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梁乐毅  朱勇 《法制与社会》2014,(15):181-182
精神病人,作为社会特殊群体备受歧视与偏见,长期以来被大众所忽视,从而造成立法的缺失和管理的缺位,也因此致使真正需要医治的精神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收治,而一些正常人反而"被精神病"。"被精神病"的最终症结在于精神病强制医疗程序的不健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关于精神病人强制收治方面的法律规定,以期能为我国精神病强制医疗程序的进一步健全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特殊群体权益的法律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特殊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方面已有了可喜的进步,对改善我国特殊群体权益保护,促进和谐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法律事实的概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建军 《法律科学》2004,22(6):43-52
法律与事实存在着相对的区分。法律事实有别于哲学上的事实、生活事实、制度事实,它具有客观性与主观性二重属性及规范性、具体性等属性。法律事实是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演变的事实。站在司法裁判的立场上来看,法律事实是由法律所规定的,被法律职业群体证明、由法官依据法律程序认定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山东东平女生被性侵"案不断发酵。媒体报道中的"未成年少女"、"开宝马车的地痞"、"警察称市里打过招呼难办"等字眼,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当事双方的"强势与弱势"与若干起同类事件一样,再次引发标签化思维和法治思维的碰撞。权贵人士违法时利用手中权、囊中财为自己"解套"确有发生,于是,人们痛恨"强势"群体、同情"弱势"群体并产生"为官不正"、"为富不仁"的刻板偏见以及"仇官"、"仇富"心理。但是,离开事实依据和法律界定,简单用"强势"和"弱势"的标签论是非、定轻重,只会动摇法律刚性,损害法制权威。  相似文献   

5.
二次退出制的创设是美国集团诉讼退出制1966年以来的最大变化,它主要体现了知情选择和程序正当等价值追求,并不必然对"妥善的和解"造成威胁.在解决群体纠纷成员的小额多数请求权纠纷时,通过适用二次退出制,"沉默的大多数"集团成员与诉讼集团的关系由"排除在外"转变为"包括在内",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二次退出制也提醒我们要确保群体诉讼成员在行使程序选择权时拥有充分的相关信息,防止法律程序蜕变为空洞的形式,还应注重以和解方式解决群体纠纷.  相似文献   

6.
辩诉交易在中国的自发生成有其作为个案的实践特色,它是在特殊案件存疑情况下控辩双方对规则局限性、刑罚个别化观念缺损、价值疏离等程序异化现象的自主克服,也是法律延续生命的妥协之道。现今,"存疑不起诉"条款无法协调社会危害性较大的存疑刑案的各种利益及价值冲突,辩诉交易对此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法律对"公共利益"的简单规定给"公共利益"的滥用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的法律具体规定基础上,借鉴外国一些立法规定,在制度层面上提出了从立法解释的界定、完善行政程序和增加司法最终程序多方面结合解决城市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滥用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佳的个人尊严维护中"讨说法"与其恶意杀人之间存在着社会价值观念异常即轻视生命权利的社会氛围支持。在弱个体仇视某一职业强群体的社会学视野中,仇警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异常向群体异常演进的表现。而在法律经济学视野,1个人"讨"的所谓说法,等于要6个人生命的死亡、5个人身体的受伤,而竟然会有那么多网友叫好,则是一种忽视生命权利,在生命权与人格尊严之间,价值选择的错位。至于法律文化学领域,人权的核心是生命权,人存在的本源意义当中,生命权应当高于人的尊严,杨佳为了所谓的个人尊严而可以乱杀人的逻辑,是非常荒谬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尽管在我国现代有关犯罪的法律法条中还没有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但作为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中的部分个体因其某些已构成"犯罪"的行为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本丈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一、从"内容决定形式"到"重实体轻程序" (一)马克思关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的论断及其对我国法学界的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审判程序和法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此密切,就像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联系,动物的外形和血肉的联系一样。审判程序和法律应该具有同样的精神,因为审判程序只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部生命的表现。"①这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经济性裁员是劳动合同解除的一项特殊制度.除了原因的特殊性外,其结果具有解雇的大量性,直接影响着国家和地区劳动关系的安定程度.我国<劳动合同法>在原法律的基础上,对裁员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台湾地区"大量解雇保护法"秉承解雇保护思想,在解雇条件、法律程序、劳资协商对话、行政和司法监督和审查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法律体系,具有"解雇条件和程序法定,劳资协商自治、政府监控"的大量解雇法律特色,值得大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闵征 《中国监狱学刊》2005,20(5):134-134
俞志文在《江苏警视》2005年第1期上撰文《浅论监禁状态下的医患关系及其法律属性》指出,监禁状态下的医患关系是特殊情形的医患关系。《监狱法》等法律确定了监狱成立医疗机构的合法性。监狱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具有专一性。监禁环境决定了其内设医疗机构具有医疗与执法的双重性。同时,罪犯这一特殊群体也有别于社会正常患者群体。  相似文献   

