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阿计 《中国律师》2007,(4):24-28
2006年10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尽管只是改动了一个条文,却为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收回死刑核准权扫清了最后的法律障碍.为死刑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而死刑核准权持续20多年的下放、回归历程.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一部令人百感交集的法治变迁史.见证了司法理念、刑事制度的艰难进步.也见证了人权意识、公民社会的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正在成为分析制度变迁的重要理论。目前,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这是一次重要的制度变迁。本文拟分析在这一制度变迁中,从路径依赖的理论,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阿计 《政府法制》2008,(7):14-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2007年10月出现在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中的这一论断.既是对当下中国立法现状的基本评判.也意味着十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已经完成了既定的五年立法目标. 此时.不由使人想起九届全国人大谢幕时的“大考鉴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言犹在耳.时光已倏然走过五年。 从“初步形成”到“基本形成”.为中国社会究竟带来了什么?仅仅两个字的变动。包含了多少丰富的内涵?又发生了多少深刻的变迁?这是书写中国当代法治史无法绕开的一段关键时期。 在新一届人大接班之际.我们试图穿越时间隧道,重返历史现场,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掬起那些回味无穷的碎片,清点五年时光所留下的立法财富.捕捉立法背后的精神脉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广辉 《河北法学》2008,26(1):87-89
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变迁和创新的一种制度安排。"潜在利润"是制度变迁的内在原因,制度"企业家"、政府部门、消费者组织等是推动制度变迁的重要力量,从以政府为主维权向支持消费者投诉的转化应成为制度变迁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刘建辉  张亚雄 《行政与法》2012,(12):109-11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是指在制度变迁中现有和未来的制度选择对过去的制度选择具有强烈的历史依赖性。遵循先例是宪法制度变迁中历史路径依赖性存在的主要表现。当代中国的宪法制度变迁,是对改革成果的确认,是对宪法制度的改良和完善。制度变迁客观存在的路径依赖规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宪法制度变迁必须立足于国情,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宪法制度的初始选择,走一条渐进式的宪法制度改良之路而不是激进式的制度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6.
徐敏 《江淮法治》2008,(12):63-63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女性的变迁史。在我看来,女性可分为淑性和母性,淑性是小女子的情怀.拥有敏锐的直觉和细柔的感性;母性是人类精神世界的象征.就像人性中的一面镜子映照着世间。母性中不仪蕴含着高山伟岸的爱.大海辽阔的爱,更重要的是对人生对社会持着一种纯真、清澈、朴实和动人的生活智慧。这种生活智慧有时也许会缺乏理性.但本真的意义却可以照亮任何一个人内心被黑暗覆盖的角落。  相似文献   

7.
骑士、侠客与法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宪法变迁的过程也是宪政秩序的塑造过程 ,需要妥善处理好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宪法变迁主要有三种方式 :宪法修改、解释和宪法惯例。每一种方式对于维护宪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适应性都有利有弊。宪政秩序的塑造不能仅仅依靠一种变迁方式 ,而需要三种方式相互补足的综合性变迁模式。  相似文献   

