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效率违约理论是合同法经济分析的核心理论之一。尽管目前学界对效率违约推崇有加,然效率违约理论是一个悖论。单纯的道德直觉以及违约的经验分析都充分证明,效率违约自身是不道德的。效率违约在高价范式、损失范式中都确定无法实现效率的结果,而在损害减轻或使他人获益的范式虽可能实现效率,但这改变不了效率违约总体上无效率的现实,而且效率违约理论一旦得以贯彻还会产生重大的效率损失。效率违约理论在大陆法系国家没有得到承认,在普通法国家尤其是美国也只是得到零星的认可。总之,效率违约理论应受否定。  相似文献   

2.
效率违约理论是法律经济分析学派(下文简称法经济学派)在契约法违约理论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之一。该理论从交易双方的角度考虑,认为当履约的成本超过各方收益时,违约比履约更有效率。本文力求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对效率违约理论的内涵、法律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借鉴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效率违约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违约理论是契约法经济分析的重要方面。效率违约理论的成立需要损害赔偿与实际履行等价以及违约人知悉被违约人的成本为条件。事实上,这些条件在现实生活和法律体系内无法实现。期望损害赔偿从来不能完全弥补被违约人的损失,契约法也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将损害赔偿作为通常救济方式。更为关键的是,效率违约理论从性质上看是行为结果论的,它没有考虑到契约背后的允诺所承载的道德、团结、合作、鼓励专用投资以及动态效率等多元价值。因此,我国的契约法没有必要引入效率违约理论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效率违约:从生活规则到精神理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违约是西方国家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和重要理论,并在不断地扩大和超越其适用的法域与法系。但我国的相关研究却存在诸多不足。事实上,效率违约源于对引诱违约侵权责任的反叛,而普通法是效率违约获得正当性的制度依赖。效率违约是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价值取向的,在精神理念层面表现出外溢、超越与普适化的趋势。正因如此,效率违约已非仅仅具有合同法上的意义,而逐渐演化成了一套具有"规则-原则-精神"复合元素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效率违约理论自其创立以来,学者对其适用及正当性就争论不休,本文无意对效率违约理论多做评述,只是通过研究其适用条件和价值,分析"断供"的违约形态归属,以便厘清二者关系,明确商品房"断供"不属于效率违约。  相似文献   

6.
效率违约是经济分析法学派的经典理论之一,其试图通过违约损害赔偿代替合同履行,由于违约损害赔偿的不充分性,使得违约无法实现效率,效率违约理论成为伪命题.遏制效率违约行为,必然以完善违约赔偿责任为目的.将购买替代物的价格与合同价格之差作为赔偿内容,或者剥夺违约获益并赔偿给守约方,是较为直接的遏制途径.  相似文献   

7.
任子飞  苏欢 《法制与社会》2010,(36):243-244
近来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违约也是一种权利"的观点,即合同当事人有权既可以选择履行合同也可以选择不履行合同而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其理论来源应是上世纪由法律经济分析学派提出的效率违约理论。本文从权利的特性以及效率违约理论角度入手,分析了该观点的矛盾之处,得出违约并非权利,法律对违约仍不应是正面评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效率违约,是指当契约的履行人违反约定所获得的效益比履行契约所获得的效益大时,履行人选择违约的行为。效率违约理论自提出之后就备受争议,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其提高了社会效益,节约了社会资源;反对者则认为其会助长功利主义倾向,严重损害了契约的尊严,影响了社会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效率违约理论,探讨该理论的利弊。  相似文献   

