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制度变迁过程。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其制度变迁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路径依赖”思想。该思想强调“今天的选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是对长期经济变化作分析性理解的关键。因此,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对于我们较好地把握、理解这一制度变迁过程的过去与未来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几经变革,最终确立了集体所有、农户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的演进及其创新仍要受到路径依赖的推动。本文依据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模式及其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商鞅的土地变法成功地为秦国在争霸天下的阶段积蓄了力量,并最终统一全国。历来对其变法成功的原因著述论证颇多,无外乎客观方面与主观方面的相结合。试图打破这一分析架构,立足于土地产权,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需求到制度供给,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及路径依赖的产生四个方面来回溯这一对中国土地制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变法。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产权制度的变迁从商鞅变法开始有了自己新的轨迹,画出了一条不断的明晰土地产权的路径曲线。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法诞生至今,对经济法理念还一直存在误解,本文以制度变迁的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法理念的影响及其经济法理念的变革。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的理论为经济法理念的发展和更新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和重要的启示作用,经济法的理念必须紧紧的跟随着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和更新,进而更好的指导经济法律制度和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5.
刘建辉  张亚雄 《行政与法》2012,(12):109-112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是指在制度变迁中现有和未来的制度选择对过去的制度选择具有强烈的历史依赖性。遵循先例是宪法制度变迁中历史路径依赖性存在的主要表现。当代中国的宪法制度变迁,是对改革成果的确认,是对宪法制度的改良和完善。制度变迁客观存在的路径依赖规律,决定了当代中国的宪法制度变迁必须立足于国情,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宪法制度的初始选择,走一条渐进式的宪法制度改良之路而不是激进式的制度革命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影响双方交流与合作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冲突也日益增多,在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法律趋同化的潮流下,中国与东盟知识产权协调机制的建立选择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路径;在实践中遵循从国家间到区域间双边协议,再到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具体变迁路径。当前我们应从双边知识产权协调机构的建立和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的创新来强化这一正确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信访困境有其制度根源,应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信访困境的制度成因。首先,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是信访制度陷入困境的历史和文化根源,传统文化中的清官理念、信访制度初始设定的人治基因和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权利救济功能成为信访制度变迁的三重路径依赖,它导致人治信访、功能错位和无效率机制恶性循环等信访困境。其次,信访不信法的制度根源在于制度的逆向选择。再次,信访制度无效率的主因是制度运行的交易费用巨大,而引起巨大交易费用的原因在于信访中的信息不对称、信访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和信访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薛飞 《行政与法》2003,(11):30-32
本文运用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将具有独立利益目标的地方政府引入分析框架,探讨了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形成的低成本效应,同时指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可能产生“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行为偏差,创新行为可能会锁定无效率。最后指出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会通过一个博弈过程退出锁定,我国的制度创新会向其他制度创新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变迁背景下,中国的法律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修正过程。法律制度变迁中的工具主义理念、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建构程式以及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糟粕性因素是形成法律发展之"路径依赖"的主要缘由;突破法律发展"锁定"状态的有效办法是实现"路径创新",即弘扬权利本位理念、开展法律文明间的对话以及构筑法律发展的和谐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商会制度,是近代中国由农耕社会法制向工商社会法制、由统制经济法制向市场经济法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制度。在传统中国法制中,社会治理以绅士阶层为中心,形成了在中央集权引导下,与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官僚系统保持一致的绅权治理。及至近代,商会制度的出现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法制变迁的契机,集权式的绅权治理开始向分权式的商会治理转型。尽管在这个制度转型过程中,法制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效应仍不可避免,并呈现出迂回曲折的变迁轨迹,但是它依然具有较高绩效。中国商会治理变迁所取得的经济绩效表明,当前中国法制应坚持集权治理向分权治理转轨的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对其他国家有效率的公司治理模式的关注进一步加强。但是由于路径依赖的存在,各国依然保留了各自的公司治理模式,并在原有的制度框架内进行了适度微调,使得各国的公司治理发生了功能趋同。但是,当各国的现有制度无法被赋予新的功能,并且保留现有制度效率较低时,便有可能发生对其他国家有效率的公司治理制度的借鉴。论文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任何制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下,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正在经历一场意义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从20多年前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仍将继续向前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行政诉讼制度正在经历的变革是由法官和法院系统所代表的司法权的积极运作促成的。数十年来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变迁,完整地体现在相关法律文本和法院的裁判文书中。这是当今行政诉讼制度变迁的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法律作为一种制度经历了不均衡,到均衡,再到不均衡的变迁过程。就路径而言,主要采取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和强制型制度变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两种变迁方式的优劣以及海上保险立法国际统一的实质,为海上保险法国际统一探寻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4.
银行制度不等同于金融制度,但在中国特殊国情下金融制度的变迁路径主要表现为银行制度的变迁,我国银行制度的变迁是在国家主导下进行的渐进的过程,具有一些特殊性。监于此,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对此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公司治理模式是否趋同的问题,是比较公司治理学者争论的棱心问题。然而无论是趋同论者的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效率理论,还是存续论者的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路径依赖理论及政治寻租理论,在解释趋同或存续时都存在着明显的方法论缺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趋同论和存续论进行考察,便可发现:制度价值的释放只有在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中和互补性制度的支撑下才有可能;路径依赖不仅仅是阻碍趋同的力量而且还可以成为推动趋同的力量;政治寻租及利益集团的压力随着经济自由度和清廉度的提高将会被压制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因此,趋同的力量正在压倒存续的力量并将最终战胜后者。  相似文献   

16.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制度经济学原因,包括正式制度的缺陷、约束机制的缺位、激励机制的欠缺、惩罚力度的疲软正式制度因素,也有意识形态的缺陷、道德代价的下降、传统政治文化"路径依赖"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笔者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公共权力腐败现象,指出应加强制度建设,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从根源上遏制公共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公司法上的法定资本制曾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资本制度,该制度是理论与现实错位后的产物,在商事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日渐式微并已高度形骸化。法定资本制的改革具有价值理性。同时,法定资本制的改革路径具有工具理性,这一改革路径摆脱了传统建构理性的路径依赖,借鉴了国内外制度改革的有益成果,走上了一条进化理性的改革新路。基于进化理性的制度改革,在规范路径上要遵从制度效力的软化机制、制度市场的竞争机制以及社会互动机制,在形式理性上要注意与现有立法体系的兼容。  相似文献   

18.
在整体社会进行制度重塑的过程中,乡村社会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制度演进。在这一过程中,显性的制度构建固然重要,隐性的伦理道德的发展也必不可少。本文以制度学派的相关理论为分析工具,深入剖析了传统伦理道德在乡村社会制度变迁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郭松 《法律科学》2011,(6):96-103
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这种变迁来自于中央司法机构、地方司法机构与民间主体这三类群体具体行为的推动,而这些群体的行为受各自所处场域的制度逻辑支配。支配这些群体行为方式的制度逻辑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制度逻辑。中国刑事诉讼制度变迁的轨迹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其中的多重制度逻辑的作用。从"多重制度逻辑"来解释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变迁,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这一复杂的变迁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的法律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修正过程。法律制度变迁中的工具主义理念、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建构程式以及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糟粕性因素是形成法律发展之路径依赖的主要缘由;突破法律发展锁定状态的有效办法是实现路径创新,即弘扬权利本位理念、开展法律文明间的对话以及构筑法律发展的和谐型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