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吴锡民 《金陵法律评论》2004,(1):104-107,128
陈思和先生提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世界性因素"的看法,对外来影响之"接受"的主流观念和方法形成了"颠覆性"挑战.然在本文的"误读"视域里,世界范围的文学与具有"世界性因素"的文学是有着明显区别的;确认"世界性因素"最顶级的平行关键词也许分别是:"先进性"、"同步"与"反响";将本土东西置于"他者"(Others)反应(而不是反映)的视野中来加以检视恐怕平等对话会有"质"的飞跃;锁定作家创作活动的"重力场"(弱作用)兴许不失为某些"影响"事实依据之困窘的合理解释;只要有利于我们自身文学的必然王国健康地向文学的自由王国迈进,就甭管张三李四来路的"比重"的如何.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对新时期文学30年所进行的研究中,有一些学者将这一阶段的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30年加以比较,对其成就持批评或否定姿态.王晖、谢泳和樊星等学者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他们对于这种姿态的回应,以及对近30年文学的基本认知.反思过去,前瞻未来,立足建设,推进前行,是他们对新时期30年文学进行研究的基本态度.王晖主要从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的角度观察近30年文学的流变,认为中国当代作家并非缺乏直面历史的勇气和书写"大历史"的力量,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书写呈现出阶段性,即"新时期文学"的初中期,大多呈现出历史意识的重新觉醒以及对"大历史"的直接表达;1990年代之后,则主要致力于"小历史"的书写,对于"大历史"的展现显得更加多元,甚至更加隐晦.对中国当代作家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具有深广度地去形象化地诠释历史,如何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之心去叩问和反思历史,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历史的真相、以思想和艺术的亮度去烛照历史.谢泳将新时期30年文学放入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中来考察,认为观察新时期文学的发生,要注意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十七年文学的定型和文革文学的时代特征等三个时代背景.这样才会对这一时期文学更具"了解之同情".新时文学是中国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它承担了相当繁重的历史责任,离开思想解放运动谈新时期文学,不可能理解其贡献和意义.樊星则通过对新时期30年和现代文学30年的比较,阐释了前者独具超越价值的"当代性",认为新时期文学对现代文学的超越体现在:现代文学多是从"思想启蒙"方面呼唤"改造国民性",新时期文学则更集中于对政治痼疾的深入探讨,并因此而产生了成就超过现代文学的"政治小说"、"长篇历史小说"和"政治性报告文学",现代"改造国民性"的文学也渐渐被"重新认识民间"的文学所取代.这些重要的超越显示了新时期文学的某些"当代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虽已取得大量成果,但一直存在着一个概念混淆的问题,即把古代指称一些自由写作文体的"小说"与后来称呼通俗叙事的"小说"混为一谈.然而在古代的文学观念中,这两种文体具有不同的艺术和文化特征.因此这种混同造成了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和文体特征认识的模糊.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启蒙文学在中国经历了两次高潮,一次是在1920年代"五四"运动前后,另一次是在1980年代新时期文学之初.遗憾的是,两次启蒙文学都是昙花一现,未能为继.90年代以后,在文学领域,启蒙话语的失效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启蒙文学的世纪兴衰,与知识分子主体的精英意识具有重要的关联.因为与作用于文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围因素相比,创作主体主观精神世界的改变要更为直接地对文学创作发生影响,这是一种更为内在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者认为莫言文学表现了20世纪中国巨大历史变迁中人的顽强生命力,从中可以把握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灵魂。莫言研究是他们想象与阅读当代中国的重要途径。他们把莫言既借鉴又超越中国传统文学的创作方法,看作中国当代文学的前进方向和当代中国通过亚洲走向世界的象征,把莫言的成功看作中国当代文学世界性的彰显和亚洲叙说的广度和深度的体现,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重要性不断提升的结果。日本学者的莫言研究为日本看待中国及中日关系改善提供了新视野,也为构建现代亚洲叙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刘星 《政法论坛》2020,(1):F0002-F0002
本书以中国基层司法实践为圆点,探索"法律与文学"研究的新路径。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故事和中国基层司法实践中发生的真实法律事件相互对照,分析之中各类角色"讲什么"和"怎样讲"的修辞叙事策略,也分析作家和基层司法法律人建构叙述对象时的修辞叙事策略并讨论其异同,讨论作家意图对基层司法法律人的可能启发。本书还将以此为基础,研究针对基层司法而言的"法律与文学"对司法公正的意义,研究这种"法律与文学"对社会的政治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学理论教材的建设与反思,长期以来一直是文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文学分类作为文学理论基础问题,源远流长,是文学理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中文学分类术语问题设置大致经历了"苏化--本土化--西化"的发展历程,大抵对应于"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至今"三个时段;就关键词来说,又呈现为"‘文学种类'与‘文学体裁'区分使用的仿苏淆乱期--期图以‘文学体裁'整合及其又与‘文学类型'产生淆乱的过渡期--引入‘文类'进行再整合的重建期"三个发展阶段.迄今为止的文学分类术语建设在规范性、统一性、可交互性等方面难尽如人意,同名异实、异名同实的问题普遍,混杂严重.新世纪文学理论建材重建任重道远,必须科学统筹好外来与本土、宏观创构与细节考量等关系.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20世纪历史的变动,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的接受在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的摄取侧重和价值取向,先后经历五四时代对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吸纳,1930至50年代前期对苏联革命文学、日丹诺夫主义的移植,50年代中期对"解冻"文学的译介及其后对"修正主义文学"的批判,自80年代中期起对"回归文学"的引进,90年代以来对俄罗斯文学的补充接受,以及对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当代文学的接纳.这一漫长的接受史程,既不断刷新着国人心目中俄罗斯文学的原有图像,也折射出接受者民族的历史传统、时代氛围、文化心理和现实需求,还透露出中外文学关系史的某些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9.
得天独厚的知识背景与崇尚"优雅"的美学品格,使得"新月派"作家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情有独钟.其灵魂人物徐志摩以及文学中坚林徽因等均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的精神领袖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着深刻的精神契合与文学关联.徐志摩是中国文坛评介伍尔夫思想与创作成就的第一人;林徽因不仅在教养、才情上与伍尔夫颇多类似,其小说创作的现代性特征也体现出对伍尔夫式的意识流技巧的借鉴."新月派"作家与伍尔夫的不解之缘,映照出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0.
文本研究与文学史写作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海外华文文学的滥觞时期 ( 2 0世纪上半叶 ) ,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文学时期 ,它既是对中国国内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呼应与反馈 ,又是对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启蒙与滥觞。最早的海外华文文学实体 ,出现在南洋地区 ,即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地区 ,它对中国文化文学的“移植”及对西方文化文学、居留地文化文学的“嫁接”典型地反映了海外华文文学在文学继承关系方面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egal system is based on the learning of foreign legal systems. Foreign legal history, as one of the elementary courses in higher legal education, is becoming a 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progress toward the rule of law and is playing an indispensibl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by educating, cultivating and academic exchanging. The discipline of Foreign Legal History not only provides diverse perspectiv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Chinese legal system, but also testif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 It not only benefits Chinese legal system, but also makes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legal talents. Therefore, we should insist on learning from the legal cultural heritage embedded in Foreign Legal History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Chinese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gives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study of Foreign Legal History over the past 60 years. It covers five aspects: academic conferences, Chinese translated works on Foreign Legal History,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scholars in this field, academic activities and contestations, and the prospect of Foreign Legal History as a discipline. This article aims to tease 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the studies of Foreign Legal History and analyze the social conditions underlying these problems and achievements. It concludes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cannot stand in isolation from the process of absorbing, transplanting, and learning from foreign jurisprudence and legal systems. Though Foreign Legal History might not become a hot topic, it remain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hinese understanding of law.  相似文献   