13.
准毕业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其劳动权益如何维护迟迟未能得到解决,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施行也并未给准毕业生带来福音。本文肯定了准毕业生的劳动者主体资格,并通过对兼职、就业、实习的比较,初步探讨了准毕业生的法律地位和兼职的法律性质,为完善保护该群体的劳动权益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行政法定原则及其法定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登峰 《中国法学》2014,(3):91-110
行政法定原则与法律保留原则相关但不相同。前者是对后者的扩展。法律保留原则主要考虑代议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法定原则则全面考虑"法与行政"之间的关系,是在"法律保留"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包括"法规、规章保留"在内的"法的保留"。行政法定原则的核心问题是法定范围。自由权的消极性与社会权的积极性可成为界定行政法定范围的宪法依据。概而言之,干涉自由权之外部侵害行为与干预性给付行为、内部侵害行为与特殊给付行为、给相对人增加义务的程序、组织行为应纳入法定范围,其他行政行为应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5.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5,22(1):60-62
近年来,我省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聋哑人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对这特殊群体的侦查讯问时要找准嫌疑人拒供的心理障碍,抓住时机,开展政策法律攻心,瓦解其对抗情绪。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法律与生活》2013,(15):24-24
"面对生命,我们是否该多一点儿敬畏和同情?给逝者多些尊重吧,这应是文明的共识。"——针对最近发生的韩亚航空失事事故,韩国主持人不当言论激起国人愤怒。同时,国内网络中除了一片哀悼之外,也不乏个别令人寒心的冷嘲热讽。对此,《人民日报》发出以上言论。  相似文献   

17.
宪法并不代表宪政,宪政的内容一方面是严格地限制政府的权力,另一方面就是严格地保障公民的权利.从实质宪政到程序宪政,关键在于"程序",即如何去实现上述两个功能.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强调宪法的政治纲领性,从而有意无意地漠视其法律性.宪法是政治宣言还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文本?很显然,宪法首先是作为一部法律而存在的,她具有普通法律的共同特性,而法律的生命在于被运用,法律制定出来就是要被实施的、被执行的,否则就是"虚置"的法律,是被当作神物供起来.程序宪政首先应当解决的是建立完善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8.
《北方法学》2018,(4):144-160
基于正当法律程序"公因式",以司法程序为参照,发现《立法法》提前参与制度与正当法律程序存在背离,表现为角色分化的程序构件磨损;立法官僚成为先入之见者,失去中立立场;交涉利益的两造和决定者身份模糊。可能的危害是,加深部门化倾向,消解程序功能,降低立法质量。提前参与制度与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导权的异化、提案主体"理性经济人"现象、立法国家理性主义构建的路径依赖、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立法程序理论研究的薄弱等存在关联。其处于立法程序的关键环节,地位特殊,需要以之为切入点,对我国立法程序进行理性设计:将公开和辩论确定为审议原则,建立审议争点制度和"立""审"分离的立法运行机制,按照法官化的要求改造立法官僚,推动法律委员会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9.
美国语境中的“法律人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像法律人一样思维"的论题不仅涉及到法律思维的种种基本问题,也与法律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直接相关。但是,对它的理解却众说纷纭。法律人思维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在特殊目的(权利与义务的确定)、制度化程序(程序规则)约束之下,于对抗性对话框架中(说服性对话)构建、分析、批判法律论证的思考活动。其基本特征是,针对一个法律主张,构建和表达合情理的论证,以获得一个合乎自己预期的法律裁决;它的核心是发现、分析和评价理由。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于我国破产法律制度,分析比较各国关于破产管理人法律性质的学说;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实体及程序方面论述破产管理人的法律性质,认为破产管理人在实体上具有特殊的私法性质,在程序上具有程序当事人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