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所谓证据展示是指诉讼一方从另一方获得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和其他信息情况,即控辩双方的信息交换。证据展示制度,是控辩式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是审判公正兼顾效率的基本保证。在旧的庭审方式中实行案卷移送制度,使辩护律师能够在庭审前到法院阅览控诉方的证据材料。在新的庭审方式起诉时不移送卷宗的情况下,就产生了一个庭前了解双方掌握的信息以便准备诉讼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庭审前的证据展示,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实行证据展示制度。  相似文献   

2.
设立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证据展示又称证据开示、证据发现,是指控辩双方交换证据、意见的制度。其核心要求是,在辩护方提出合理申请的情况下,法庭可以要求指控方在审判前允许辩护方查阅或得到其掌握的证据材料;同时,在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法庭也可以要求辩护方将其准备在审判中提出的证据材料向指控方予以公开①。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是对抗制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是审判公正兼顾效率的基本保障。一、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立法缺陷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设立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刑事诉讼法》第36条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  相似文献   

3.
余为青 《河北法学》2002,20(3):140-143
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流行的证据展示制度应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确定 ,它能使辩护制度摆脱困境 ,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提高诉讼效率。同时对我国证据展示的原则、范围、程序设计以及制约因素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证据展示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作为一项全新的刑事诉讼制度,在其模式选择中,应将法官纳入这一制度框架之内,其时间应在诉前,宜采取二次展示的方式并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另外,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应包含确立宗旨、原则、展示主体、展示内容、展示时间、地点、展示程序、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内容。  相似文献   

5.
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设立有其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我国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设立应遵循依法展示原则、诚信原则和开示的禁止性原则。制度的具体设立应包含证据展示的主体、证据展示的启动、证据展示的责任、证据展示的期间、地点、范围以及违反义务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中庭前证据展示不宜由法官来主持,证据展示的控方主体是主诉检察官,申请证据展示应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律师的一项诉讼权利,同时控方也可提起证据展示程序,证据展示的时间应在检察机关受理公诉案件之日起,到开庭之日止这段时间内进行。  相似文献   

7.
论检察人员证据展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引入了英美对抗制的起诉书一本主义 ,大大缩小了检察官向法庭移送案卷的范围 ,使得辩护方无法获得对检察官掌握的证据进行全面查阅的机会 ,由于未能确立相应的配套制度———证据展示制度 ,于是出现了种种实际效果上的缺陷 ,使设计者的美好构想不能够兑现于制度运行的实际。本文在对英美的证据展示制度作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 ,并提出了有关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证据展示制度有平衡控辨双方力量、提高诉讼效率和发现案件真实的作用.我国2012年刑法修改中,一定程度上确立了证据开示制度,但是和英美两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通过介绍英美的证据展示制度,并和我国进行比较,对完善我国的证据开示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证据展示是英美法系国家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是诉讼双方在庭审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相互交换证据材料和信息的制度,其对于保护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益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有关证据展示制度的规定,本文试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具体情况,对证据展示的范围,展示的时间,地点以及展示的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构建我国特色的证据展示制度。  相似文献   

10.
曾建钧 《刑警与科技》2005,(6B):102-103
纷纷扰扰的国际车展还是一年一度的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每次车展亮相的.都少不了世界各大汽车企业为我们带来的概念车。概念车可以说是汽车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前卫,最能代表世界汽车科技发展和设计水平的汽车。概念汽车的展示.是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借以展示其科技实力和设计观念的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每一年车展最夺目的看点之一。如今提及“概念车”.也就意味着艺术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试行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操作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庭审方式改革的深入,对庭前程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目前配合庭审方式改革试行的庭前证据展示制度,是一个司法操作性很强的问题,在我国司法领域是一项全新的课题.在展示的主体、范围、时间等方面应遵循"公正与效率,不违背现行法律"两个原则.同时,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移送材料时,法庭审理时要充分利用证据展示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英美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实行对抗式刑事诉讼制度的英国和美国,控辩双方主导和控制着证据的调查和事实的形成过程,为使这一程序能够公平有序的运行,英国和美国均建立了“证据展示”制度。文章对这两个国家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并指出我国修改后的刑诉法虽然增强了控辩双方在庭审过程中的对抗性,但对于对抗式诉讼制度的借鉴或移植,不能仅着眼于法庭调查顺序和方式的改变,而应将对抗式制度赖以发挥作用的程序和制度一并予以确定或设计。  相似文献   