14.

Trade and investment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EU) have reached a momentous significance. China is the EU’s No. 1 supplier of goods and its second-largest export market. In turn, the EU is China’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Not only goods but also services trade has large potential to grow, even as China undergoes a structural transition and the EU’s single market faces headwinds from a surge in state-centric political forces within Europe. Transport and trade-related services are bound to expand significantly as China’s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economy continues. Moreover, Chinese tourists have been flocking to Europe in ever greater numbers, giving a boost to related busines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s becoming the next engine of the China–EU partnership. While the EU is a long-standing investor in China, Chinese direct investment accounts for <1 % of the EU’s total inbound FDI stock. Investment relations have seen tremendous dynamism in line with Chinese companies’ outward expansion and Chinese M&A deals vis-à-vis the EU have grown rapidly in magnitude, scope and sophistication. Finally, plenty of headroom exists for greater adoption of the use of the Chinese Renminbi (RMB) in Europe, supporting financing of both investment and trade. The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 currently in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as well as growing rather than declining interdependence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highlight the future potential for a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the EU and China.

  相似文献   

15.
外国仲裁机构到中国仲裁,主要是指由外国仲裁机构管理的适用该外国仲裁机构仲裁规则在中国境内进行的仲裁。这对于我国境内的仲裁机构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者认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为国内外当事人所信赖、能够公正地解决国际商事争议的仲裁员队伍,是我国各仲裁委员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6.
韩国自1950年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渐趋重视,出现了相当均衡的研究景象,取得了显进步。截止到2000年,韩国已发表有关中国诗歌研究的论、专和注释本约有1500余种,其中唐诗研究的成果达700余种,约占整个成果的一半。但韩国人研究中国学很有可能只停留在“模拟”阶段。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曾有幸参加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联合组织的德国司法鉴定培训班。此文以考察见闻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对德国法院系统在司法审判中运用司法鉴定的实际状况进行较全面的考察。并结合中国目前司法鉴定改革的现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ssess the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China and its effects on the whole economy. After presenting the main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and the previous works done about China’s inward-FDI, an empirical study has been implemented extending the previous ones with a different data set (more recent) and with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The traditional determinants of FDI seem to be relevant for China: domestic market size, cost advantages and opennes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Concerning the consequences of FDI on the Chinese economy, our empirical evidence supports the view that FDI affects China’s growth through the diffusion of idea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ideas, multinational firms develop technical progress and hence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The transmission of ideas seems to hav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hinese growth.  相似文献   

19.
田玉才 《时代法学》2006,4(4):98-107
自1864年丁韪良翻译《万国公法》后,近代国际法开始大规模地传入中国。但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不止翻译一途,学堂教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清末新政期间留日学生对国际法的翻译及其在新式学堂的教学,更使国际法的影响扩展到广大普通知识分子阶层。概括说来,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其内容具有显著的实用性,其过程分为明显的两个阶段。而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国际法的接受则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其接受程度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中外关系状况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竞争的加剧,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目的地品牌化。国外关于目的地品牌的理论研究已有所成就。本人在收集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外目的地品牌化研究的内涵、起源,目的地品牌化的管理、研究不足方面存在的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述,以期为我国区域品牌的研究及其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