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恶意欠薪行为频频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有效治理恶意欠薪行为,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的行为归入刑法范畴,追究恶意欠薪人的刑事责任,对于恶意欠薪入罪合理与否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从恶意欠薪现状出发,分析了恶意欠薪出现的原因,又从入罪说与非罪说角度,思考了恶意欠薪入罪的合理性,并提出了完善恶意欠薪入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恶意欠薪入罪对遏制恶意欠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增加了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但仍有诸个疑难问题需要加以解决,社会保险不应属于本罪的劳动报酬范围,劳动仲裁部门应当视为政府有关部门,恶意欠薪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以数罪制度和理论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激烈的争论中,“恶意欠薪”终于入罪,人们期待着新规定能够真正发挥预期作用。本文试以“恶意欠薪”入罪为视角,就犯罪故意的认定、司法实践的适用等部分实务问题,分析民事权益中的刑法保护是如何体现的或具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4.
何牧 《法制与社会》2010,(33):61-62
8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进行审议,对于争议多年的"恶意欠薪罪",在修正案中也得到了回应。对于"恶意欠薪"行为的各种争议,本文将从"恶意欠薪"是否应当入罪,本罪和刑法相关罪名的关系,以及如果入罪的注意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欠薪入罪应当慎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实社会中恶意欠薪行为愈演愈烈,以致增设相关犯罪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造成严重恶意欠薪情形的原因不是法律制度短缺,而是现有的劳动行政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因此,冒然增设恶意欠薪罪不仅违背了刑法的谦抑性要求,而且无助于有关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恶意欠薪入罪应当慎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逐渐壮大起来,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逐年增加,缓解了农民的就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与此不和谐的现象在近几年频频发生,特别是务工人员工资被拖欠的案件时有发生,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虽然,政府、劳动、政法等各级部门根据现有的法律,通过民事、行政等多个途径积极对恶意欠薪案件予以处理,但效果并不明显。至此,许多专家、学者建议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纳入刑法典的管辖范围,给恶意欠薪者以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本文以此为契机,对恶意欠薪行为的入罪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恶意欠薪酿成的跳楼,自杀等极端和群体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既有的民事、行政法律手段难以有效地治理恶意欠薪行为,所以本文认为《刑法修正案(八)》恰逢其时的将恶意欠薪行为入刑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必要的,对维护社会稳定、宣扬社会公平正义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因恶意欠薪罪在犯罪构成上尚存在若干问题,所以还存在很多值得商榷改进之处.本文对恶意欠薪罪从其入罪的必要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应如何适用两个方面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恶意欠薪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随着刑法修正案将恶意欠薪问题纳入刑法规制的范围,使得学术界广泛讨论恶意欠薪是否应当入刑的问题最终落下帷幕,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完善以及滞后性等原因,恶意欠薪入刑并没有能完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本文将结合恶意欠薪罪的内容将这一罪名的相关问题逐一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为该罪名的完善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恶意欠薪入罪,虽然能够强化用工企业履行劳动法义务的意识,其本身还必须限定在一定的度内,着力解决好定罪与量刑的实践性困境,以期从长远上有益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无论是立足现实民意基础,还是借鉴域外的刑事立法经验,在刑法中增设恶意欠薪罪都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与必要性。因此,当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中传出恶意欠薪入罪的消息,就引来舆论的广泛关注,普通民众更是拍手称赞。但当我们以法律的眼光来审视这一可能新增的罪名时,却不得不静心思量:  相似文献   

10.
徐华玲 《法制与社会》2011,(16):51+58-51,58
工资支付问题关系着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刑法》修正案(八)更是首次将恶意欠薪行为入罪。本文通过对该罪的解读以及探讨检察机关的应对机制,增强该罪在司法实务中的可操作性,使检察机关从容应对,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恶意欠薪"入罪让被欠薪者看到了希望。但"恶意欠薪罪"是否也会像《物权法》一样让人希望越大而失望也越大,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呢?本文通过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一条规定来论述这些疑问,希望借此引起立法部门的注意,发现不足积极完善,使之真正成为维护被欠薪者合法权益的"利剑"。  相似文献   

12.
从2011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在实践中正式开始适用.“恶意欠薪”首次入罪,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如何正确把握法律精神,认准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所导致的暂时不能支付与恶意欠薪行为之间的区别,如何准确适用法律,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这些都是对基层公安机关提出的全新挑战.  相似文献   

13.
李瑞龙 《法制与社会》2011,(22):112-113
恶意欠薪日益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了预防和打击这种行为,我国刑法增加了一个新罪名,即恶意欠薪罪。这显示了我国严厉制裁恶意欠薪行为的决心。但是将恶意欠薪行为犯罪化不仅有违刑法的谦抑性、平等性,而且在犯罪构成要件和立法技术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可操作性也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使得惩处恶意欠薪的犯罪行为具有了刑法依据.但由于立法将“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设置为本罪的前置程序要件,使得一些典型的恶意欠薪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刑罚制裁.实践表明,“责令支付”要件利少弊多,应予删除.  相似文献   

15.
李涵  聂智慧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3,(32):239-239,243
《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这一合同违约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被质疑是将刑罚权过分扩张至了民事、行政领域,但近年来暴力、群体性讨薪事件层出不穷,如何在刑事诉讼中把握轻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的入罪标准,保证刑事法律和民事、行政法律各司其职,成为检察实务中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刑法谦抑性角度出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1月刚颁布的《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参考借鉴学术理论成果,结合检察机关办案实际,对几类典型轻微欠薪案件的入罪标准展开探讨,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恶意欠薪行为日益泛滥,不断引起恶性或群体事件.恶意欠薪不但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危害了社会整体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补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这一新的罪名.从该罪的最先提出到最后立法机关的正式确立,理论界和实务界针对其的争论未停止过.正确认识并准确适用这一新罪名,不仅仅是司法界问题,更有必要在理论上对其深入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增设“欠薪逃匿罪”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群  贺翔 《法制与社会》2011,(5):295-295
拖欠工资是否入罪,目前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特别是争议多时的恶意欠薪罪终被写入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并于8月23日提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然而本文认为,欠薪逃匿应理性对待,现如今迫在眉睫的不是感性的进行设罪,而是从实际出发理性地完善法律法规,从而规范劳资关系,稳定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尽管恶意欠薪入刑已实施6年,农民工王加荣依然没能看到拖欠他工资后逃匿的“老赖”得到法律的制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沈建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之前只能通过行政手段责令欠薪者支付工资,恶意欠薪入刑有更大的威慑性,对于打击恶意欠薪行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由于现实层面不少难题尚未解决,高悬的“法律之剑”并未有力阻止“老赖”铤而走险(2月23日《工人日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恶意欠薪的行为在我国比较泛滥,有学者提出在刑法分则中增加"恶意欠薪罪",也有学者认为,恶意欠薪的行为应当由民法、行政法进行规制,不属于刑法调整的范畴。本文认为,是否应当入刑,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清,哪些法益是由民法予以保护,哪些法益应当由刑法保护,民法和刑法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对于恶意欠薪的行为,只有造成受害者重伤、死亡,才由刑法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0.
201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一条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正式将“恶意欠薪”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罪和相关司法解释的颁布具有深远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拓宽了劳动者维护权利的途径,提高了对用人单位的威慑力,有利于巩固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