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法治建设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曲折和披荆斩棘的艰难,但总体上廓清了法治天空中的许多迷雾,促使中国开始迈入法治初级阶段.1982宪法在恢复和加强民主法治方面有较大的进步,也存在诸多不足.当前的法治状况还有后退之忧.今后法治建设的目标应当由依法治国上升到依宪治国,建设宪政国家.法治改革的动力主要是来自民间的维权活动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与党政内部改革派力量结合,上下互动,政治改革与法治进步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2.
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构成了当今中国两个最鲜明的主题。然而,由于法治与改革具有不同的思维走向,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冲突,要想同时搞好这两项伟大的事业,首先需要处理好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树立正确的法治改革观,进而才能发挥改革、法治对社会进步的促进功能。目前的中国,不进行改革社会矛盾难以化解,社会转型难以完成;而不推进现代法治建设,改革则可能会失去方向,社会转型会失去目标。法治中国建设事关国家治理体制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国家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而我们不能仅仅把法治当成工具,还需要把现代法治作为目标,用法治精神塑造改革的决策和行为过程,引领改革的伟大事业。法治优先、改革附随是法治改革观的主要内容,也是十八大以来法治思维方式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伊虹 《中国律师》2013,(1):59-62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律师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改革和社会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律师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探讨法治与改革的关系目的在于找出深化改革的路径。我们需要改变对法治与改革之关系的简单思辨,在对立统一关系中探寻法治与改革的统合体。“在深化改革中拓展法治”的命题是对法治与改革关系的高度凝练,其中一核心内容是统合法治与改革关系的“法治改革”概念。在此概念基础之上,深化改革以“法治中国”为目标,“法治中国”则以深化改革为路径。在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得法治与改革两种方法都有了价值追求,也是在深化改革中拓展法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法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税收主体观念错误、税法体系不完善、税收执法不严等主要因素存在,与税收法治的目标有很大差距。文章从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和法律监督等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以推进我国税收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时期,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伴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深入进行。改革为法治发展注入了动力、指引了路径,法治又为改革提供了依据和制度保障。要理性认识法治对于改革与发展的贡献与不足。坚决摒弃关于法治的可有可无的"虚无主义"态度,务必认识到只有在一个法治昌明的社会,才有可能做到各项改革事业的全面、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法治底线一旦被突破,社  相似文献   

7.
宪政视野下的中国警察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国权 《政法学刊》2009,26(3):102-107
随着国内外法治环境的变幻,中国的警察法治建设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变革的契机。从宪政的视域出发,通过系统分析中国警察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双重困境”,以此提出中国警察法治建设的应对之策,包括改革警察管理体制、设立警察权配置和行使的基本原则、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控制警察权、完善监督机制以及落实警察责任。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刑事审级制度改革成本高昂、内容深刻、对于整个司法制度改革和法治建设事业进步的依赖,需要对国外经验进行创造性地改造以及需要协调与其他法律制度之间的关系,因而其改革应当渐进地展开。我国应当针对两审终审制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分别制定近期、中期与远期改革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不同的改革措施,分阶段、有计划地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发展,各地区对推进法治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城市或农村推进法治进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法治国家都具有重要作用。从整体上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农村法制基础薄弱,法治进程缓慢一定程度制约我国多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因此,了解贫困山区法治现状,分析成因,提出解决措施对促进我国法治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改革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在法治与改革关系中筹划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是对"任何改革都必须于法有据"的历史及现实意义的解读。在全面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推进深化改革之际,法治与改革在思维倾向上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人们对改革与法治关系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到位,既不能在改革与法治统一中叙说法治,也不能仅在两者的对立中谈论改革。无论社会转型、社会改革,还是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都要准确定位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同时,中国的现实情况又决定了无论是改革还是法治,都难以单独地进行下去。我们需要分清两者的对立,更主要的是找到两者的联结点,共同促进法治中国目标的实现。也只有坚持法治中国的目标并不断改革才能有社会转型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分治治理结构的长期施行,最终导致我国农村法治建设严重落后于城市,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不利影响。本文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发,着重探讨了法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以及农村法治建设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动农村法治建设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聂潍 《检察风云》2011,(6):78-80
“刑法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国刑法改革的宗旨,是为了实现刑事法沼的科学化和现代化,以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3.
