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民自治内在机制重新法律定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峰 《河北法学》2005,23(2):156-159
村民自治的现时法律从《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两个层面对村民自治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存在缺陷,尤其是把"四个民主"权利等量齐观。对村民自治内在机制重新进行法律定位是必要的,可以考虑从宪法和基本法律(或者非基本法律)两个层面进行更新:界定村民自治的区域范围和对象范围———具有土地等自然资源集体所有权为限的区域和居住区域作为区域范围,"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为对象范围;确立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自治、直接民主、法治原则;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制度为中心进行村民自治立法。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村民自治制度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村民自治是团体自治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和社会分离的必然结果。建设中国村民自治制度是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财富,并使民主化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中国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存在诸多立法缺陷,应予重构。不应在现行《村民委员组织法》的基础上作所谓“条款”的修改、更不主张那种只作个别文字置换式的修改。重构的含义是真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宪法第111条的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使之成为规范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并通过基本法确立村民自治是中国的基本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3.
试论村民自治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村民自治组织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并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之一种而被规定于宪法中。关于村民自治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 ,行政法学界已早有且多有论述 ,但往往忽视其本身具有的经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授予的自治功能而抽象地认为村民自治组织是“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 ,但经法律法规授权 ,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① 实际上将村民自治组织对于自治事务的管理排除于行政法学所研究的公共行政之外 ;或者将村民自治组织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工作 ,受委托办理某些国家行政事务的活动作为其能够成为行政主体的例证 ,② 难以…  相似文献   

4.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1):6-6
“完善中国特色‘草根’民主的法治建设。” ——日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审议中指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并列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我国四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神经末梢”,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的“草根”民主。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涉及到十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对现行《宪法》第1条第2款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补充、深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在理论上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是通过进一步理顺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凸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强调宪法和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项具体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它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  相似文献   

7.
旬阳县人大常委会把监督指导推进村民自治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上下联动,各方配合,狠抓落实,拨动了“村级民主”的一池春水,使村民自治这粒“民主种子”在农村社区和群众土壤中焕发出新生机,书写出该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韩大元 《法学论坛》2000,15(1):11-12
在21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法治将构成中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标志着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的过程.宪法作为法治的基础与核心,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将受到高度重视,人们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关注宪法制度与宪法存在的事实.在多样化的利益格局中人们将积极寻求宪法程序的保护,社会问题的合理解决最终要通过宪法规定的各种程序.为了保证宪法在法治国家发展进程中的核心与基础地位,我们必须从实现法治的总体目标出发,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而多样化的宪法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村民自治。实施宪法、保障村民自治的自主与自治是基础,完善村民自治立法是当务之急。我国“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社会基本结构对农民而言是非正义的。以农民为本进行村民自治制度化建设,对纠正此非正义结构功用甚巨。  相似文献   

10.
完善村民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荣英 《行政与法》2007,(10):12-15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集体经济薄弱、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现行乡村政治文化环境及乡村关系冲突等是制约村民自治有效运作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培育健康的村民自治意识,使农民成为合格的村民自治主体;着力推进村民自治的科学化和法制化;理顺村民自治中的各种关系;营造村民自治法治环境,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推动党内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同步发展,以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新战略的实施,这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由之路.宪法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依循,从宪法出发,紧紧围绕宪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突出宪法对法治政党、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的根本意义.宪法精神走进执政组织的党章和社会组织的章程,融入政党政治、国家政权运作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将有利于形成由宪法携手执政党章程和社会组织章程主导法治中国建设的局面.突出宪法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统率作用,以宪法精神和规范驾驭法治中国建设过程,重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家法律制度体系、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规章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党内法治联动国家法治、带动社会法治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审判独立原则体现不同国家宪法体制与本土化的经验。1954年宪法第78条确立的审判独立原则为新中国司法体制奠定了合宪性基础,体现鲜明的中国宪法传统与特色。在司法改革成为法治“热门话题”的今天,认真回顾1954年宪法“审判独立原则”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审判独立原则的现代价值,从历史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中寻求实现审判独立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宪法赋予广大农民的一项神圣权利,是依宪治政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但现行村民自治制度运行存在诸多弊端:自治权的界限不清楚,行使自治权的程序不规范,解决争议的方法不明确,权利保障不得力,村民自治与乡镇政府间的关系不明确,乱用权利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要想得到根本解决,必须在立法上明确村民自治机构、自治权的范围和行使自治权的程序,强化监督工作,理顺各种关系,打击妨害村民行使自治权的黑恶势力。本文试图从法治的角度,探讨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并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形式,它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现实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着村民自治的顺利实施。本文指出对村民自治中存在问题进行具体深入地分析,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使村民自治制度更顺利地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公民知情权,作为公民基本政治权利,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尤其对于法治国家而言,保护公民知情权,更是维护法治形象,实现法治理念的基本途径.在当前,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把"保护公民基本人权"写进宪法,意味着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加大了宪法保护.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公民知情权保护并不乐观,甚至出现一些背离法治精神的现象发生.可是...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成效、问题及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小群 《行政与法》2005,(12):22-25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在法治基础上的政治文明建设,而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则是村民自治的前提,民主选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村民自治能否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现状如何?它存在那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宪法宣誓制度,然而我们国家还未对宪法宣誓制度进行规定。本文通过对域外宪法宣誓制度的研究,借鉴域外宪法宣誓制度,设计出一套适合我国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宣誓制度,从而在民主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宪法宣誓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村民自治制度。其中的启示是:村民自治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发展道路;在发展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好村民自治组织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村民自治及其对我国宪法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村民自治是指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其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实践活动。村民自治对我国宪法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表现在其促成基层民主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发展民主选举制度,推进人权保障事业。同时,村民自治实践对宪法发展也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1982年颁布施行的现行宪法是建国以来四部宪法中最具规范性、正当性和实效性的一部宪法,是开启一个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此后的一系列宪法修正案更是进一步显示着我国宪政建设艰难但却稳健的步伐,蕴含着富含中国特色的宪政曙光。例如:对私营经济宪法地位的确认和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为公民独立人格的发育、自由意志的形成、个人自治的实现奠定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设定,意味着“法治”不再是学者们在青灯黄卷下的冥思苦想和象牙塔内的无病呻吟,而成为共和国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在治国方略上所做的必然选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直接入宪,更是体现着对人性的深层呼唤和对人的尊严、价值、权利与自由的深度关切,同时也彰显着我国宪政建设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