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为有效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施行与正确执行,亟需对其相关概念及部分具体规定作出明确界定与定义。立法施以自由裁量权施以过大限制,同时又对其留存有了被滥用的空间。法规"量化"的缺失,不仅导致违法与犯罪界限模糊难辨,司法腐败,执法不公等现象更让"人情"、"关系""利益"等毒瘤有了滋生、蔓延的温床。本文列举了现行治安处罚法施行过程中若干界定不清的几点问题,并就此基础展开论述,提出了有效规制治安处罚行政裁量权的施行方案,以期保障规范化执法建设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治安处罚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法律的滞后导致了执法中的一系列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在坚持处罚原则、更新处罚观念的基础上修改法律。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民事执行的实际状况不容乐观,"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这是对民事执行权的规范机制不到位的原因造成的,成为影响公正廉洁执法顺利实现的重要问题.面对严峻的执行现实,我国应当建立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机制,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专门的法律监督,保障心平正义在民事执行过程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审判实践中,治安处罚行政案件是最主要的行政处罚案件,如何正确界定治安处罚显失公正是审理治安处罚行政案件经常遇到的难点问题之一。治安处罚显失公正的内涵应如何理解?它的本质应如何认识?界定时应遵循哪些原则?本文就此谈些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治安处罚显失公正的内涵及其本质 从字面上理解,治安处罚显失公正是指治安处罚明显不合理、不公正。“显失公正”着眼于处罚的实体结果,表明处罚结果使具有一般常识和理性的人均能  相似文献   

5.
《司法业务文选》2012,(13):2+49
问:为什么要制定《拘留所条例》?答:拘留所是依法执行行政拘留、司法拘留以及强制措施性质拘留的场所。1990年公安部公布施行的《治安拘留所管理办法(试行)》,对于规范拘留所执法工作,保障被拘留人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该办法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拘留所工作的需要:一是该办法只是针对受治安处罚的被拘留人的管理作出规定,没有对司法拘留等其他被拘留人的管理作出规定;二是由于该办法效力低,对拘留所的场所设置、基础建设、经费保障等问题难以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6.
本刊1996年第12期发表了《一起惊动公安部的治安处罚案》(以下简称《治安处罚案》)一文后,在山西省长子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曹福抢伐集体树木一案,由于其四处告状,并上访到公安部,曾在长子县一带传得沸沸扬扬。某些人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四处散布不实的流言蜚语,致使人们不能明白其中真相。本刊发表上文后,使广大群众了解了事实的真相,帮助公安机关严肃执行了法律。  相似文献   

7.
刑罚执行的依据可以从哲学层面、法学层面、事实层面分别认识。从法学层面认识刑罚执行的依据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的执法价值。从法学层面看,刑罚执行的依据主要是惩戒犯罪者、改造犯罪人、剥夺犯罪人犯罪能力、促使犯罪人适应社会等。  相似文献   

