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桂军 《法制与社会》2013,(28):216-217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南l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社会管理必须适应新的社会变化,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创新是现今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大课题,本文试从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的关系角度来加以研究,从而为形成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建设良性互动局面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
贾宇 《政法论丛》2013,(4):48-56
社会管理创新与法治国家建设密不可分,通过法治保障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也是人类社会的成功经验.法治可以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价值支撑,为社会管理创新设置合理的行动界限,引导民众理性表达诉求,制度化地促进社会矫正正义的实现.法治化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举措主要是,完善社会管理立法,促进社会结构优化;保障新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合理有效运行;坚持法律原则,尊重和保护人权,依法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3.
十八大报告首次阐述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体制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全民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核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绝对不是一个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能够理性对待并且能够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和冲突的社会。社会管理创新只有纳入法治框架,才能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4.
张伟 《行政与法》2013,(9):62-65
推进、加强和深化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法治为主导的理念和原则,建立健全中国特色法治主导型社会管理模式。当前,我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理念观念落后,主体定位模糊,方式方法陈旧,体制机制不畅。为此,需要借助和发挥法律手段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与功能,真正树立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由政府统管向与社会协同治理的转变。具体而言,一要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营造宽松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二要不断完善有关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其规范发展;三要发挥政法部门的作用,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基石;四要努力实现社会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化转向。  相似文献   

5.
朱真真 《法制与社会》2013,(24):212-213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法治为主导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使法治成为社会管理创新所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基点,实现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是社会管理创新持续有效推进的重要保障。因此,本文在对社会管理创新和法治建设内涵、两者关系分析和法治理念之下,提出了一些关于社会管理创新领域的法律体系建设路径,从而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状态和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确保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法治进程以及保障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工作。从行政法治的角度出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首先,应当从思想上深化认识;其次,应当通过更新观念,在全社会树立起与社会管理创新相适应的新法治观念;最后,应当通过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之路。这也是我国深化经济、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民主化建设,发展新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王楚  宋黎 《法制与社会》2012,(10):184-185
在新的时期,我党提出社会管理工作要创新,这也标志着我党对于执政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和全新的认识,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管理创新是各级政府及各部门所面临的一项主要工作。只有法治才能驱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社会管理的最终创新与进步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在有必要对创新的内涵作一个法治化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交往理性视域下的法治话语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其交往理性可以概括为一种语言性的、与主体间性相对应的、程序性的合理性概念.从交往理性维度来分析社会主义法治话语互动,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实践性和合理性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品格,呈现出对交往理性引导下商谈理念的一种宽容与接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创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动态机制、互动模式,充分说明了交往理性法治话语互动的重要作用.交往理性范式的引入有助于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以及执法和司法公开、公正.  相似文献   

9.
维护社会正义是舆论、媒体与司法实践的共同目标。从系统论看,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司法案件舆论引导是三者互动的一种常见状态。在司法案件舆论引导中,供给专业法律知识能够促进三者的良性互动。本文以极具代表性的昆山案为例展开案例研究,发现新闻媒体通过法学专家向公众供给专业法律知识、司法机关自媒体向公众供给专业法律知识,能够促进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实现司法案件舆论引导效果。社会正义的维护并非仅靠法治实现,司法与舆论、媒体的互动能够更好地落实法治的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10.
黄伦宽 《法制与社会》2015,(8):11-12,15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实现改革与法治的良性互动,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的框架下有序推进,为凝聚改革共识获取最大公约数,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改革的社会成本,提高改革效率,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重任.  相似文献   

11.
陈可 《行政与法》2012,(12):36-40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不断地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并使其和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社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落脚点,社会管理创新是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重大举措,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与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良性互动是学界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具体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法治的原则,将法律当作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基本手段,把法治作为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实现社会管理过程的全面法治化,从而推进社会管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11,(9):78-78
朱世海在《嘹望》撰文认为,在中国,社会管理往往就被视为政府的管理,并把管理简单理解为控制,导致长期以来,社会管理在目标上重控制、轻权利,重秩序、轻自由。毫无疑问,社会管理要实现一种良好的秩序,但与秩序相比,公民的权利具有更高的价值,而且秩序既可通过强制控制实现,也可通过社会个体和组织的自觉服从实现。  相似文献   

14.
陈峰 《北方法学》2013,(6):66-74
在我国“全能政府”的传统治理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吸收公众的广泛参与和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成为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然选项。同时,在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背景下,社会管理的行政模式也由传统的“机关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一种领导和被领导、指挥和被指挥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平等合作、政社良性互动的关系。现代行政法也是以民主行政和合作治理为基础的行政法。更强调社会的自治和参与。因此,当代公共行政社会化背景下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理应是一种合作信任关系,相应地公共行政模式也就是“政社互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十八大报告要求,必须加快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目前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前提下,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依法治为核心,也必须在法治的范围下进行。  相似文献   

16.
对法定代表人法定性的起源、生成与演变作了一个鸟瞰式的回顾,揭示了该制度法定性不断弱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弗里德曼法律变化四分类学说来分析,法定代表人制度是法律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结果,其法定性弱化的动因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法律内因变化,也不能完全由社会外因所引致。为继续完善该制度,法律应回归代表人机制的本源,确保法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尊重商业惯例的内在品性并且遵循该品性来修正法定代表人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北庚 《河北法学》2012,30(6):9-10,11,12,13,14,15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社会建设事业推进过程中回应现阶段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法治方面成为国家根本治国方略的当代,在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正当性和优越性;依法适度培植社会组织和规范引导社会组织发展、在立法模式上改过去的行政主导立法为博弈立法、完善税收法制、立法中更多地吸收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构建政府与社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适法格局等是法治方略下寻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性举措.社会管理法治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法治发展之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12,(8):5-5
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当在法治的条件下进行。同时,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也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通过法律的强制力以保证社会管理新格局的长期稳定与有效。  相似文献   

19.
法治社会是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之后提出的一个关涉法治全局的概念;法治社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甚至还有法治政党等概念相联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将其视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整个法治的基础;法治社会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党的理论和实践相比,法治社会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尚不成熟.推进法治社会理论与实践创新,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逻辑中,理解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在社会治理、社会自治、社会法治一脉相承的逻辑中,寻求法治社会的构成体系和基本路径,从而在学术上拓展社会法学、公法学和整个法学理论及学科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党内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同步发展的局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  相似文献   

20.
田晓康 《法制与社会》2011,(13):144-145
当下有关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各种论断不同程度存在着“行政化”的倾向,值得注意和反思。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检察机关应当始终注重维护检察机关的司法属性、坚持权力制约和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强化自我监督约束并推动公民社会的独立自治,自觉遵循司法规律,理性恰当地介入,以坚守法治为前提和己任,反对为了“创新”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