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健芸 《法制与社会》2012,(12):217-218,236
本文从介绍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的法制理论基础、法制意义入手,针对我国目前土地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构建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法律保障的三个原则以及解决问题的四种对策.以期对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由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依照法定程序,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开发整理,并重新提供给土地使用者的一项制度。本文通过对各地行政规章和学者观点的比较分析,总结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含义,理清了对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认识,并在考察国外类似制度的基础上,澄清土地收购储备制度与土地银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国外的土地公社制度对我国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完善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分区管制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臻 《政法学刊》2003,20(5):26-28
土地利用分区管制制度是一种质量与数量相统一的管理方式。与土地总量控制相比具有市场弹性,与土地用途管制相比亦有优点,因此,应当成为我国土地利用的管理方式。实行土地利用分区管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土地集约利用的原则、综合效益原则、耕地特殊保护原则,并从丰富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创新土地利用规划方法与技术、协调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和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等方面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规划制度是荷兰空间规划制度的核心,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定。《空间规划法》赋予相对人对土地利用规划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主要是考虑到土地利用规划对于相对人权益的实际影响。法院通过判例建立了"距离标准"、"可见性标准"和"空间影响标准"等三个主要标准来划定原告范围。依原告申请,法院有权在审查土地利用规划的合法性中对于体系规划的合法性进行附带审查。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规划是国家管理控制土地的一种行政行为。本文通过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及原则目标,分析了目前我国土地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规划法制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秦勇 《河北法学》2012,30(7):2-11
“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主要利用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和土地税费法律制度来获取财政收入以充实本地政府财源的行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引发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对负效应的分析显然更为重要.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有其深刻的制度成因.解决“土地财政”的法律措施是完善财政收支法律制度,合理配置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限;改革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7.
土地使用的公共限制——以德国城市规划法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泠烨 《清华法学》2011,5(1):149-162
我国以城乡规划法为代表的法律中存在大量土地使用限制的法律规范。本文以土地使用的权利与规划权力关系为视角,对于德国城市规划法进行体系性解读,为我国提供制度的借鉴和研究的框架。本文揭示了德国基本法赋予立法者确定所有权内容和限制的权限,基于土地所有权的特殊社会义务,构建了关于土地建设性使用的建设法体系;考察了城市规划法的内外部结构及其基本制度,指出空间规划法、建筑秩序法和以《建设法典》为核心的城市规划法构成了公法建筑法。城市规划法的核心制度是市镇制定的建设管理规划,可分为土地利用规划和营建规划。其中营建规划作为建筑许可审查的依据约束着土地的私人使用。市镇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根据其对土地所有权人颁布城市建设性命令。实现营建规划能够成为征收的合法目的。私人通过建设管理规划制定过程中的双层次的参与程序或针对规划合法性提出规范审查或附带审查来控制规划权。针对土地使用的规划限制,土地的权利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要求给予规划补偿。  相似文献   

8.
政策法规     
《法人》2008,(1)
第一部全国性土地储备法规出台规范我国土地储备的全国性第一部法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日前浮出水面,将为我国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提供依据,标志着土地供应正式进入"储备管理"时代。  相似文献   

9.
政策法规     
《法人》2008,(1):6-6
第一部全国性土地储备法规出台 规范我国土地储备的全国性第一部法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日前浮出水面,将为我国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土地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提供依据,标志着土地供应正式进入“储备管理”时代。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宪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集合 《河北法学》2007,25(8):56-58
在公民的基本人权中,财产权居于核心地位.因此,对财产权的尊重构成了宪法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对财产进行征收征用的规定当然也成为许多国家宪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世界相关国家宪法关于财产征收征用的公共目的、正当程序、补偿及救济等主要内容的分析,结合我国特殊的土地权利市场,指出要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实现征地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首先必须在宪法层面完善土地征收征用条款,解决宪法框架内征地制度法律设计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土地使用权的结构及法律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在土地所有权的转让为法律所禁止的情况下,土地使用权已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因此,把握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结构,是理解我国土地法律制度的根本。本文不揣冒昧,拟对我国土地使用权的结构及法律限制作些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的土地法律制度有所裨益。一...  相似文献   

