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诉讼过程涉及自由与安全的二元价值,刑事诉讼中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不同主体有不同的价值追求,因此,在这二元价值之间就必然存在着冲突。从本质上看,刑事诉讼价值的冲突是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冲突,这种多元利益的冲突性和现有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必须对多元利益进行选择,因为这些利益都需要保护,所以要有侧重的对这些利益进行平衡保护。刑事诉讼主体对不同价值的追求决定了利益的多元性,本文从自由与安全的价值入手,说明主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并阐述对刑事诉讼多元利益的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中的利益主要涉及国家和社会利益、被告人利益、被害人利益,这三者之间固有冲突的存在,使得要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就必须对不同的利益做出选择,平衡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在分析刑事诉讼中各种利益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达成彼此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相互关系,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由此可以说,我国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既是刑事诉讼制度中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重要的宪法原则。所谓分工负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各自只…  相似文献   

4.
论刑事诉讼中的利益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刑事诉讼中的各种利益形态进行了分析 ,指出 :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被告人利益、被害人利益之间即存在一种同生同长关系 ,当三种利益发生碰撞时 ,又出现一种同消同损状态 ;理想的刑事诉讼制度和程序应该能够满足各种诉讼主体的利益 ,尽可能促成各种利益间的共生共长 ,尽可能减少利益间的同消同损。刑事诉讼中的利益之间又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逆向关系 ,因此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三种利益关系发生冲突时应作何种选择 ,作者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隐私权以宪法隐私权为根基,属于公法权利的范畴,涉及公民人身隐私、空间隐私、信息隐私几方面的利益.不同刑事诉讼模式下隐私权保护呈现不同特点.刑事被追诉人的隐私权保护为刑事诉讼中隐私权保护的主体内容,具体包括讯问、搜查、扣押、人身检查、技术侦查等强制措施中的隐私权保护以及备存资讯保存、管理中的隐私权保护.刑事被追诉人的隐私权保护遵循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合目的性解释原则,实质性审查、非法证据排除、国家赔偿构成隐私权保护的具体途径.处于信息时代和反恐政策下的刑事诉讼隐私权保护正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杨波 《当代法学》2012,(1):24-29
阅卷权是专属于被追诉人的一项权利,其是被追诉人程序主体地位的一种要求,是维护被迫诉人利益的一种手段。基于刑事诉讼中的利益权衡,被追诉人阅卷权的行使主体呈现分离状态,由被追诉人和辩护人共同行使。被追诉人对阅卷权的行使具有有限性,而辩护人行使的应是一种全面的、完整的阅卷权。未来刑事诉讼立法应在明确阅卷权权属的基础上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7.
孙康 《河北法学》2011,29(9):129-138
刑事立案程序作为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其程序设计的是否合理、运作是否顺畅,对后续的刑事诉讼活动乃至全部诉讼活动的进行以及刑事诉讼目标的实现均会产生重要影响。确定一正当化的刑事诉讼启动模式,需要分析一国法律传统因素、价值权衡取向、相关诉讼制度等。当前,我国可吸收随机型启动模式合理因素,改革我们现行程序性启动模式,明确启动程序的及时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可救济性原则以及期限。  相似文献   

8.
在刑事诉讼中,应该受法律保护的不仅有国家、社会利益,而且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被害人的合法利益。这些利益虽然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但由于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发生冲突又是必然的。文章在分析当今世界各国刑事诉讼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冲突的一般原理和原则。并针对我国刑事诉讼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我国刑事诉讼目的实现中利益冲突的特殊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刑事强制措施与刑事诉讼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强制措施是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采取的报制或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刑事诉讼目的,是以观念形式表达的国家进行刑事诉讼所要期望达到的目标,是统治者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基于对刑事诉讼及其对象固有属性的认识预先设计的关于刑事诉讼结果的理想模式①,其直接目的是控制犯罪(或日实现刑罚权)和保障人权,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本目的决定着直接目的的确立,根本目的的实现有赖于直接目的的实现。本文就刑事强制措施与刑事诉讼目的关系作一探讨。一、刑事诉讼目的决定刑事强制措…  相似文献   

