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1年3月27日颁布实施已有17年,17年来,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按《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规定,对化妆品生产、销售进行了监督管理,使之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法制化运行的轨道。但从目前的卫生监督工作状况来看,却面临着许多问题,尚存在一些不足;加之立法本身也有不完善之处,导致了在执法实践中具体运用《条例》、《实施细则》《化妆品卫生规范》时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及对策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卫生行政解释对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卫生法律规范,实现卫生行政管理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卫生行政解释作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执法实践中遇到的行政解释的效力问题,与立法解释、司法解释的关系及在行政法律文书中引用等几个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卫生法制》2011,(3):64-64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夺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将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1991年3月11日发布的同名文件将废止。本次修订将执法主体由“卫生防疫站”统一修改为“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具体监督执法任务;新增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卫生行政执法实践中碰到对法律适用问题,现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有关条款及执法程序中的一些问题讨论如下:一、如何适用现有法条对医疗机构聘用非医师处罚对法律疏漏如何去理解,这是很重要的。即使由于立法的滞后,致使前后不同法律的法条在衔接上有缺陷,在忠于立法宗旨和立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也是可以在生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法条中找到连接点。  相似文献   

5.
卫生行政执法是卫生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等进行的执法活动,在这样一个执法过程中,按照我们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执法依据,或多或少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释疑。1关于公共场所执法1987年4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公共场所卫生执法过程中的执法依据,1991年3月11日卫生部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作为公共场所执法过程中配套的执法依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条例》和《细则》里面的一些规定在公共场所的实…  相似文献   

6.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已实施多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条例》和《细则》中的某些条款不再适应新形势,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条例》和《细则》中的某些条款加以修改和完善,以适应当前卫生监督工作的需求。1执法主体问题现行《条例》第十条中规定,“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这一规定与现行卫生监督体制不相适应,应改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笔者通过对一例伪造《上海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案件的分析,阐述了在伪造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案查处过程中违法主体认定、违法行为定性等难点。此外公共场所经营者频繁更换和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对于许可证注销环节的不重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些困难。本文旨在明确在卫生执法过程中应主动运用法律普遍原理来解决现有卫生执法中存在的实务难点问题,维护卫生法律的严肃性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8.
2000年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题目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依法行政,开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张部长在讲话中,要求全国卫生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深化医疗机构改革,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行政执法,加快科教体制、人事制度和农村卫生改革的步伐,开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张部长在回顾1999年卫生立法、卫生执法工作时指出,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并列入了我国宪法。全国卫生系统法制观念普遍增强。卫生部坚持立法与卫生改革与发展决策的统一,优先安排工作实践中急需的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并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一起食品卫生行政复议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卫生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中的工作职责,法律适用等问题,为今后卫生监督人员在遇到此类案件时正确执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卫生行政处罚案件的日益增多,执法环境的复杂,卫生行政机关在处罚文书的送达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阐述了目前卫生行政处罚实践中的送达现状和存在问题,对引起此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并对传统送达方式进行了合理而行之有效的创新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住宅权行政法保护缺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住宅权作为宪法规定的一项自由权,尚未扩张到生存权意义上的公民“对住宅”的权利,对该权利的保护,目前还是行政法的盲区。即使是对自由权意义上的住宅权的保护,我国的行政法也存在很多缺陷: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在保护公民的住宅免受他人非法侵入上还存在住宅范围不清、“非法侵入”的标准不明等缺陷;二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土地管理法》在尊重公民住宅权上也存在不少疏忽;三是住宅权事实上是一种没有救济的权利,目前只能将住宅权降格为财产权并依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获得很少的救济。  相似文献   

12.
李颖 《行政与法》2006,(9):79-81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颁布实现了从“条例”到“法”的重大转变。《治安管理处罚法》补充完善了治安管理处罚制度,对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进行了规范和监督,无论是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都较《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做了很大的修改,处罚种类的增加、处罚幅度的提高、处罚程序的完善与规范,对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需要注意:《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应当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与《刑法》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衔接关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不能放弃处罚法定原则;主观状态不应作为治安管理处罚的构成要件;公安机关在确认治安违法事实时应当遵循多元化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从对公共利益、公众参与、公平补偿的强调来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比《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步显著。然而,引入经济学中博弈论概念工具对该征收条例的解读表明,公平补偿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机构。该征收条例中一些模糊的规定,以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赋予评估机构以垄断地位的制度设计,为政府和评估机构的机会主义行为留下了极大的空间。由此,构建有效的第三方评估市场,并在政府报价之后赋予被征收人以真正的自由选择评估机构的权利,是构建法治社会中和谐的征收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货运代理与无船承运人的区别及如何正确界定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经营人,指明了他们之间存在的冲突并希望这些问题能够早日得到解决。力图从二者产生的背景出发,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货运代理与无船承运人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立法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以意思自治为主、最密切联系为辅的涉外民商事合同法律适用原则,但该原则在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的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自2007年8月8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弥补了现行立法的不足.该司法解释针对涉外民商事合同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存在异议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通过对该司法解释中特征性履行方法和外国法的查明等靓点的分析,认为该规定在支配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效力、当事人选择法律的方式、当事人选择法律的范围、禁止法律规避之规定、保护弱方当事人利益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高菲 《时代法学》2013,11(1):3-22
制定修订贸仲委仲裁规则的主体,无论仲裁法实施前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决定》和国务院1988年《批复》还是实施后依其第73条规定均是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贸仲委委员会议不是修订规则主体只是履行审议通过规则修订草案的程序;贸仲委历届章程均未规定审议通过规则修订草案的具体方式或应进行决议;贸仲委2012规则(简称12规则)修订草案无论以何方式经委员会议审议通过后提交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批准实施均符合法律及章程规定,不存在规则修订草案审议通过程序违法;12规则取消"大条款"〔1〕择地仲裁规定真正实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不存在实体违法;贸仲委上海、华南两分会拒不适用12规则,违反当事人签署两分会仲裁条款真实意愿,无权受理所涉案件。  相似文献   

18.
戴小明  王贵松 《法学论坛》2005,20(5):141-144
石佑启教授的专著<论公共行政与行政法学范式转换>从现代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着眼,从范式转换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行政法与公共行政的演进关系,概括了传统的行政法学范式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必须突破传统的理论框架进行范式转换,从而勾勒了在现代公共行政背景下的新的行政法学图景,为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促进行政法治制度创新,更好地解决公共行政变革中产生的法律问题,提出了诸多富有创建性的观点,填补了行政法学研究上的一些空白.  相似文献   

19.
刘正球 《政法学刊》2009,26(3):108-111
警察权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国家的原则下,建设和谐社会,必然要求警察权依法行使、对警察权实施法律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从立法目的、法律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权限、处罚程序及治安管理处罚执法监督等方面对警察权进行法律约束。遵守这些约束是正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占军 《政法学刊》2008,25(1):114-117
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后,治安处罚的难以有效执行成为新形势下困扰基层民警的现实问题。而治安处罚执行转换则有立法和执法上的现实可行性,其对保障法及执法者的权威,对于执法目的的追求与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