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正> 在法典中直接规定以刑法方法保障民事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一大特色。这种立法例对保障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权的正常开启与运行、维护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目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刑法保护制度作一粗浅的探讨,权作引玉之砖。一、民事诉讼中的犯罪现象作为社会范畴的犯罪,意指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民事诉讼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当然地存在着犯罪现象。在民事诉讼中之所以存在着犯罪  相似文献   

2.
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有限分离论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启平 《现代法学》2007,29(5):143-152
对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的关系,我国现今学界主流持有限分离论。此论是对现行法律的误读及对两主体关系应然与实然的混淆。实体法与程序法在主体制度上的失衡,已成为两法共同有效地实现保障权利、解决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等民事诉讼目的的巨大障碍。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团体的"三元"民事主体结构,应成为我国民事立法关于民事主体结构构建的基本结构。民事主体与民事诉讼主体,应当是内涵有别但外延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吴晓宁 《河北法学》2011,29(11):197-200
在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这个问题目前仍存在许多争议。由于相关理论的不完善和立法的滞后,已严重地制约了这一制度的成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拟从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各国规定、理论依据、现实需要等方面着手进行研究,进而提出我国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程序构想、诉讼结构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廖中洪 《现代法学》2005,27(1):145-150
现行《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全面承袭了1979年《刑诉法》的相应规定,在刑事司法审判中已经明显不适应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需要。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在程序上应当对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被害人在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反诉;撤回公诉以后附带民事诉讼的处理等等问题进行完善。在完善相应程序制度的方式上,应当通过立法修改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采用现行司法解释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对于涉外民事诉讼期间,学界少有论及。本文就审限豁免、审限之规制模式及上诉期间、答辩期间等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涉外民事诉讼的审限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且阶段控制式规制模式优于整体控制式规制模式;同时,我国现行立法对涉外民事诉讼上诉期间、答辩期间的特别规定纯属多余,实无存在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新修订的刑诉法、民诉法(以下简称"两法")对鉴定问题作了许多新规定,已于今年一月实施。由于"两法"有关鉴定的规定与正在执行的其他相关法律规定有一些差别,立法规定与立法释义和司法解释有些地方也不完全一致,因而,在刑、民事诉讼活动中有关方可能在鉴定问题上产生争议甚至冲突。  相似文献   

7.
拘留,作为人民法院对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采取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在制止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排除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障碍,保证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进行,教育行为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自觉后行诉讼义务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司法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其在立法上的缺陷和操作上的困惑。本文拟就妨害民事诉讼拘留措施的完善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求抛砖引玉。民事诉讼法第100条至第106条规定了对妨害民事诉讼的七种强制措施:拘传、训诫、责令具结海过、责令退出法庭、责令履行协助义务、罚款、拘留。这七种强制措施成为司法实践处理妨…  相似文献   

8.
先予执行的功能是对民事诉讼起保障作用,其保障具体包含了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和"有效"保护两方面的内容。但现行先予执行的立法仅体现了对当事人的"及时"保护,缺失对当事人"有效"保护的规定。先予执行立法定位的偏颇和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不仅使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也使先予执行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务中很少得到施行,欲解决先予执行的现存问题,仅进行制度性的修补无济于事,必须基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和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及时"保护,对先予执行制度进行重新立法定位,将先予执行界定为是使债权人的权利得到早日实现、是对未生效的判决赋予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熊跃敏  赵宁 《河北法学》2005,23(1):43-46
授权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为当今多数国家民事诉讼立法的共同选择,我国虽对此未作规定,但实务部门已进行了颇具启发性的探索。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具备法理上的正当性,有利于维护社会公益,实现社会公正,提高诉讼效率。我国立法应确立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0.
王文祖 《河北法学》2004,22(5):139-142
我国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立法上规定太笼统 ,相关法律规定不统一 ,关于刑事损害赔偿的救济途径的法律规定不全面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权利易被忽视、民事证据规则不能完全适用、审判人员审判观念存有误区等问题 ,导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存废成为讨论焦点。在立法上明确程序选择权、解决民事刑事法律在刑事损害赔偿方面的实体法规定、提高刑事审判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 ,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得到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欧超荣 《政法学刊》2004,21(3):37-39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了处分原则,但对当事人处分权进行种种限制,甚至作出了违背处分原则的法律规定,致使处分原则一直未能体现其作为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立法缺陷明显。为真正确立处分原则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作出相应修改和完善,明确规定法院审理和判决范围受当事人处分权约束,并确立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同时规定法官释明权制度,保障当事人充分正当行使处分权。  相似文献   

