国致力于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选择。我国民生宪法的文本质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关键是全面贯彻实施,以宪政来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立法控制机制的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一、我国的立法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是指为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有关国家机关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权限,对法律规范的制定过程所进行的控制和对法律规范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可见,立法控制包括两个方面:(1)通过对法律规范的制定过程的控制,使其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2)通过对不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法律规范进行事后纠正,使其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从而维护国家法制韵统一和尊严。立法控制与立法监督不同。立法监督是指对法律规范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所进行的监督,是属于事后补救,不包括立法过程的控制。所以,立法监督的含义比立法控制的含义窄。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审判工作的根本法律依据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宪法序言明确规定 ,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保证宪法的实施。一切国家机关包括法院 ,法院最主要的活动是审判活动。据此 ,法院的审判活动必须以宪法为根本准则和根本的法律依据。民事、行政诉讼案件中是可以适用宪法原则 ,引用宪法条文规定的 ,但限于普通法律并无具体规定 ,而宪法又有原则规定时 ,方可引用。建议对宪法诉讼程序作特别规定 ,即应以中级或高级人民法院为第一审法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的规定 ,对美、法两国总统所享有的宪法监督权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总统宪法监督权在宪法监督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 ,对两国总统宪法监督权的范围、行使方式及宪法监督的对象等进行了比较 ,并对总统监督权与司法审查权的行使方式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