8.
对一起劳动教养行政案件的剖析崔巍,高鸿1994年3月19日,顾某因打架斗殴、寻衅滋事,被县公安局处以行政拘留15天的治安处罚,公安机关同时对人身及财物损害赔偿进行了处理。同年4月11日,顾某被执行拘留,4月26日执行完毕。事隔一年后的1995年4月2...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私人执行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徐昕 《法学研究》2004,26(1):18-29
法律执行可分为公共执法和私人执法。基于法律执行经济分析 ,结合民间收债、私人侦探、私刑等社会现象 ,可认为法律的私人执行是阐释私力救济的另一种思路 ,而提升私人执法的作用将成为法制变革的方向。私人执法与公共执法应保持平衡、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0.
公私协作执法是公共执法和私人执法基于各自特点进行协作的法律执行模式,可以有效弥补公共执法动力不足、腐败和信息劣势的缺陷,也可以有效弥补单纯私人执法过程中的执法过度、缺乏强制力等缺陷.长期以来,我国法律执行活动被公共执法机构垄断,公私协作执法的制度空间不大.为此,应当通过扩张诉讼当事人资格、建立罚金分享制度、增加惩罚性赔偿规定以及放宽风险代理诉讼限制等方式为公私协作执法开辟空间,使公私协作执法能够成为我国法律执行机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白杨 《行政与法》2004,20(12):127-128,F003
量刑不平衡现象的内涵及概念的定位,模糊认识的矫正,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和现实性;法律状况,执法氛围,司法观念,治安形势,队伍素质等构成量刑不平衡的主要因素;解决量刑不平衡问题的可行性,有效途径和得力措施,实现量刑平衡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2.
郑泽善 《北方法学》2012,6(1):67-77
放火罪的保护法益是公共安全。行为人烧毁自己财物本身并不违法,行为人烧毁自己财物构成放火罪的处罚根据在于这种行为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公共安全应当解释为是一种构成要件要素。即便放火后达到独立燃烧的程度,还不能说发生了财产侵害,因此,通说有过于强调危及公共安全而忽视放火罪所具有的毁弃、损坏罪的一面。独立燃烧说将会导致放火罪的既遂时点提前而几乎没有成立未遂犯和中止犯的余地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需要注意:《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应当是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与《刑法》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衔接关系;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不能放弃处罚法定原则;主观状态不应作为治安管理处罚的构成要件;公安机关在确认治安违法事实时应当遵循多元化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公安机关在调查违法犯罪行为时经常发生“两栖案件”现象,即涉案行为在治安违法与刑事犯罪两者之间难以界分,导致在立案环节既可能被受理为治安案件,也可能被立为刑事案件,或者在调查程序申,发生改变案件类型和处理程序的情况。在案件处理结果上,也存在着治安处罚、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几种可能性。“两栖案件”的产生缘于中国法制将本质相同的危害社会行为政策性地二元界分为治安违法和刑事犯罪,这种二元界分法存在诸多违背法学理论或法律原则的缺陷,也导致现实中的执法障碍。立法部门和理论研究者应当反思这种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5.
“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兆端 《政法学刊》2001,18(4):34-36
"警察"与"公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警察"概念,既可以作名词用,又可以作动词用,指国家或政府中负责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职能的专门机构、人员力量及其职务行为或实践活动过程."公安"概念是一个状态名词,指"公共安全"或"公共安宁",表示社会秩序安宁的状态."公安"概念如果不加"人员"、"队伍"、"机关"、"工作"等主语词,就很难说是指"警察".从现代社会治安实践与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看,我们必须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使用"治安"概念.我们在使用"警察"、"公安"与"治安"概念时,必须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正确处理好科学规范与使用习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公安行政处罚的强制执行,是公安机关履行其职责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难以替代的意义。没有强制执行,公安行政处罚就不会有实效、社会治安管理就会软弱无力、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颁布实施,行政强制执行问题已经提上各级公安机关的案头,其中很多法律问题,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疑问需要深入学习和讨论。本文将一些法律规定尚不够明确的问题提出来并试图做出必要的解释作为学习、理解和适用强制法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罗一龙 《政法学刊》2011,28(2):71-75
证据问题不但是诉讼的核心问题,也是公安执法办案的中心问题。而公安机关是证据的收集者,研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公安执法中的适用问题,对推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贯彻实施与完善,遏制公安机关的非法取证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刑罚目的应该是“一般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洪 《现代法学》2007,29(3):169-175
刑罚的目的是刑法学界乃至社会学界永恒的话题,在刑法学界,对刑罚目的的认识有三种观点:报应论、一般预防论和特别预防论,但是,没有哪一个学说能够真正告诉我们刑罚的存在究竟意欲何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犯罪可能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要实现最大化的减少犯罪,量刑的基准必须是以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且刚刚大于收益为足矣。因此,“一般预防论”应该是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有关治安管理上的几种调查措施的立法制度变迁进行梳理,并予以批判性思考,可以发现有些实践问题在《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得到了解决,但有些仍尚未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立法与行政解释、行政政策等方法来进一步弥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