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鼠索沟生活反应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只Wistat大鼠颈部制成5分钟至1小时生前索沟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观察不同损伤时间索沟常规石蜡切片上纤维连结蛋白(Fn)和纤维蛋白原(Fb)的阳性着色和分布情况。结果发现,生前索沟损伤5分钟即能在索沟部真皮组织内发现Fn和Fb阳性反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加深。Fn和Fb最强的着色是带状显于索沟表面表皮剥脱处,除个别死后索沟真皮内有Fb的弱阳性着色外所有对照组均未见阳性反应。结果表明Fn和Fb可以作为生前和死后索沟的鉴别指标。  相似文献   

2.
<正> 鉴别生前或死后索沟在法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生前索沟和死后索沟处皮肤进行了较详细的病理组织学观察。材料和方法取材于生前缢、勒死尸检材料13例(勒死3例),5例死后(死后3~6h,全身悬吊2例4h、3例6h)索沟处皮肤组织,常规石蜡包埋,HE及强力纤维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家犬为实验对象,采取典型缢死方法制作生前和死后缢沟,对索沟处大、中、小血管进行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1)索沟处颈动脉有明显痉挛性病变,弹力纤维向腔内呈不规则锯齿状突起或向下作不规则内翻,此处弹力纤维可见断裂现象.(2)大、中、小血管内膜均有挤压伤及早期血栓形成.可作为生前缢沟与死后缢沟鉴别诊断时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司法人员在法医所作的尸体检验报告内,常常可以看到对损伤特征的描述中会叙述到有无“生活反应”。这里所说的有无生活反应,就是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的。生活反应具体有哪些象征,现简要介绍如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縊沟进行对比观察,得出如下结论:(1)扫描电镜下縊沟组织的改变具有较恒定的特征,出血及纤维蛋白检出率远较光镜为高;(2)在光镜下生活反应不明显的生前缢沟,在扫描电镜下其表面及断面均可见红细胞及纤维蛋白形成,并包裹红细胞。縊沟部位胶原纤维之间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圆球形脂肪样小滴。缢沟部位肥大细胞的形态改变,有助于生前与死后缢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人体皮肤索沟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变化。发现生前皮肤损伤局部脱颗粒率在皮肤受在处及距受压边缘0~1.0mm区域明显升高(>49%),与死后皮肤索沟有显著差异(P<0.001)。作者认为损伤局部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升高(>49%)可作为人体生前索沟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甲抗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生前皮肤切创和刺创标本创缘上见条状褐色反应带,死后皮肤切创标本创线上未见上述反应带。该法可用于检测短时期发生的生前伤与死后伤。  相似文献   

8.
按传统概念,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死亡的标志,自然地产生生前与死后之划分.经多少年来的实践,生前与死后可分,亦不可分.谓之可分,因为有生活反应,包括形态学(光镜与电镜)、分子水平的生活反应;谓之不可分,因为上述反应都是相对的,既可以出现于死后一定时间,亦可以不出现于生前.近20年来,“脑死亡”的提出,对死亡的概念又有刷新的变化.于是,在原来的复杂情况下又增添了新的混乱.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9.
法医毒物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本文作者针对法医毒理学的任务、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将法医毒物动力学列为法医毒理学新的分支学科,并阐述了法医毒物动力学的概念、研究目的和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内容涉及毒物动力学、死后分布、动态分布、死后再分布、死后弥散、毒物分解动力学、毒物死后产生情况等。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将解决中毒法医学鉴定中的许多问题,如尸体或活体中毒当时机体内毒物浓度的推断、死后腐败产生毒物与生前服毒的区别、生前服毒与死后染毒的鉴别、毒物进入机体时间、途径和方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中尸体生前死后入水问题.方法对溺水尸体的额窦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与生前、死后入水形成的其他尸体征象进行比对.结果生前溺死者双侧额窦窦腔内有凝血块,额窦骨壁内出血;死后入水的尸体及机械性窒息的尸体额窦腔内及额窦骨壁无出血.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观察掌握,可作为法医尸检中鉴别生前溺水或死后入水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家兔死后体表锐器损伤出血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贴近实际办案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鉴别生前锐器伤和死后锐器伤的方法。方法家兔脱毛,制作锐器损伤模型,采用大体观察结合HE染色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死后锐器损伤出血量均较少,随着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出血速度慢。死后30min的锐器损伤在形成过程与生前损伤有所区别,但在死后12h肉眼观察结果与生前损伤难以区别。死后1h以上的锐器损伤与生前损伤不同之处在于创缘不会被血染。结论位于尸体低下位置的死后30min内的锐器创与生前锐器创的区别是出血量相对较少。死后60min-90min的锐器伤出血量少,创缘皮肤不被血染,肌肉的出血较局限,与生前损伤相鉴别较容易。  相似文献   