12.
由于缺乏具体的程序规定,立法中支持起诉原则的规定曾长期流于形式,并饱受争议.本文通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我国现阶段民事诉讼体系的状况,以及民事诉讼的国际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认为支持起诉立法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正>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个涉及面广、法律关系复杂的重要诉讼制度。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只有两条法律条文,因其规定得过于原则和笼统,常给司法实践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故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亟待完善。目前在立法上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关于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限。什么时候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何理解“刑事诉讼过程中”这一时间概念,司法实践中分歧较大。世界上不  相似文献   

14.
试论民事诉讼复议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民事诉讼复议制度黄良友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复议制度。这项法律制度对于维护和监督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司法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诉讼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立法的粗疏,该项制度并未起到...  相似文献   

15.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10,(8):71-71
当前。有关虚假民事诉讼的立法规定不完善,已明显不能适应实践需要。建议有关部门在条件成熟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正式立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民事立法。在民事实体法中除进一步完善有关规定(如撤销权规定)以外,明确规定虚假民事诉讼为侵权行为,赋予受害人(包括因恶意串通起诉受害的案外人)民事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6.
奚玮 《律师世界》2002,(6):39-40
在民事诉讼中,诉讼公正是与当事人的地位平等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平等就不可能体现公正。基于民事诉讼的本质所决定,民事诉讼立法应当在程序构造设计上为双方实施诉讼行为提供充分、平等的诉求和抗辩机会,以此保障双方在诉讼中的均衡对抗。只有法官在审判上保持中立,对双方当事人一视同仁,且不存在任何偏爱与歧视,才能确保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获得实效。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行政诉讼中民事诉讼规范有一定的适用空间。在我国,民事诉讼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经历了适用——参照——适用的一个制度史变迁过程。2015年经修正后实施的《行政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了民事诉讼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其内容可以分为“诉讼程序”和“检察监督程序”两部分。在“诉讼程序”中,立法以“等”作不完全列举的例示性规定。从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原告法定代表人资格确定、二审裁判方式等相关的民事诉讼规范,也都在可以“适用”之列。毕竟,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立法目的各异,所以,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民事诉讼规范,应当确立不抵触立法目的和补充性两条规则。  相似文献   

18.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行政诉讼中民事诉讼规范有一定的适用空间。在我国,民事诉讼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经历了适用——参照——适用的一个制度史变迁过程。2015年经修正后实施的《行政诉讼法》第101条规定了民事诉讼规范在行政诉讼中的适用,其内容可以分为“诉讼程序”和“检察监督程序”两部分。在“诉讼程序”中,立法以“等”作不完全列举的例示性规定。从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原告法定代表人资格确定、二审裁判方式等相关的民事诉讼规范,也都在可以“适用”之列。毕竟,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的立法目的各异,所以,在行政诉讼中适用民事诉讼规范,应当确立不抵触立法目的和补充性两条规则。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一)立法简单,原则模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根据是《刑事诉讼法》和《刑法》,而两部法律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条仅有5条,廖廖数语。而且两部基本法中均没有提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原则,法律性质,也没有规定相应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20.
论建立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民事诉前证据保全的现状 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民事诉讼法第74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从这一规定来看,民事诉讼立法只确定了诉讼中的证据保全制度,对诉讼前的证据保全制度未持任何态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3条规定:“法律、司法解释规定诉前保全证据的,依照其规定办理。”这一规定对诉前证据保全作了有限的确立,但仍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