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公诉权滥用的理论和现实,提起公诉制约论者认为应当对检察机关的提起公诉权进行制约,以防止权力滥用,更好地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但其对权力滥用过于正统的描述,忽视对主体人的能动性的思考、忽视其他诉讼参与人及整体利益的权衡、忽视本土环境的考虑、忽视刑事诉讼目的的关注却不能不说存在缺陷.借鉴它国经验的权力制约之路固然能够推动权力滥用问题的解决,但充分利用现有成绩和本土优势,提升规范行权理念,完善规范行权制度、创新规范行权机制,将提起公诉权行使纳入科学的、规范化的轨道,使提起公诉权最终走向权力的规则之治,才是推进检察公诉权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职权的配置必须遵循独立运行和分权制衡原则。优化检察机关职权配置,必须完善权力实现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和创新工作机制,并对公诉权、侦查监督权、民行检察权、职务犯罪侦查权等权力配置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失灵”的出现,各国均积极履行经济监管职能,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然而,国家经济监管权同样存在着怠行与滥用的问题,无法彰显市场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在“议行合一”的政治架构下,法律监督权作为一项独立的外部权力,应肩担防范国家经济监管权异化的重任。这是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分权制衡的依归,更是检察制度历史演进的使然。检察监督的路径就是加强抽象监管行为的监督,防止监管法规命令腐败,并以检察建议权、行政公诉分别监督具体监管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最后,以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监管人员的职务行为。  相似文献   

4.
初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设立中间程序的合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诉权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诉讼的请求权 ,作为一种公权力和诉权结合的权力形态 ,一方面要求从公益原则出发扩大公诉权自由裁量权的范围 ,以发挥非刑罚化矫正犯罪的功能 ,另一方面 ,为防止公诉权的滥用 ,必须使公诉权接受司法审查 ,以达到保障人权之功效。由于我国公诉审查机制存在严重的缺陷 ,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 ,从总体上重构我国刑事审前程序 ,建立中间程序 ,发挥中间程序的多重价值功能 ,实现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5.
谢小剑 《法学论坛》2007,22(2):127-131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公诉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公诉一体化有利于高效地追诉犯罪;防范公诉权滥用;防止外部的非法干预;保障被告人权利.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上级检察院的指令权、下级抖检察院的报告义务、公诉政策一体化和公诉人一体化.但是,在公诉一体化的同时应当保障公诉检察官的相对独立性.我国在推进公诉一体化机制改革时,一方面在改革内容上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忽视了保障公诉检察官的相对独立性,应当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李蕴辉 《法学论坛》2004,19(2):79-85
对公诉权滥用的问题,我国学者进行过深入的研讨,但大多把视角落在将应诉而作不诉处理的角度上。实际上在我国,公诉机关由于拥有司法权力,又基于其追诉的倾向,往往在权力的滥用上更多的是将可作不诉处理的案件一再提起公诉。故本文从过度追诉的角度论及公诉权的滥用,试图揭示这一问题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7.
公诉权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智辉 《中国法学》2006,(6):109-121
综观世界各国关于公诉权的规定可以发现,公诉权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公诉权的行使必然对被追诉人以及侦查机关、审判机关甚至包括检察机关本身产生一定的制约。因此公诉权的行使应当十分慎重。为了防止公诉权的滥用,提起公诉应当坚持必要性原则,应当具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应当设置有效的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8.
民事权利经过集中和整合可能质变为强大的权力性权利。这种权力性权利易于被滥用,是民法应予控制的对象。传统的民法控权理论没有区分权利的大小强弱,并且过分倚重国家权力而忽视社会的自治力量,无法控制权力性权利的滥用。民法应当运用分权控权、社会控权、程序控权、弱权整合等控权方法,来控制权力性权利的滥用,以实现从调整平等关系到增进平等关系的转变,并努力促进公法与私法在控权理论和观念上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理论界关于起诉与审判范围的界定 ,包括罪名的指控与审判等问题的争论 ,其实质是如何把握起诉与审判的本质关系。本文拟对此进行研讨。一、公诉权与审判权的制衡及公诉范围国家刑罚权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尽可能实现刑法目的的基本要求。然而 ,国家刑罚权要靠人来实施 ,而人所固有的偏私、恣意、专断极易使权力出现滥用而走向腐败。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 ,自由只存在于权力不被滥用的国家 ,但有权者都容易滥用权力却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这种权力腐败将导致刑罚权运作的失控 ,从而不…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中撤回公诉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撤诉权是公诉权不可分割的一项内容,现行司法解释中关于撤回公诉的规定有其自身的法理基础和现实必要性。但基于刑事诉讼发展变化的特定规律和检察人员认知水平的限制,公诉权在行使和运行过程中客观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已严重影响到公诉的准确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涉及到公诉的变更、追加和撤回等问题。因此,应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撤回公诉权,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关立法,解决突出问题,防止权力滥用。  相似文献   

