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不当劳动行为是指雇主对劳动者和工会的团结权的侵害行为。不当劳动行为的责任主体是雇主,目前有根据劳动关系的实际状况对雇主性质进行判断的倾向。不当劳动行为主要包括不利益对待和拒绝集体谈判两个方面,前者是指雇主以劳动者加入和组建工会,或者进行工会的正当活动为理由对这些劳动者进行解雇和其他不利益对待;后者是指雇主没有正当理由,对工会的集体谈判加以拒绝或进行不诚实的集体谈判。劳动者或者工会因雇主的不当劳动行为受到权益侵害时,可以通过行政机关的劳动委员会实行行政救济,或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裁判所进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2.
张亚琼 《人民司法》2012,(12):78-81
【裁判要旨】劳动争议案件经过劳动仲裁后,劳动者一方在起诉期间领取仲裁裁决的全部款项并向用人单位写明服从仲裁的行为属于不起诉契约。原则上不起诉契约具有合法性,但在劳动争议纠纷中,法官应对不起诉契约的效力秉持审慎的态度。在不起诉契约存在意思表示瑕疵的情况下,法院应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意思表示瑕疵进行救济,进而否定不起诉契约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缺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志军 《法制与社会》2010,(25):136-137,139
根据立法的设置,我国劳动争议纠纷解决采取"一裁两审"制。立法设置"一裁两审"制的目的是为了使劳动争议有较多的救济途径,以及时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在实践中,劳动争议的"一裁两审"制弊端重重,在一定程度上不但未能起到及时保障和实现劳动者正当权利的作用,而且有时成为劳动者权利实现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对此机制加以完善,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仲裁是劳资纠纷解决的前置程序,在实践中不少单位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在劳动仲裁部门裁决案件期间隐藏、转移、变卖财产,导致仲裁裁决及其人民法院判决变成一纸空文.在劳动仲裁过程引入诉前财产保全机制,将有效规制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转移财产、逃避责任的行为,最大限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过错解雇制度存在三大问题:第一,立法者和学界对过错解雇的法理基础认识不清,过错解雇的本质是劳动者严重违约时用人单位的救济手段,所以过错解雇的实体性条件应该是劳动者严重违反了劳动义务或者附随义务;第二,封闭式列举的立法模式导致了不周延、滞后、僵化等问题,为了兼顾确定性和灵活性,应该转变为开放式列举,在列举典型解雇事由之后增加一个兜底性条款;第三,行使过错解雇权的除斥期间缺位,仅适用权利失效理论仍有不足,应该明确规定为期三十日的除斥期间。基于以上思考,可以设计出《劳动合同法》第39条的具体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6.
禁令(injunction)是法院命令当事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命令。临时禁令的这一表述使用于英美法系,大陆法系通常不使用。TRIPS协议第5条用"临时措施"这一称谓来指称临时救济措施。我国相关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中未使用"临时禁令"的表述,而是以"保全"、"海事强制令"、"诉前停止侵权行为"、"诉讼中停止侵权行为"等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开展劳动争议案件专项审判的历史还不长,只有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但是劳动争议案件涉及到亿万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密切关联。为了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切实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稳定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最高人民法院一直注重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调研和指导,加强司法解释工作,2001年颁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劳动争议的受理、管辖、诉讼主体、举证责任、劳动合同效力、仲裁裁决效力等方面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解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个案评析,提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前置程序有违法理,增耗社会有限资源,增加了劳动者通过公力救济的成本,劳动争议处理前置程序是劳动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应当废止,完全按民事诉讼程序处理劳动争议,是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利益和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志强 《法制与社会》2010,(36):238-238,244
对试用期间劳动关系状态的认识,存在正式与非正式之争议。本文指出仅从试用期间劳动者的待遇以及试用期内劳动合同解除相对宽松的角度认为试用期间劳动关系是非正式劳动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文中认为,试用期间劳动关系应是正式劳动关系,只是处于不稳定状态而已。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临时保全制度主要体现于《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中,这两个法律分别颁布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就目前的临时保全制度立法来说,已经满足不了实际情况的需要,亟待改进。本文就临时保全措施的决定权、申请临时保全措施时间、临时保全措施对象、不当临时保全措施补偿等方面立法的缺陷与完善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工作中存有未达到法定解雇程度的过错时,用工单位应当如何处理,立法并未作出规定,导致司法实践缺失相应法律依据。