8.
烟花昀纠结     
徐秋颖 《江淮法治》2013,(6):43-43,52
烟花爆竹的放与禁.从江湖到庙堂。这一争议难有论断。有观点认为。其本质不是文化问题。属于权利之争——公民与公民之间私权利的矛盾冲突。10年来,各大城市对于烟花爆竹可谓爱恨交加,整个监管政策由放任到禁止再到限制的变迁,传统民俗和公共安全的矛盾似乎难以调和。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从20多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仍将继续向前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行政诉讼制度正在经历的变革是由法官和法院系统所代表的司法权的积极运作促成的。数十年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变迁,完整地体现在相关法律文本和法院的裁判文书中。这是当今行政诉讼制度变迁的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颖 《江淮法治》2011,(14):40-41
35年前,武汉市西马路中学高一(5)班男生王双财在参加班级组织的学农劳动时,因车祸而高位截瘫。班上53名同学共同承诺:不管以后岁月如何变迁,也绝不让王双财一人落单。高中毕业后.班上同学天南海北各奔东西。但谁也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每个人就像迁徙的候鸟.每年中总有一天会齐聚到王双财身边。35年中,大家轮流看护他,帮着王双财成家.让他像个男人一样用残缺的身体担起家庭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宪法的变化形态主要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形式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修改,另一种是实质主义宪法稳定观意义上的宪法变迁.宪法变迁作为一种重要的宪法变化形态,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形式广泛存在的,它对中国改革实践发挥了特定的实效性.也真正因为如此,导致作为主要宪法变迁实现机制的宪法解释处于非典型的地位,这种单一的以政党政治形式主导的“单一化”宪法变迁实现机制,并不能满足“改革宪法”时代人民对宪法的规范性需要,这就为从基本权利体系、宪法修改程序、宪法解释和多元的宪法变迁实现机制等角度完善中国宪法变迁实现机制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民国时期法理学译著总体情况的对比考察,我们可以察觉法理学作为法学基本理论学科是如何适应社会的大背景并调整理论导向的。同时把法理学译著数量的发展变迁放在社会文化因素之下进行透视.可以展现法理学是如何影响社会形态的演进和发展的。法理学译著仅仅是一个视角,学术是面镜子,但最终凸显的都是知识社会学意义上特定“社会居所”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陈智彪 《中国法律》2006,(6):20-21,78-8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1993年12月29日颁布。在1999及2004年分别作出轻微修订。在中国经济急速增长。社会迅速变迁的情况下,中国公司法必须作出大幅修订。才可符合实际需要。有见及此,中国于2005年10月27日颁布新修订的公司法,并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是次修订涉及范围广泛:有限责任公司方面,容许设立一人公司、规定揭开公司面纱的情况、设立公司的资本变迁、加入股东诉讼等。  相似文献   

14.
一、概说:澳门仲裁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葡萄牙1961年《民事诉讼法典》第四卷对仲裁的专门规定。该法典自1963年1月1日起延伸适用于澳门。但是,一个客观的实际情形是,从葡萄牙管治澳门至今.澳门始终并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制度和两种法律文化因素——即中国和葡萄牙的。因此.随着澳门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法律移植日渐凸显出对调整社会经济生活的力不从心——澳门地区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直未有民商事仲裁的案例和仲裁机构即是一个明证。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息公开是立法的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民 《政府法制》2008,(12):10-10
在中国已经出台的上千部行政法规中.没有一部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这般唤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热望。一部《政府信息公开务例》,倚靠着中国公共政治不断走向透明化、民主化的历史大背景.浓缩着政府部门自我变革的历史变迁、理念嬗变和政治勇气.承载着全体公民追求行政透明、政治民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是政治体制变迁的直接动力,也是政治体制变迁过程中实施路径控制的直接力量。面对新产生的问题,原来所建立起来的一套政治体制并不能全部解决,当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者出现一个能直接对原有政治体制造成冲击的难题的时候,这套政治体制就必须进行调整。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体制变迁所遵循的路径可能会不同,甚至可能有很大差异,但这并不说明政治体制变迁过程不受控制。政治体制的调整或者产生是为了解决相应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就是衡量政治体制变迁是否成功的标准,也是政治体制变迁路径的直接控制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介绍了社会结构,并着重分析了社会结构对政治变迁的影响机制。提出是社会力量结构的变化引起政治变迁,而非社会力量本身;经济因素一般通过社会结构间接影响政治变迁;特定社会力量要求的政治变迁本质上是政策变迁;政治变迁的合理方向是有利于集团性政治吸纳的参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政治文化变迁的视角下考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在内容和方法论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文化变迁的主导;而三十年政治文化的变迁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合阳县地处陕西渭北旱塬东部,是典型的旱作物农业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2001年我从部队转业分到县司法局基层股工作,在这儿摸爬滚打了十年,亲眼目睹和经历了基层司法所的发展变迁。回想当时,乡镇司法所在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监狱正在发生行刑理念、行刑制度、监狱体制、监狱工作机制、运作方式等全方位的历史变迁。变迁的主线是从专政走向法治。这一重大历史变迁的发生,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原因。长期以来,我们把监狱定位于“专政工具”,从理论上看,是片面的;从实践上看,是不利的;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趋势看,是落后的。中国监狱的历史变迁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三大内容:民主、法治和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