11.
国家调节权:第四种权力形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云良 《现代法学》2007,29(6):15-22
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下一轮改革的关键是改政府。长期以来,我们的改革一直致力于"政企分开",即国家行政管理权与国家所有权分开,却将国家调节权长期混同在行政权之中。国家调节权与行政权有明显的区别,是一种独立于传统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形态。实现"十一五规划"政府职责的科学化目标,将改革深入下去,必须进一步分权,将国家调节权从行政权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12.
13.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at length and then discusses critically Frederick Schauer's analysis of rules in his recent book Playing By the RuZes . For most of the book Schauer discusses rules in general, and only at the end talks about legal rules in particular. The chief message of Schauer's analysis is that rules permit, and even constitute, a particular kind of decision-making, one that quite deliberately insulates the decision-taker from considerations of what would be in the circumstances the best justified decision to take. Rules are thus for Schauer devices for the allocation of decision-making power: The effect of A delegating to B the power to decide by a set of rules devised by A is that A retains much control over B 's decision-making. Schauer canvasses the claims of what he calls "presumptive positivism" to be a theory of law which embodies such a view of legal rules. In his criticism, the author compares Schauer's view with Joseph Raz's notion of legal rules as exclusionary reasons. The author then compares "presumptive positivism" with some other recent versions of positivism and the idea of rules as devices for the allocation of power with theories of law in the Critical Legal Studies movement.  相似文献   

14.
高欧  郭松 《华中电力》2022,(1):126-143
合理构建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是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欲使这三种权力形成合理关系,需要根据审判权运行存在的问题,在客观评价法院科层化组织结构与法院内部复合化权力构造以及院、庭长职权配置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严格区分法院组织的行政逻辑与司法逻辑,进一步明确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权限定位,完善其职权范围与行权程序,并构建审判权反向制约审判管理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相关机制。唯有如此,才可能构建出合理的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是法学(包括法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我国国内的研究看,对于权力问题的关注则是近些年的事,最初是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讨论,之后一部分学者将目光投向对于国家权力问题的考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于权力问题的研究逐渐从政治学领域转向法理学界,涌现出一些研究成果。尽管学术论著不多,但所涉足的范围已囊括了权力的概念、类别、构成、起源、分化、演变、异化,以及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权力与民主宪政、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等诸多方面,其见解不乏新意。o权力问囚的彼关注自然同正处于…  相似文献   

16.
建立对侦查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可以解决我国侦查权力行使过程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更可以调整侦查权与审判权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宪法权利的程序保障机制。司法审查的权力应当由法院的法官行使。司法审查的范围应当针对强制候审措施和羁押期限的延长以及通常情况下的强制性侦查措施,应当包括所有的侦查行为,不分强制侦查与任意侦查。  相似文献   

17.
18.
侦查权和公诉权是国家在刑事诉讼中的两项重要权能。就其性质而言,侦查权和公诉权都是承担追诉犯罪职能的公权力,具有一定的同质性。但由于侦查权和起诉权分属于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且各自的程序任务不尽相同,因而两种权力在服务于刑事诉讼目的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分歧,甚至有相互冲突的情形,从而导致程序效率的消减。因此,在刑事诉讼中适度衡平侦查权和公诉权的权力配置,既是程序科学运行的技术性制度安排,也是防范权力滥用的程序法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宪法》第62条第16项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了兜底式授权。鉴于全国人大在我国的特殊优越地位,如何在宪法框架内为其划定权力边界,是理论上与实践上的重大议题。宪法上所称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应当作为一个规范概念予以把握,以判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限。第一,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最高"是指在公权力机关序列中的相对优越,而不是绝对无限;第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行使监督权时,不应损及被监督者依据宪法而享有的职权的完整性与独立性;第三,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实际"行动能力"决定了"应当由其行使的职权"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企业技术创新力与技术竞争力的分野作为视角,提出一种在技术创新力稳定的前提下,快速提升创新主体的技术竞争力管理工具,以期指导创新主体建立与自身技术创新匹配的技术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