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漫长寒冷的冬季,持续笼罩的雾霾,无不让人期待春天的到来,期待和煦的春风吹绿大地,期待春光明媚带来的暖意。作为法律人,我们在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30多年后的今天,更加执着地期待着法治的春天。"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从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地位出发,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黄文艺 《法学论坛》2021,36(1):13-21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法治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法治基本理论、法治推进方略、法治重大关系等三大理论板块。在基本理论板块,明确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法治中国命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等一系列基本理论。在推进方略板块,明确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统筹推进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专业力量和群众力量相融合,坚持抓关键少数和抓绝大多数相结合。在重大关系板块,明确提出了正确处理政治与法治、改革与法治、政策与法律、发展与安全、活力与秩序、维权与维稳等一系列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林 《法学论坛》2007,22(5):8-12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在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应当从制度上、程序上保障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弘扬法治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切实确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有效监督制约公权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努力提高法治整体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战略选择 ,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在十六大报告中 ,对依法治国理论有了战略性的新认识和新发展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阐述比以往更加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并对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这标志着我党的执政方式将发生重大变革。依法执政 ,强化监督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密切结合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问题的论述 ,明确地、具体地丰富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十六大报告所体现的加强法制、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精神 ,充分地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依法治国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综合 《政府法制》2009,(6):23-23
中国法学会将用两年时间设计一个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规划方案。该方案目前至少包括党的执政方式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保障民主权利、宪法保障制度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六项课题,受访专家称该方案成型后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党校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党校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已经成为党在新世纪执政的基本方略。为适应治国方略对执政党提出的转变执政方式、加强法律意识和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法律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7.
石泰峰 《中国法律》2007,(6):12-13,84-87
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这一重大抉择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十年来,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提出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在党法关系这一事关依法治国全局的核心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8.
依宪执政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制度的要求。依宪执政的提出,是对党的近60年执政经验的总结。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来看,依宪执政的内涵大体上应当包括执政目标的合宪性、执政理念的合宪性、执政方略的合宪性、执政地位的合宪性、执政行为的合宪性、执政过程的合宪性,以及权力运行的合宪性等方面。从中国宪政发展和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具体情况出发,要牢固树立依宪执政的理念,推进依宪执政的实践,应当注意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宪执政的关系、党的政策与国家宪法的关系,以及党内法规与宪法规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制度化程序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推进法治建设的新课题,也是当前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0.
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一项创举,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础工作,也是我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主要任务,其中“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被列为首要目标和主要任务。这就给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1.
卢岳华 《时代法学》2005,3(3):75-78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威严的法棒、无形的法网,互补互动,为纯洁党的组织、促进依法执政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两个《条例》的有效实施,对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与先进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林 《法学研究》2014,36(5):3-17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可以从宪法、法治、立法、依法执政等多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为此,应当根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强化法治权威和良法善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行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在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涉及到十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对现行《宪法》第1条第2款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补充、深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在理论上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是通过进一步理顺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凸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强调宪法和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项具体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姜涛 《行政与法》2012,(5):23-25
依法治体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基本方略和现实需要,本文在分析现阶段依法治体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体的理念,选择正确的路径,即加快体育立法,完善配套法规,加强体育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体育执法的能力,强化体育法治意识和普法宣传,完善体育法律和执法监督体系,寻求多种体育法律服务和救济途径等依法治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宪制发展中短期态势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之伟 《现代法学》2008,30(3):140-153
我国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础性制度架构,内容包括若干基本宪法原则、公民宪法权利的范围及其保护、国家权力的横向和纵向配置,以及宪法的保障实施。我国宪制发展面对的课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种:使政治、法律体制改革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有效保障宪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执政党与国家关系的法治化;形成独立的有权威的司法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我国完全可以在今后5-10年内实现一些具体的宪制改革目标,其中包括:初步实现政党以及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关系的法制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代表乃至全国人大代表由选民直选产生;修改选举法,容许人大代表选举实行竞选;实现不同职业选民的平等选举权;使司法机关相对于本级地方党委和本级地方其他国家机关有较大独立性;采取立法措施弥补公民基本权利法律保障方面的缺失;消除地方因权力过度集中于执政党的领导机构而形成的党的书记破坏法制、搞个人专制的问题;在全国人大内部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作为设立宪法法院前的过渡措施;逐步终止地方国家机关正职领导人员选举和补选环节普遍违反法律原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法防控”的战略部署,并强调指出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依法防控”是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坚持“依法防控”,应从国家、社会、公众三个层面进行思考,将顶层设计与法治实践完美结合,切实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相似文献   

17.
李小明 《现代法学》2000,22(3):50-52
文章认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儒家学说的内核与法治的精神相冲突,中国传统法文化体系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限权思想,中困传统法文化中法律与政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混同,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谢宇 《法学杂志》2020,(4):120-131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一国两制,依法办事"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了中央以法治路径推进大湾区建设的理念。在以法治路径推进大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一国两制"的实施,以及大湾区加快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的战略要求,中央权力易于出现两种倾向:一方面,中央权力易于越位,即突破宪法、基本法等法律,逾越中央与地方权力的界限;另一方面,中央权力易于缺位,即过分强调地方自主协作,忽视中央权力的重要作用。为了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在大湾区建设中有效实施,做到中央权力不缺位、不越位,有必要结合大湾区建设所涉及的事项,根据地方推进该事项的意愿与权力,将这些事项分为四类,依据宪法法律针对性地提出"中央权力行使指南",明晰中央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