陈甦 《法学研究》2014,36(6):35-41
正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与历史进程中,改革与法治是两大时代主题,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正在进行的两大社会系统工程。改革如何进行,法治如何建设,不仅是在其各自领域需要持续性地提出与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也是在改革与法治之间必须联系性地提出与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改革与法治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系统关联和实践上的机制互动。(一)改革与法治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在社会的动态系统中,改革与法治固然有各自的结构体系与运作机制,然而,改革与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式启动了中国法制改革和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自此以后的历届三中全会,伴随着法制改革,都直接或间接推动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可以说,我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多次改革的洗礼,其契机就是自十一届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而历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法制改革,又与经济政治改革的需求、党的思想路线的引领以及学界法学研究的推动是分不开的。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新一轮法制改革拉开了序幕,它将法治中国建设推到了历史的最佳时期,标志着中国正朝着法治国家的目标大步迈进。必须把握历史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早日实现法治中国理想。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中国”的意义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中国的提出决不是要停滞改革,而是要在法治框架内稳步实现社会转型。这既是建立在对国内外形势更为深入的分析之上,也是对法治观念、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更深刻的洞察。“法治中国”是法治精神的全面延伸,需要把法治精神内化为政府、政党和公民对法治的信任,把法律、法治话语当成思维决策的意识形态,把法治精神全面延伸到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解中去。“法治中国”实现了由局部到整体的升华。法治中国使改革有了长远目标。在法治中国的目标明确以后,法治优位成了我们认可行动方针,任何改革都应该于法有据,应该重视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应该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在全面展示中国法治成就的同时也在揭示中国法治发展的现实逻辑和基本规律。在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发展之后,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法治建设反映了法治发展规律,已经形成的关于法治的规律性认识包括:政党是法治的基本要素,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政治价值观,由有限政府理念到政府责任观念,社会建设与社会权利,人民民主和人民法治的意识形态,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等等。这些基本观念和思想已经和正在影响着法律制度的进步和法治国家的实践,构成中国法治未来发展的思想主线和文化基础,中国法治也因此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完整把握中国法治的内涵,必须立足于中国法治的宏大体系,视政党为中国法治的基本要素,加深人权与法治的内在关系,确立社会法治对中国法治的意义,以及发展法学教育加快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正南京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法治文化建设十分重视,在"四五"普法期间,就提出了以法治文化为引领,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的工作思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南京市走出一条高起点、有特色、重实效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然而,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破解法治文化建设难题,明确法治文化建设方向,日益成为一个亟需研究和探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财税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担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高度强调财税法治在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历史担当。财税法在不同的国家形态下具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定位,而财税法的变革又往往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声与推手。相较于其他改革路径,财税法治是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中共识最大、阻力最小、最容易操作的优选路径。在民主法治精神下,财税法强调公共财产、理财治国、财政控权、纳税人权利保护的观念。财税体制改革是推进全面改革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是理顺立法与行政、中央与地方、权力与权利关系的重要抓手。目前,设税权回归全国人大与预算权合理配置是我国财税法治建设的两大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坚持依法治国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 ,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 ,郑重提出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方略。这一方略的提出和实施 ,是我党执掌政权方式的重大改革和发展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依法治国 ,必须清除封建主义的人治思想的残余。自国家产生以来 ,在对国家治理的方式上 ,长期存在着实行人治还是实行法治之争。我国是从封建社…  相似文献   

20.
散襄军 《中国司法》2012,(12):15-16
天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系列重要部署,积极推进依法治市,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2012年3月26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法治天津建设实施纲要》,明确了法治天津建设的总体目标,天津市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推进法治天津建设,对于天津经济社会沿着法治化轨道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深刻理解法治天津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加快法治天津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建设法治天津,是天津市委、市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是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