9.
周光国 《经济与法》2001,(10):14-16
在我国新修订的合同法中,仍旧沿袭了“合同必须遵守”的合同观念,把实际履行作为承担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对“效率违约”论持否定的态度。本文对效率违约论进行了辩析,试图论证“效率违约”是可取的,并建议《合同法》建立效率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违约救济的目的在于实现效率和福利最大化。效率违约理论关注于契约的效率,不关涉违约的道德性。效率违约在经济学意义上是有效率的,有利于福利最大化原则的实现。效率违约应当允许,并在实践中规范它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熊玲 《法制与社会》2011,(24):18-19
违约也是一种权利是基于美国经济分析学派的“效率违约”理论提出的;但“效率违约”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与矛盾之处;违约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片面强调效率而不顾公平正义,不具有权利的性质,违约并不是一种权利。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致使效率违约原则越来越成为成熟的理论。本文考察了效率违约原则的理论,说明其制度存在的价值以及它是否符合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从个案看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效率违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违约是在经济分析法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契约上理论,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如果能保证相对人的预期利益实现同时使自己的利益增加或者损失减少,允许当事人一方选择违约。效率违约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也经常适用,本文从一个国际贸易案例入手,阐述了效率违约的理论缘起及内涵,并比较了它的正负面影响,为其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的正确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廖标 《法制与社会》2010,(35):84-85
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央明确提出发展节约型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在发展节约型经济成为当前唯一正确选择的中国。本文认为效率违约减少了社会资源在各个环节的浪费,对社会资源进行了最优配置,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率,是符合节约型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对节约型经济下的效率违约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进一步证明了效率违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肯定了它的经济价值。“违约”本来是法律上的一个概念,效率违约在司法界也尚未被认可,但法律最终是为经济服务的,所以本文认为从经济学角度讲,效率违约应该被我国所接纳,进而探讨性提出了效率违约在节约型经济发展下的引入和走向建议。  相似文献   

15.
预期违约理论(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合同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由于预期违约是合同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类合同违约类型,因而随着我国法制环境的优化和合同法的逐步完善,在我国国内合同法中引入“预期违约”责任制度也实属必然。研究预期违约理论,不仅对我国涉外经济合同预期违约救济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完善我国国内合同法也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违约金是当事人对违约价格的约定,惩罚性违约金是当事人约定的数额超过事前对违约所致损失合理估计的违约金。惩罚性违约金有助于当事人作出效率的履行或违约决定,为当事人提供了效率投资激励,有利于当事人发出履行信息信号。最优罚金理论为效率约定和认识违约金提供了标准。对设置进入壁垒制造垄断的惩罚性违约金,应以反垄断法予以规制。平等自愿原则是合同法判定违约金是否效率的基本原则,所以惩罚性违约金的规制应以当事人平等自愿原则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预期违约制度在理论界广有探讨,对于建立预期违约制度的必要性已无分歧。我国合同法已确立了预期拒绝履行制度,但法条规定相当简约。法律制度安排的经济理由是效率,要激励当事人遵循法律。从经济角度对预期拒绝履行是否构成违约的可能性和我国《合同法》确立的预期拒绝履行制度效率上的缺失加以分析,从而有利于对预期拒绝履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实际履行的适用与限制的法经济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华 《北方法学》2010,4(6):110-119
由于产品差异化、证明标准、可预见性规则、争议处理的成本等方面的限制,损害赔偿通常是补偿不足的,造成违约人将部分违约成本外部化,导致了过多的违约,这暗示应该常规地适用实际履行。效率违约理论挑战这个观点,认为实际履行阻碍了资源流向最有价值的用途,或者增加了交易成本。经济分析表明,效率违约理论本身是经不起检验的。而且,由于实际履行与减损规则相互冲突,当守约人能通过市场完成补救时,应限制实际履行。  相似文献   

19.
合同实际履行与损害赔偿制度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奇伟 《河北法学》2006,24(4):54-56
合同违约责任的救济措施主要有实际履行与损害赔偿两种,大陆法系强调实际履行的重要性,而英美法系更注重损害赔偿的救济功能,从我国国情和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我国合同违约救济措施应采纳大陆法系的"严格的效率违约"理论,即原则上应以实际履行为主要救济措施,在实际履行明显不符合效率原则时强调损害赔偿的救济功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当事人付出的成本最低,而收益最大.  相似文献   

20.
刘玉娟 《法制与社会》2010,(25):260-261
效率违约包括三个层面的概念或内涵:1.效率违约首先是一种违约行为,而且是根本违约行为;2.效率违约对应着特定的违约救济方式和责任形式:违约损害赔偿;3.效率违约之所谓"效率",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也是现代民法尤其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本文指出从此三种维度考察效率违约在传统民法中的具体概念,方能把握其概念内涵、本质和特征,从而为引进效率违约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