13.
刘周 《犯罪研究》2001,(4):22-24
刑事证据展示,在西方称为证据开示或证据公开,是指在刑事犯罪案件提起公诉后到法院正式开庭审判前这段时间内,控辩双方通过适当方式将本方所掌握的诉讼中必要的或有价值的证据让对方知悉的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证据展示最早发端于英美法国家,它是英美当事人主义对抗制的刑事诉讼中的一项独特的重要证据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让事实本身,而不是靠突袭或技巧来决定审判的命运.在当今世界各国,证据展示作为与控辩式庭审相配套的诉讼程序而被广泛采用.司法实践证明,在目前我国律师辩护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侦检机关所获取的证据材料的情况下,实施这一制度,有利于为辩护方进行刑事辩护提供充分的证据信息,有利于控辩双方进行充分的预审准备,有利于避免审判中的相互突袭,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实现诉讼双方的权益平衡.  相似文献   

14.
庭前证据展示制度利弊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庭前证据展示制度是近一段时间法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在研究了我国现行庭审模式的主要弊端的基础上 ,通过对英美法系等国家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考察 ,阐述了其对我国庭审方式改革的启示 ,从而对在我国引进庭前证据展示制度的利弊进行了探讨。文章提出了目前我国引入庭前证据展示制度所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引入该制度的理论基础 ;支持该制度的法律文化 ;设立该制度的法律依据 ;实施该制度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5.
庭前证据展示制度是刑事诉讼的控辩双方,在开庭审理前,将各自掌握的一定范围的证据材料向双方展示的一种制度。其核心是控方在审判前允许辩方查阅证据材料和辩方可将其准备在审判中提出的证据材料向控方予以公开的一种公诉制度。当高检院将“完善向律师展示证据和听取意  相似文献   

16.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审理刑事案件同时审理非法证据排除之诉的具体程序.这一程序设计,容易导致诉讼程序混乱,影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效果.为此,有必要在正式审理刑事案件前通过证据展示和预审听证先审理非法证据排除之诉.结合呼格吉勒图冤案,本文就这两项程序的价值进行了深入论证,并就相关得程序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辩护人通过阅卷的方式,知悉案件证据及相关信息。辩护方的证据知悉权是辩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辩护方能够在法院审判开始前充分了解到控诉方所掌握的案件证据以及其他材料。为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保障其辩护权的顺利行使,我国不仅在《刑事诉讼法》中赋予辩护方阅卷权以知悉控诉方掌握的证据及其他相关材料,而且通过吸收借鉴英美法系中的经验来不断补充和完善,然而在实践中仍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和缺陷。本文通过对我国阅卷式证据展示制度进行简单分析并指出问题,同时对完善我国的证据展示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展示性消费是一种消费者并不在乎消费品本身的效用,更多地是在追求这种消费可以显示消费者金钱或地位的消费。因城市建设、道路设施等问题的制约,中国大多城市还不具备普及私人汽车的条件,目前仍处于展示性消费阶段。为保障全民福利水平,遵循享用与付费对应的原则,建议适度提高汽车和汽油的消费税税率,由私人汽车的消费者承担更多的城市建设改造费用。  相似文献   

19.
司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司法程序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对于实现司法的目的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诉讼中的证据制度是司法程序制度中至为关键的一环。本文通过全面系统地对民事审前证据展示制度的研究,来进一步认清当前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立法的缺陷和司法时间的弊端,以此来更好地完善民事诉讼立法,发挥民事证据核心作用,真正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20.
单忠献 《行政与法》2010,(6):115-117
司法判决理由是司法权合理化最重要的指标,也是法官思维水平的最典型表现。作为证明司法结果正当性的关键因素,法官的法律解释构成了司法判决理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在司法判决中得以充分展示。为了改变我国判决书中法律解释状况薄弱、判决理由不充分的局面,科学合理地写明法官对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的解释状况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