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与法律》2008,(2):36-36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联合出版的《技术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一书正式面市。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颁布实施以后,为了正确处理快速增长的劳动争议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陆续制定了相关的司法解释,如2001年4月颁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一》),2006年7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法律》2008,(1):71-71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联合出版的《技术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一书正式面市。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法律》2008,(4):78-7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联合出版的《技术合同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一书正式面市。  相似文献   

5.
当前婚姻家庭案件中的若干新情况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婚姻法施行后,为了在审判实践中更好地贯彻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出台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一》)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为正确、及时地审理各类婚姻家庭案件提供了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裁判依据。  相似文献   

6.
破产别除权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施行时尚未审结的企业破产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3个司法解释(上述法律和司法解释已于2007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为配合企业破产法的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企业破产法的司法解释起草工作最近业已展开。本期邀请几位资深法官对破产法适用中一些新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广大读者踊跃参与,发表个人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7.
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施行以来,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突发性增多,关于诉讼时效问题认识不尽统一,有的认为该司法解释既然已明确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①已经颁布实施,对于解决实践中法院审理涉及仲裁案件适用法律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同样,也因为这部司法解释在功能目标上着眼于解决具体问题,未能周详地考察相关制度与更深的法理,难致尽善尽美,存在一些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2014,(5):16-16
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司法解释将于2014年10月10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这次发布的司法解释,与已经实施的《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共同形成了有关互联网法律问题的裁判规则体系,对于规范网络行为、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政新知     
最高法劳动争议司法解释10月起实施法院当前一段时期,如何正确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化解劳资矛盾?最高人民法院9月30日公布司法解释给出了答案。这件司法解释于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个司法解释名为“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共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13,(2):23-23
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2月20日对外公布了《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部司法解释对人民法院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作出了统一规定,以规范裁判尺度、明确裁判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已于2003年12月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将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鉴于该司法解释涉及人身损害赔偿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务问题,笔者就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姜强 《中国审判》2014,(11):42-47
为进一步规范网络行为、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2014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网络侵权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为更好地阐明这部司法解释的立法精神,本刊特邀请司法解释执笔人、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姜强选取7起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典型案件,结合具体案情,对法律适用中的难点问题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商法年刊》2006,17(1):474-477
(2005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5次会议通过)法释[2006]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5年12月2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7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二○○六年八月二十三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审理涉及仲裁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书面形式”的仲裁协议,包括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最初由司法解释所确立。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作为判断夫妻共同债务的依据引发普遍争议;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试图对此进行矫正,确立了关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及"共债共签"的规则等。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后者整体纳入其中。在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司法适用过程中,应防止过度强调债权人保护、扩大连带责任适用的倾向。为此,可借鉴法国法的相关经验,以"家庭日常生活需要"为核心,将夫妻共同债务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家庭日常生活的消费性债务,而排除对外担保、大额举债或投资行为等引发的经营性债务。另外,还应通过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确立财产混同的处理规则、恶意情形排除适用规则等,确保相关当事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公民与法治》2010,(18):5-5
最高人民法院昨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情况。于9月14日施行的该司法解释中,合理分配了加班事实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
李巍 《中国法律》2014,(2):49-52,112-116
中国的货物销售法是由一组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这些文件中,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是基本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关於这两部法律的司法解释为补充。合同法实施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1999年)、《关於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2009年)、《关於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  相似文献   

18.
喻海松 《人民司法》2013,(11):25-30
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是刑事审判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基础环节。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2〕21号,以下简称《解释》)第九章"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在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98年解释》)的基础上,对公诉案件的审查受理与庭前准备、宣布开庭与法庭  相似文献   

19.
涉及定作人责任的侵权案件是实践中常见的案件类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第10条规定了定作人定作、指示、选任过失责任,侵权责任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侵权责任法实施后,《人身损害司法解释》第10条仍然适用,但由于涉及两者之间的衔接协调,各地法院的  相似文献   

20.
论清偿抵充     
2009年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首次规定了清偿抵充制度。然而,基于司法救急的原因,《合同法司法解释二》没有规定指定抵充。我国民法典应当按照《德国民法典》的债务人指定模式对指定抵充进行规定,同时,应当在《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民法典关于清偿抵充的立法经验,进一步完善法定抵充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