10.
王谢英 《法制与社会》2010,(34):191-192
刑事诉讼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与保护被害人的权利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1997年刑事诉讼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在人权保障方面初步迈出了民主文明的第一步,确立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民主化的诉讼结构初步确立,特别是国际通行的无罪推定原则得到较好的体现。严格依照法定原则和程序进行刑事诉讼,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司法保护,是树立现代执法理念的精神实质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刑事程序中存在着各种利益冲突与选择问题。从理论上讲,当发生利益冲突时如何选择,取决于维护统治者统治秩序的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因,旨在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选择,有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使选择利于从根本上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秩序,涉及各种利益的权衡比较。因此,研究确立刑事程序中的利益权衡原则,使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活动在不同的利益冲突中的选择根本上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秩序,应成为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2.
褚江 《中国律师》2001,(6):36-37
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相关机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基于特定的要求和目的,对能够证实案件事实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科学技术鉴定资料等相关材料的总称。在刑事诉讼中,由于诉讼参加人的地位与身份的不同,决定了其对诉讼证据的筛选原则不同。指控机关可能仅注重于对被控方的有罪、罪重的证据,辩护方则可能侧重于无罪、罪轻或减轻、从轻的证据等。基于功用目的不同,客观上形成了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举证的排斥性和对立性。笔者认为,刑事诉讼中的功用筛选举证,已构成了对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危害,刑事司法实践中,这一诉讼…  相似文献   

13.
无罪推定与刑事诉讼中的"国家权力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阳 《政治与法律》2003,4(3):70-80
贝卡里亚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无罪推定原则,其主旨在于反对封建刑事诉讼制度中对被告人的刑讯———这一合法暴行。随着人类社会民主、法治进程的发展,无罪推定的内涵在不断拓展。无罪推定原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刑事诉讼制度的宝贵路径,即应如何把握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结构性关系。现代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应遵循的“哲学”是:国家权力的谦抑性、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及国家机关对权利主体的诉讼关照。无罪推定的宪法化与国际化趋势,进一步说明了这一原则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不可动摇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刑事诉讼中,由于诉讼阶段的不同,证明责任机理的存在,不同的证明对象等因素,决定了刑事证明标准在具体的适用过程中具有多元性和体系化的特征。下面,笔者就刑事证明标准的层次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证明标准层次性表现之一———不同诉讼阶段适用不同证明标准(一)刑事证明标准阶段性的理论基础。一是刑事诉讼阶段论。所谓刑事诉讼阶段,是指刑事诉讼过程中,按顺序进行的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各个部分。对于刑事诉讼阶段的划分,主要基于以下因素的考虑:一定诉讼过程的直接任务、参加诉讼的…  相似文献   

15.
利益衡量理论对于找寻认定刑事诉讼行为无效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该理论中隐含了判定刑事诉讼行为无效标准的模式,为效力认定提供了契合的思维方法,是对既存认定方法的系统化,并且将对诉讼行为效力的判定与刑事诉讼目的和价值密切地联系起来.通过利益识别与归类、筛选与权衡等步骤,并辅之以特定诉讼行为与程序整体利益的动态协调,从而确定刑事诉讼行为无效的标准.具体而言,任何侵犯最高位阶利益、违背刑事诉讼的核心性原则、破坏基础性构成要素、违反重大公共利益的刑事诉讼行为应当被认定为无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直没有规定管辖权异议制度,并影响了刑事诉讼的公正、顺利进行.因此在我国建立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是有必要的.本文试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管辖权异议制度进行了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17.
吴平义 《法制与社会》2012,(32):114+121
刑事诉讼与刑事辩护密切相关,刑事辩护的功能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刑事诉讼价值、目的的实现。要实现刑事辩护的功能保障人权需要从立法与司法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保障。本文从目前刑事辩护的现状出发,探讨刑事辩护在刑事诉讼中的功能和实现所需的条件,以及在新刑事诉讼法即将实施的背景下,对刑事辩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阳 《现代法学》2015,(2):130-142
无罪推定原则要求通过刑事诉讼中的无罪化机制维护被追诉者实体利益,避免冤案发生。目前我国刑事司法中的典型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我国刑事诉讼中无罪化机制过程性失灵的现状。我国现有刑事诉讼制度对有罪证据存疑的案件倾向于持续追诉,而非对案件进行即时无罪化处理。在有罪推定理念之下,持续追诉的程序潜规则盛行,其背后存在着容许部门利益膨胀的体制空间。司法体制产生的现实阻力,是无罪化机制过程性失灵的根本原因。与之相比,公安司法机关内部的工作机制只是附随因素。克服无罪化机制的过程性失灵应着眼于:程序裁量中的即时无罪化策略、无罪化机制的制度完善、司法体制等程序外阻力的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19.
陈学权 《法学评论》2013,(4):105-114
如何处理刑事诉讼中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理论界有实体公正优先论、程序公正优先论和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论三种不同的学说。我们既要反对"重实体轻程序",又要警惕"重程序轻实体";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既是诉讼规律的客观要求,也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在刑事诉讼中,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应尽力追求两者同时实现的理想状态,极力杜绝引发两者同时不公的情形发生,在两者发生冲突时须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作出科学权衡。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中,各利益主体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特别是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当事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尤为突出。利益冲突不仅不利于各个主体利益的充分实现,而且制约着公平、效率价值的实现。因此如何协调平衡多元利益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