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当今中国社会法制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现代的中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但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和保障个人权益。  相似文献   

2.
一、论司法秩序什么是"秩序"?"秩序是对于有规则状态的概括,蕴含着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秩序可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秩序,乃人和事物存在和运转中具有一定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的结构、过程和模式等。秩序包含着社会秩序和非社会秩序两类。社会秩序是指人们交互作用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3.
自1996年初中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战略目标,并经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确立为“法治国家”的社会秩序模式之后,关于中国社会秩序到底选择何种模式结构又一度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来自人类学、社会学和法学界的部分学者对作为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的“法治国家”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而这一问题的实质在于对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状况的不同认识上。本文在介绍了费孝通先生40年代对传统中国社会秩序的主要特征———“礼治秩序”的观点之后,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进行了分析,概括为“多元混合秩序”结构,并评介了两种不同的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现实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作者关于“应然社会秩序”与“实然社会秩序”———这一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的认识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4.
孔德认为宗教在社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整合作用,社会劳动分工带来了社会成员间的相互依赖,家庭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孔德的社会秩序思想对于我国社会建设具有用家庭维系社会和谐,加强微观社会结构建设、注重对社会秩序的建设、社会阶层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涂梦莹 《法制与社会》2010,(16):294-294
不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尽管立法数量在激增,执法力度在加大,人们却仍感到社会秩序。本文试从社会秩序的构建角度出发,思考民俗习惯对社会秩序构建的作用以及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民俗习惯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朱娟 《法律科学》2009,27(1):47-55
根据哈耶克之二元社会秩序观,社会秩序可类分为自发的和建构的;根据其二元社会秩序规则观,社会秩序规则可类分为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其中,自发秩序由内部规则调整,建构的秩序则由外部规则调整。“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信息供给渠道、非主流的社会控制方式和后现代的权利救济机制,其生成具有深远的法社会学根源,属于哈耶克所谓之自发秩序,应以诸内部规则加以调整,但排除刑事规则,尽管哈耶克认为刑法属于内部规则。  相似文献   

7.
涂尔干关于社会秩序的法律社会学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以《社会分工论》为起点,结合涂尔干不同时期的著作,梳理其关于社会秩序建构与整合的观点,探讨社会学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制度的构造及社会秩序的规制中始终存留着以国家法和习惯为主体的其他社会调整资源。中国古代社会经由长期的自我演进而形成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独特社会结构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客观上需要一种社会秩序的维系模式或结构与之相适应,文章尝试从习惯之自在调整和其法律化倾向的思考维度出发来对当下我国社会秩序的调整状态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个别预防论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兴隆 《法学论坛》2000,15(2):28-41
本文以作为法律的三大价值的秩序、正义与自由为视角,对个别预防论做了系统的价值分析,认为:个别预防论注重对社会秩序的保护,但既因忽视刑罚的一般预防作用而不可能实现刑罚对社会秩序的最大保护,又因被其作为刑罚对社会秩序的保护的主要手段的矫正与剥夺犯罪能力模式难以实施而使得对社会秩序的保护有名无实;个别预防论所谓的正义不是真正能为人所接受的正义,而只不过是正义掩饰下的不义;个别预防论既具有保障个人自由的积极意义,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对个人自由的干预与剥夺.  相似文献   

10.
纠纷与秩序——通过纠纷解决所实现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控制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建构是法学、社会学等学科共同感兴趣的重要问题。在学界,对于如何实现社会控制和建构社会秩序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的认为应当主要依靠国家理性建构的力量,有的认为应当主要依靠社会自然进化的力量。纠纷解决程序对于社会控制的实现以及社会秩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的纠纷解决程序既包括国家正式的纠纷解决程序,也包括社会非正式的纠纷解决程序。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社会秩序类型都以对人性的特殊设定和估价为前提,对人性的不同认识和评价直接关系到选择什么样的社会调整方式去达到社会秩序。本文在性恶论的基点上,架构了一套以恶治恶的社会调整制度。  相似文献   

12.
依法从重从快惩处极少数杀人、抢劫、强奸、放火、爆炸和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现行刑事犯罪分子的方针,是在客观估量和正确分析了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3.
司法权威不仅是司法部门的权威,还是国家权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系社会秩序稳定的基础.司法权威如果出现危机,则社会秩序就将出现危机.维护司法权威是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静 《行政与法》2002,(12):67-68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道德规范、传统美德受到了冲击,也在不同程度上冲击了社会秩序。如何建构一个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人人遵守社会秩序的现代社会空间,正确认识和处理好道德、美德与法律三者的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 《法学季刊》1983年第四期发表的姜汝洪同志的《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主体不限于首要分子》一文,提出了扰乱社会秩序罪的主体不限于首要分子的主张。姜文能够不囿于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探索,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但是,对姜文的基本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提出以下商榷意见。我国刑法第158条规定:“禁止任何人利用任何手段扰乱社会秩序。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姜文在论述如何正确理解刑法这条规定的  相似文献   

16.
肖更新 《法制与社会》2010,(26):137-137,149
民事执行中存在的"执行乱"、"执行难"等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正常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瘤疾。本文指出加快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立法完善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提,是维系我国正常经济和社会秩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李强 《行政与法》2003,(2):78-80
建国以来我国户籍制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但立法者和政策制定者所持的社会秩序观是造成现存户籍制度弊端的根本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应以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为目标,以形成自发的社会秩序为旨归。  相似文献   

18.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对立统一以及刑法的优先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我国刑法应当优先选择个人自由。刑法以个人自由为第一位 ,自由与秩序处于和谐之中 ,在对立中获得统一 ;以社会秩序为第一位 ,自由与秩序则会由对立发展为严重对抗 ,结果是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国家和社会遭受严重损失的,构成扰乱社会秩序罪。请问:刑法规定的“严重损失”在审判实践中应如何掌握?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中对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六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除了明确规定的五种犯罪以外,还包括“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请问“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具体包括哪些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