按照被派遣劳动者同样应受用工单位规章制度约束的理论依据,禁止用工单位参照适用《劳动合同法》第65条有关将被派遣劳动者退回的规定,而是应当赋予用工单位一定的惩戒权。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惩戒措施仅限于精神性惩戒、奖金福利类的经济性惩戒和不影响工作内容和报酬前提下的工作地点调动惩戒。用工单位行使惩戒权应当遵循明文化与明确性原则、客观中立原则和时效性原则。与此同时,为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立法还应当为被派遣劳动者建立相应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碰撞中,当前我国劳动关系协调领域的主要矛盾是劳动者个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矛盾和劳动者个体与执法部门之间的管制矛盾,而不是工会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集体关系矛盾.因而,个人权利争议之处理比利益争议更有基础性和现实性.裁审衔接问题是我国个人争议处理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个人争议裁审关系的国际模式可分为先裁后审、或裁或审、部分裁部分审等三种,各模式均将重点置于裁审的衔接方式之上,主要体现为仲裁裁决司法审查的法律审偏好和仲裁裁决被撤销后的特殊救济.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中存在大量的理论陷阱和实践泥淖,应当在现行先裁后审模式框架内,本着将国外经验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理念,回归仲裁之本质,并在裁审衔接方式、仲裁裁决被撤销后的救济、小额争议处理、案件移送、独立机构设置和工会诉讼代表权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14.
《政法学刊》2015,(1):47-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严格限制用人单位的解雇权,设计了较为周密的解雇保护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就业安定权。然而,随着近年来劳务派遣的超常规发展,以滥用劳务派遣的退回行为规避解雇保护制度、进而用"退回"取代"解雇"的现象频现,产生解雇保护制度落空的风险。对于劳务派遣中的退回,我国现行立法采用了较为模糊的表述方式,特别是退回条件是否能够约定的问题,在理论及实务界存在较大争议,这也为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任意约定退回条件及后续规避解雇保护制度埋下了隐患。因此,有必要梳理劳务派遣退回行为对解雇保护的影响,并探寻完善劳务派遣退回制度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5.
劳动者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要受到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劳动规则的普遍约束;劳动争议发生后,在劳动仲裁和司法程序中,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又具有一定的裁判效力。这种约束力和裁判效力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在制定的《劳动合同法》,如何界定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地位和效力,也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焦点问题。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为什么会对劳动者具有约束力,在劳动仲裁和司法程序中其效力又来自何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劳动仲裁受理的劳动争议数量每年均成倍增长。鉴于我国现行的劳动保护制度把劳动仲裁作为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因此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种种缺陷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些缺陷影响了劳动者在权利受到侵害后得到法律救济的权利。故充分认识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并逐渐改革和完善,无疑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行政自由裁量权被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广泛运用,由此由行政自由裁量权运用不当形成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合理而引发的行政争议日趋增多。该种争议如何解决,相对人如何获得充分救济已引起广泛关注。由于法律仅对不合法行政行为而未对不合理行政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加强对不合理行政行为的监督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订立劳动合同须注意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曼曼 《行政与法》2004,(12):113-114,117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是处理劳动争议的主要依据之一,而《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的条款规定较原则、抽象,使得有关劳动合同争议案件的处理较困难。因此,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当掌握一定的劳动合同知识。本文主要就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但很多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这对于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 ,特别是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极为不利。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完善 :劳动争议仲裁的适用范围、时效制度以及裁决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