12.
用改良MASSON三色法鉴别生前死后的皮肤压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改良masson三色染新技术,即固绿FCF-丽春红S酸性品红一铁苏木素染色对60只小白鼠的生前和死后颈部皮肤压痕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生前组30只小白鼠均显示压痕处皮下肌肉呈深红染而死后组30只小鼠深红染阴性23只,可疑4只,假阳性3只。结果表明用固绿FCF-丽春红S酸性品红一铁苏木素染色,以光学显微镜检查鉴别生前和死后的皮肤压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昆明市40例缢死及33例勒死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研究缢死及勒死尸体的颈部损伤特征、相关窒息征象的异同,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昆明市公安局2000—2017年受理的缢死及勒死案例资料,对缢死及勒死的死者性别、年龄、致伤工具、颈部损伤、相关窒息征象的数据经SPSS 23.0进行统计检验。结果男性缢死者多于女性,女性勒死者多于男性,缢死者平均年龄大于勒死者。缢死自杀多见,他杀罕见;勒死他杀多见,自杀或意外少见。缢沟多位于甲状软骨上方,勒沟多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索沟处表皮剥脱或皮下出血是最常见的生活反应,在缢死者中常见。勒死者舌骨骨折率高于缢死者。结论死者性别及年龄分布、索沟的位置、索沟处生活反应检出率、舌骨骨折率有助于区别缢死与勒死。  相似文献   

14.
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  Liao ZG  Wang SC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1-173,176,F0003
目的探讨c-fos蛋白能否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生前与死后电流损伤模型。生前电击组大鼠于电击后即刻和1,2,4,8h处死;死后电击组大鼠于死后即刻和15、30min及1h电击大鼠,检测所有实验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生前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而于死后电击各组大鼠中,仅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很微弱的阳性表达,其余各组各器官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检测各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15.
生前与死后电击伤皮肤NSE活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竞花兰  胡丙杰  祝家镇 《法医学杂志》1994,10(3):97-99,M002
本实验采用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Esterse(N.S.E)组织化学方法对生前与死后电损伤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生前与死后短时间内的电损伤皮肤胶原纤维上NSE活性有显著差别(P<0.05),在相同实验条件控制下,电击后存活时间越长,电流斑皮肤周围的酯酶着色反应越深,范围越宽。实验结果表明,N.S.E对于鉴别生前电流斑与死后电流斑具有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的损伤形态中,规则性损伤是较少见但又有特殊意义的一类,实际检案中往往只注重明显的损伤,而忽略了对损伤间关系的注意,笔者就这类损伤进行以下分析讨论。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自1996年~1999年共4年间唐山市的尸体检验记录,共择选82例。2一般资料男性54例,占65.9%,女性28例,占34.1%;年龄在20岁以下10人,20岁~30岁17人,30岁~45岁42人,45岁以上13人;生前伤53例,占64.6%,死后伤29例,占35.4%。82例尸体的案件性质,被损伤部位,损伤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以及损伤痕迹的致伤物见表1~4。3讨论尸表规则性损伤、痕迹是指形成、存于尸体表面,其…  相似文献   

17.
吴家馼  廖志钢  唐元发 《法医学杂志》1990,6(1):4-7,F002,F003
生活反应是诊断生前伤的主要根据.近二十年来,法医病理学在研究生前伤和死后伤的诊断中,采用了多种新兴技术,如扫描电镜技术、酶组织化学技术、酶标技术、电泳技术等,促使生前伤的诊断水平有明显提高.伤后存活1小时死亡者,大部分皆可获得明确诊断;立即死亡或在濒死期形成的损伤,由于生活反应甚微,或受腐败等  相似文献   

18.
1 案例资料曹某 ,女 ,2 9岁。某日晚 7时许 ,被同事发现在家死亡 ,当即报案。勘验现场见房屋门窗关闭 ,外屋门旁边有一水盆 ,内泡死者戴胸徽的服装 ;厨房内有剩余饭菜。卧室内暖气管上拴有双活套打结布料索绳 ,其下侧象单绳套绳索已开放或断裂成两条索绳 ,绳索所在位置距地 182cm ;死者蹲爬位于地上 ,颈部有索沟 ,并有生活反映 ,未发现其它明显损伤 ;现场未发现搏斗痕迹及死者的遗书、遗言。死后第 3天尸检。尸长 16 2cm ;中度腐败 ,尸僵开始缓解 ,尸斑出现在面部 ,呈暗紫红色 ;口唇、指甲及颜面部紫绀 ,皮下散在点状出血 ;双眼球结膜下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肌小节长度变化,为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2只兔随机分为对照I组、对照II组、电击死组和死后电击组。每组3只。对照I、II组与死后电击组兔分别从耳缘静脉注射空气30m l处死。对照I组处死后,于死后即刻取其后肢股四头肌;对照II组死后24h于相同部位取材;电击死组兔通220V交流电,通电致兔死后即刻取材;死后电击组于死后即刻通220V交流电4m in后,在相同部位取材。用透射电镜观察骨骼肌肌小节长度变化,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骨骼肌肌小节均缩短,与对照组I相比,前者较后者缩短程度更甚(P=0.000);死后电击组与对照I组相比,仅轻微缩短(P=0.000),对照II组相比,缩短较为明显(P=0.000);对照II组较对照I组的肌小节显著伸长(P=0.000)。结论研究骨骼肌肌小节的长度变化有助于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20.
缢死、扼死、勒死与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白骨化尸体的舌骨骨折情况会发现许多有益的潜在性信息,包括骨化过程以及暴力的证据。同时必须考虑骨折是生前或死后形成的,生前的舌骨骨折经常提示扼死,但如无其它证据亦不能排除缢死、勒死以及其它形式对颈部的损伤。这种骨折很少见于婴幼儿,因为他们的舌骨未充分骨化,较成人柔韧。1988年12月,密西西比州哈里森县县政府在他们的辖区的树林内发现一具儿童的尸骨和衣物。有关人员将尸骨同生前的牙科资料对比,发现是当地的一个白种女孩儿,出生于1978年3月6日,于1988年8月3日失踪。调查人员认为女孩生前曾遭受过暴力,于是将尸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