12.
土地征收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强制取得私有土地并给予相应补偿的一项法律制度。在我国 ,由于实行土地公有制 ,因而土地征收主要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 1〕 作为一项现代法律制度 ,土地征收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 ,因而相对说来 ,西方国家的土地征收制度较为完善。我国台湾地区在法治建设方面沿袭德日较多 ,所以在土地征收的理论与实践方面也较大陆发达许多。因此 ,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土地征收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对于推动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一、征收的前提  征…  相似文献   

13.
《现代法学》2017,(2):94-109
我国政府优先购买权制度实效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功能定位有偏差。其核心功能本应是"辅助规划实施、实现公共利益、重置土地发展权以及公平分配土地增值收益",但现行立法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作为其要件,极大地限制了其作用空间。为充分发挥政府优先购买权特有的制度功能,应当在制度上转型和重构:建立特定规划发展区域的政府优先购买权;将政府优先购买权的客体由土地扩展至不动产;放宽政府优先购买不动产的价格限定;优化政府优先购买权的实施机制;强化对政府优先购买权的自由裁量约束和外部监督。在此基础上,实现政府优先购买权与不动产征收、土地收回、土地收购等制度的功能互补,进一步健全我国土地利用管制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城市土地节约利用的法律规定比较零散、不全面,在法律制度设计理念和原则、政府管制、市场调节、社会调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亟待完善。今后,深化我国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改革的总体取向是在土地、经济、环境综合决策的理念下,将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市场调节机制、政府调控机制、社会调整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进入土地立体利用的高速发展期,《物权法》第136条第一次以立法方式对空间利用权问题进行规定.但此规定对于实践中极为复杂的土地分层利用显得过于单薄,无法解决在实践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本体问题出发,试对我国建设用地使用权客体范围界定,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定,权属登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详加分析,最后对我国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完善提出自己不成熟想法,以期对理论与实践有些许裨益.  相似文献   

16.
刘晓霞 《法学杂志》2012,33(5):61-65
"小产权房"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社会现象,然而其在建设及交易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法律上的难题。这些难题表明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被虚置,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亦不健全。要破解这些法律难题,应当赋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完全用益物权效力,构建城乡平等的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创新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主体制度,确保所有权权能的实现;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禁止为"商业利益"而征收;构建科学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同时政府应当让利于民。  相似文献   

17.
因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土地之利用已由传统的地面渐而发展为向空中与地下延伸.加之,因土地价格之暴涨,为减轻财政负担,空间利用权制度之构建有其必要性.本文首先对空间利用权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通过对空间利用权制度构建的意义及对空间利用权之体系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空间利用权制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制度,是对我国土地使用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对于合理分配和利用我国稀缺的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经济结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有关的法律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国有土地一直实行的是行政拨划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的制度。这种制度存在着许多弊端,究其表现主要有:第一、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土地的无偿使用,一些部门无视法律,乱占土地,或多占少用,或先占后用,甚至占而不用,土地即使闲置也不愿转让,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第二、土地收益的正常分配关系被扭曲,国家  相似文献   

19.
论土地征用的公共利益界定及相关制度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现状与问题着手,对我国土地征用制度进行了相关制度评价。同时,笔者对公共利益进行了一般解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国(地区)的立法规定,对我国目前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进行了界定。进而,试图在这一指引下,对我国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进行相应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的农地利用制度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界定为用益物权是导致当前农地征用征收过程中农民利益严重丧失的一大重要原因。我国农地利用制度的设计基础与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不同。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土地物权制度设计是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的,而我国土地由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这构成我国土地物权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因而我们应在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农地利用制度。农地持有权——一种独立的权利形态,替代土地承包经营权将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